尉缭是战国兵家人物,是鬼谷子的弟子,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一代传奇谋士尉缭,为何要在统一前夕执意离秦始皇而去?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的帝王。明朝思想家李贽称他为“千古一帝”。为秦始皇统一大业立下卓越功勋的人,其中包括秦国国尉——尉缭。尉缭本姓魏,名缭,是魏国大梁人。因被秦王封为国尉,因此改称为“尉缭”。
尉缭献策 三十万金可灭六国
一天,秦王与李斯议事,秦王夸韩非有才,可惜已经作古。于是李斯就向秦王推荐深通兵法的尉缭。据说,尉缭之才胜过韩非十倍。由于尉缭自负清高,秦王就以宾礼召见他。尉缭见到秦王后,只作揖而不跪拜,秦王也没在意,就请他坐于上宾,称他为先生。
尉缭对秦王说:“列国对于强秦,就像郡县一般。倘若他们各自为政,则易于攻伐;倘若联盟,则难以抗衡。三晋联合灭了智伯;五国结盟灭了齐湣王。大王不可不虑!”秦王就问:“我想使他们不再‘合纵’,以便秦军能以千钧之势,迅速平定六国。”
尉缭说:“现今列国政事皆取决于宠臣,宠臣岂有全部尽心尽忠之人?无非以贪财敛物为乐罢了。大王不要吝惜府库财物,重金贿赂权臣,以乱他国。大王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国尽可灭除!”秦王听过尉缭的计谋后,就大开府库,倾尽内帑财物,分别派使者奔走列国,以重金贿赂列国宠臣,探测他国国情。
秦王英伟度量超迈
秦王拜尉缭为国之上宾,并和他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当时尉缭还没有官职,秦王就和这一布衣平起平坐。秦王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能包容,把自己放到很低的地方。当时秦王嬴政年方二十二岁,二十多岁的人就有如此度量,不管来者是否是外国人,也不看对方说的话是否入耳,只要合乎道理,秦王就会采纳。
秦王十三岁登基,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晋阳反”,秦国大将军蒙骜(音熬)出兵平定了叛乱。成年后的秦王,史载“英伟非常,质性聪明,志气超迈,每事自能主张”,他既能平定长安君之乱,又能独自召集群臣商议伐赵之事。秦王二十岁时,亲自主政派兵攻打赵国。二十二岁时,就已平定了嫪毐之流,除去摄政隐患。从中可以看到秦王天资禀赋极高。
秦王常常造访尉缭所居住的客馆,每次都是长跪于地请教治国之策。这么年轻的国君,为了大业,甘于向一介布衣屈身跪拜。尉缭认为,秦王的度量将来也足以承载天下。
中国历史很有特点,每逢改朝换代、时局大变时,很多的有道之人、世外高人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改平日隐逸之风,聚焦天下大事,为顺同世事巨变出谋划策。对于他们,或许天意让其归隐,瞬时就会隐居山林;天意命其下山辅佐,立时就会风云板荡。尉缭就是其中之一。
诛暴乱 禁不义
唐朝初年,唐太宗命谏官魏征、虞世南、褚亮等人编撰辑录前人著述,用以匡政警示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历时五年,一部匡政巨著由此诞生,这就是《群书治要》。其中,魏征等人收录了尉缭的兵法。尉缭兵法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之战,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义战。他认为“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王者所以伐暴乱而定仁义也。”战争毕竟是违逆道义的凶器,所以王者兴兵在于讨伐暴乱,为国奠定仁义。
尉缭也明确指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凡是出兵,不攻打无罪无过之城,不滥杀无辜无罪之人。为了贪图财利,杀害别人的父亲兄弟,奸淫他人的妻妾子女,这些都是强盗所为。他的兵法强调“王国富民”,强调王者发动战争是为了“诛暴乱,禁不义”,并且指出战争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农不离其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只诛杀首恶之人足矣。
千古兴亡 半由人事半由天
尉缭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他为秦王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六国被灭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列国志》中有一首诗:“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一句“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道出列国被灭的主要原因:朝臣的奸佞和贪婪。因为权臣的贪婪,所以被尉缭一语说中,用三十万金就可以灭掉六国。数百年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但三十万金就可以使这些国家灭亡,难怪让后人唏嘘感叹:“半由人事半由天。
为何选择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前夕数次寻求逃离秦国,执意要离秦始皇而去呢?
一、精通相术,看透秦王
尉缭本是魏国大梁人,他师承一代大师鬼谷子,除了对兵法深有研究,还精通相人之术,他听闻秦王嬴政求贤若渴、广招天下名士后,便心生向往,想要到秦国去一展抱负,不辜负自己的平生所学,果然,当他来咸阳觐见秦王政后,一番对答,立马就折服了秦王,被秦王奉为上宾,但是,此时的他却依然有些退却之心。
这是为何呢?原来他通过观察秦王的面相,认为嬴政是缺乏恩惠,心如虎狼之人,当俭约时为人谦卑,可一旦得志后,就将要吃人,尉缭立马被自己判断所惊吓到,他对于自己的相术一向自信,顿时有了退隐之意,可秦王的热情与自己的那颗躁动不甘的心又让他无法立刻离去,所以他还是决定先留下来试试,但是,他也没有放弃之后要离开的想法,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在内心埋下了一颗逃离的种子。
二、秦王过分谦恭,尉缭大为震动
不得不说,尉缭果然是一位旷世奇才,秦王手下谋士众多、名将如云,可他正缺少尉缭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帅才、战略大师,尉缭的计策成功离间了诸侯之间和诸侯内部的关系,让其陷于内耗,使秦军的正面军事压力大大减小,尉缭的才华使秦王深深地折服,也使得秦王对尉缭更加的欣赏与重视,为了留住尉缭,秦王嬴政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
他不但在接见尉缭时与其身穿同样的衣服,而且连饮食也与尉缭一样,不得不说,秦王是真的欣赏尉缭,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异常”举动,让尉缭心中大为震动,认为秦王如此的恭谦,有违常理,让他开始怀疑秦王是否有不良动机,这更加印证了他当初的判断,不由得心生害怕,随即就偷偷地逃出了咸阳。
三、深受老师影响,期盼功成隐退。
尉缭作为一代传奇大师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其本领自然是十分出色,他的纵横之道可谓是炉火纯青,但同时,他也受其老师鬼谷子思想的影响,十分向往隐居生活,在辅佐秦王成功实施他的“金钱连横”政策后,便早已生了隐退离去之意。
虽然秦王嬴政十分的看重他,并给予了众多赏赐,可他并不追求物质上享受,在他的才华得到施展之后,尉缭便已经厌倦了上流的贵族生活,他想要像他的老师鬼谷子一样,寻得一幽静偏僻之处以终余年,即便秦王嬴政多次挽留,但他也未改变自己的想法。
秦国得以统一天下,离不开尉缭战略层面的指导,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的胜利,那也可从他身上看到秦王嬴政对于人才的重视,若没有如尉缭般出的优秀人才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服务,也许结局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还是十分感慨,尉缭那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的高尚品格,入世则大干一番,出世则闲云野鹤,不愧是一代传奇人物,而大秦王朝的这一场统一战争,他也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的,以天下为棋盘,以六国为棋子,他也不愧为这场统一战争中总战略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