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李鸿章究竟是民族的罪人,还是民族的功臣,他是不是替清政府背了黑锅?

在历史上出现很多非常有才的人,有些人出现时机刚刚好,有些人却生不逢时。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他努力想改变清朝当时现状,可惜掌权者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得到的却是一片骂声。那么李鸿章究竟是民族的罪人,还是民族的功臣,他是不是替清政府背了黑锅?

说起清朝,我们会想到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等溢美之辞,但同时我们也不会忘掉鸦片战争、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步入 19

世纪的大清王朝,逐渐散去了历史赋予他的荣耀与光辉,华夏大地前所未有的危机悄然降临,惊醒了还在昏昏沉沉中做着千秋大梦的满清贵族。

接踵而来的战争、赔款、割地、条约等将清政府打的措手不及,一次又一次妥协,一次又一次求和,仿佛已成为了家常便饭。奴颜婢膝、国之不国,实在是令小编感到非常痛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交涉需要一个有力的代表,而举国上下能用之人却寥寥无几,但能用之人又有谁愿意冒着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就在这样微妙的时刻,一个孱弱的声音出现在朝堂上,它来自于一个已年近花甲的老臣,这位就是小编今日要为大家介绍的晚清名臣——李鸿章,在他身上还背负着历史为他设定的另一个称呼——卖国贼。可是小编从来不认为评价一个人物仅从历史结果就能决定,更要从国家所赋予他的底气和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来全面看待。

李鸿章自告奋勇前去谈判,不仅是因为他想要建立功勋,实现心中大志,更是因为,他不愿在无人前去的忐忑中度过,更不愿使民族陷入危亡之镜。因此,他明知此去必落恶名却依然不顾哥哥劝阻孤身前往。当时朝中位高于他的人甚多,若不是他自告奋勇,这样的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小编觉得,也许历史误会了他,让他承受了太多本不应属于他的骂名。

李鸿章一生致力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前期的苦读诗书、建立功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报效清政府;他中期的镇压太平天国、进行洋务运动,是为了平息动乱,巩固清政府政权;他后期的签订条约、身受重伤,是为了保全清政府的颜面。他不是一个好的改革家,因为他太过保守;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始终谋求的是清政府的利益,而不是全民族的利益;但他是一位好的外交家,他一生外交几十次,曾为中国谋求过很多权益;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臣子,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效忠清王朝。所以小编认为他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可是历史不应只无限地放大他做错的事,而忽略其功绩不计,只以一个“卖国贼”得称呼就仓皇概括了他的一生。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中国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孙文一代比,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李鸿章虽为枢臣,但在五千年家天下历史上,他也只不过是皇帝的私产,一个跑腿的罢了,签订的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哪个没有慈禧的授权,李鸿章敢签,虽然沙皇为使李鸿章放弃清政府自造铁路的方针,以300万卢布贿赂李鸿章,虽然李鸿章最终实得值只有50万,但也留下了“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地上荒”。

《华盛顿邮报》评价说:李鸿章无数次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谩骂、指责。

李鸿章去世后,慈禧脑海里将当朝重要人物过了一遍又一遍,除了李鸿章谁还能为清朝尽心尽力鞍前马后!靠荣禄?靠奕欣?这些人都不行,没有人会真正为这个国家着想!慈禧太后清楚的知道,没了李鸿章的大清王朝已是大厦将倾,命不久矣!

梁启超公正评价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画龙点睛,一言概之。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