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嫡庶观念是非常的重,哪怕庶子比嫡子要强上不少然而还是没有嫡子得到的多,就算是在皇宫内也是如此,皇位一般都会传给嫡长子,哪怕次子再有能力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后来嫡庶观念就开始慢慢的变淡了,皇帝选太子不再以嫡长子为主,而是根据能力来决定,在清朝时期乾隆选太子的时候选择了嘉庆,按照道理来说嘉庆的能力并不能算是很出色,那乾隆为什么会选择他呢?难道是因为乾隆太过于喜爱令妃了吗?
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中,乾隆皇帝风流成性,可实际上乾隆后宫中的妃嫔加起来也不过比他那个工作狂父亲雍正帝多4个人而已。而弘历的妃嫔一共为他生育了17个皇子。
虽然弘历的儿子不算少,然而很尴尬的是,17位皇子中有7个是幼年夭折根本就没活到成年,剩下的10个儿子里还有4个英年早逝,等乾隆帝最终准备册立储君的时候,他还在世的儿子只剩下6个人。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立嫡立长”,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最初乾隆皇帝准备册立嫡后富察氏所生的皇子为储,可富察皇后的儿子都死得很早。富察皇后升遐以后,乾隆曾经准备册立皇三子永璋,结果永璋死了;准备册立皇五子永琪,结果永琪又死了。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乾隆很久都没想过立储。
为何说“立储”对乾隆来说是最大的烦恼呢?因为在五阿哥永琪死后,只有7个皇子还活着,但是这7个皇子或多或少有点缺陷。
皇四子永珹以及皇六子永瑢,这两位皇子在很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别人,所以这两人没有继承权。这时候还剩下5位皇子有资格。他们分别是:永璇(皇八子)、永瑆(皇十一子)、永璂(皇十二子)、永琰(皇十五子)以及永璘(皇十七子)。
永璂的母亲是继后辉发那拉氏,由于在随同乾隆南巡的时候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被乾隆给废了后位,俗话说子凭母贵,永璂虽然是嫡皇子,但是母亲都被废了,那么他也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
所以只有4人有资格继承皇位。
参选继承的人数虽然少,但是却很是令乾隆皇帝头疼!这4人当中,没有一个是乾隆喜欢的。乾隆迫不得已,只好利用“排除法”来甄选皇位继承人了。
1、乾隆觉得永璇(皇八子)身体有缺陷,是个瘸子,形象不好,不配做一国之君。
2、乾隆觉得永瑆(皇十一子)是个另类加变态!有段时间,乾隆皇帝经常去永瑆的家中,在这段时间里,乾隆发现这个儿子有很多他看不惯的怪癖,非常受不了他。
3、乾隆觉得永璘没有野心,不配做继承人。永璘(皇十七子)是乾隆最小的皇子,乾隆在甄选继承人的时候,永璘才8岁,还是个孩子,乾隆心想:是个孩子倒无所谓,还是看看他的表现吧。
没想到永璘令乾隆很失望,第一他从不爱学习,第二他年龄虽小,却很轻浮。(长大后的永璘真的和乾隆想的一样,经常出宫寻花问柳)
4、按照品行和外貌,排除之后,就只剩下永琰(皇十五子)了,没办法,鸡蛋里面挑不出骨头了,没得挑了。
老十五永琰忠厚老实,比较言听计从。乾隆皇帝选择永琰,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在位时间绝不能超过自己的祖父,所以在未满60年他就让位,其实他心里想的还是不能放权,永琰比较听他的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相比较永瑆好管理多了。
乾隆皇帝是这么想的,后来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当上太上皇这四年中,满清的权利,还是死死的攥在乾隆皇帝手中,永琰也有是嘉庆帝并无实权,他连杀个和珅都不敢还得等他老爹驾崩才敢对和珅开刀,可见他做皇帝的这四年是多么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