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乾隆南巡为何演变成了娱乐事件?真是为找生母吗

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到之处留下多座行宫,也留下无数传说。近百年来,这些传说多以“秘史”“野史”的面目出现。最近几年,借助多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乾隆的形象更是呼之欲出:他自小就不得父皇雍正的喜欢,完全是沾了爷爷康熙的光,才被立为太子;他关心民生疾苦,常常带一两个随从就下江南微服私访;他生世扑朔迷离,一辈子都没搞清自己的亲爹亲妈是谁;他之所以要六下江南,就是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纷纷扰扰、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判断。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南巡之谜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亲生父母吗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下江南?很多人最为熟知的一个缘由是:他其实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都采用了这个说法。那么,乾隆的亲生父母是谁呢?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浙江海宁的陈阁老夫妇。《书剑恩仇录》就采用了这个说法。陈阁老当年与雍亲王交好,两人的夫人同时怀孕。陈阁老的夫人生了个男孩,雍正的夫人却生了个女孩。于是,雍亲王夫妇用“掉包计”,把陈阁老的儿子据为己有。陈阁老夫妇虽然发现孩子被掉包了,却不敢对外泄露真相,而是带着家人告老还乡,以求安稳度余生。

真相: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带着母亲

学者朱诚如主编的《清朝通史·乾隆朝分卷》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述乾隆六下江南的事情。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和十月十七,乾隆帝弘历先后两次下旨,说将在十六年(1751年)春天巡幸江南。至于为什么要巡幸江南,谕旨里说得很清楚,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点。

一是,时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闽浙总督、署浙江巡抚高斌、喀尔吉善等官员代表五省军民士绅,恭请乾隆皇上临幸。臣民赤心不宜辜负,民愿难以拒绝。

二是,朝中大臣就南巡之事廷议后,援据经史,认为既然有康熙皇帝南巡的先例,那么乾隆南巡是完全可行的。

三是,江浙地区地广人稠,其官方、戎政、河务、海防、民间疾苦,皇帝一向惦记,但因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一直未能前往。

四是,乾隆恭读圣祖(康熙皇帝)实录,见康熙南巡时,供奉皇太后,百姓夹道欢迎,赞颂皇帝孝德。一向孝顺母亲的乾隆对此十分羡慕。乾隆十六年,恰逢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很希望借此尽孝。

四条理由,于公于私条条在理。有趣的是,从史书的记载看,乾隆一生六次南巡,前四次都带着他的母亲同往。而根据传说,他南巡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亲生父母。传说的虚假性不攻自破。

和乾隆一起南巡的太后是甄嬛吗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雍正皇帝接甄嬛回宫后,为了让事情名正言顺,假称甄嬛是皇四子弘历的生母,并为甄嬛改姓钮钴禄氏。雍正驾崩后,皇四子弘历即位,也就是乾隆皇帝。随后,钮钴禄氏被封为太后。

众所周知,电视剧的内容真假难辨。不过,根据史书记载,乾隆的母亲确实是钮钴禄氏,而且,侍母至孝的乾隆,曾经四次带着钮钴禄氏南巡。那么,历史上乾隆陪同南巡的这位钮钴禄氏,会不会就是电视剧里的甄嬛呢?

真相:乾隆的生母姓氏高贵,但出身寒微

文史专家石玉新在《清宫八大疑案》一书中,曾详细解读乾隆身世。

乾隆生母是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虽然姓氏高贵,但出身寒微。康熙四十三年,十三岁的钮钴禄氏被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当侍女。侍女,说白了就是粗使丫头。当时,胤禛已经有三位福晋。康熙四十九年冬,十九岁的钮钴禄氏运气来了,当时胤禛得了传染病,福晋们都不愿意伺候,钮钴禄氏奉命服侍,一连五六十天,昼夜尽心。胤禛病好了,“遂得留侍,生高宗(即乾隆)”。

虽然有幸留侍,但钮钴禄氏并未得到雍亲王的宠爱,在王府的地位也不高,一直被唤作“格格”(姐姐)长达十余年。钮钴禄氏一生只有弘历一个儿子,并不像电视剧里的甄嬛那样,和皇上有两个孩子。雍正元年,其子弘历被密立为皇储,钮钴禄氏也被封为熹妃。乾隆登基后,母以子贵,钮钴禄氏被尊为太后。乾隆对母亲很是孝顺。每逢生日都要大操大办,曾为她修建“大报恩延寿寺”,还为她将瓮山改为万寿山。

乾隆四十二年,八十六岁高寿的钮钴禄氏病逝。

皇上微服私访真的想去就去吗

民间传说乾隆和他的爷爷康熙一样,特别喜欢微服私访。他常常脱掉龙袍,穿着便装,带几个随从就离开京城,四处微服私访。这方面的小说和电视剧不胜枚举,而记者看到,在一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据称是“依据正史”汇编的《乾隆》一书中,有关微服私访的故事也不少。其中有个故事说,他曾独自一人私访到江南的一个村子,当夜,他投宿农家,谎称自己是山东人,到江南来投奔开店铺的表哥。主人热情招待乾隆,让他与自己的孩子“抵足而眠”。后来,乾隆感念这户农家,让他家的小儿子做了大官。

真相:皇上微服私访只是民间传说

清史专家阎崇年告诉记者,所谓微服私访,只是民间传说。“康熙没有微服私访过,乾隆也没有。”

清朝对于皇帝出行,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皇帝绝对不可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那么,乾隆微服私访的传说是怎么来的?《清朝通史》中的记载,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在河道、海防等工程方面,往往亲自督办。比如,第一次南巡时,他曾亲祭禹陵,行三跪九叩大礼,还视察蒋家坝等堤工,并几经思考,下达长谕,给出具体的整治方案。第一次南巡时,乾隆对河工知晓还不多,后来,他努力钻研,听取意见,反复思考,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大规模地兴修河工。六次南巡期间,乾隆还体察民生疾苦,多次减免江南的赋税;重视加恩缙绅、培植士类,在民间的口碑很好。在外出巡幸时,遇到满意或是不满意的官员,乾隆更是立马责罚,雷厉风行。

从这些记载看,乾隆颇有实干精神,和清朝中后期那些“宅”在皇宫里的皇帝很是不同。正因为如此,百姓眼里的乾隆颇为亲民,加上适当的演义,“微服私访”的故事就越来越多了。

戏里戏外

“戏说”为何总是挑中乾隆

按正史,乾隆的身世其实非常清楚,但后世的“戏说”却总是挑他做主角,他的身世更是被铺陈得扑朔迷离。他六次巡幸江南,有四次都住在海宁陈家,“掉包计”的说法,大概就是由他与陈家的这种亲密关系而起。

而真实的情况是,海宁陈家的鼎盛,其实并非源自乾隆。早在明朝末年,海宁陈家就因父子兄弟考科举时同登一榜而名扬海内,到了康熙雍正年间,更是仕宦显达。而恰恰是在乾隆年间,海宁陈家与朝廷的关系开始走下坡路。有一次,陈世倌(民间称陈阁老,被误传为乾隆生父)因拟旨有误而被乾隆罢官,陈世倌为了官复原职,趁着乾隆生日送上大把银子,也没有打动乾隆。后来,他又暗中求情,才得以官复原职。陈世倌若是乾隆的亲爹,哪会费这么多周折?

乾隆的身世之谜,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晚清时期,江浙一带排满思想很严重。于是,乾隆就被演绎成了汉人,这样一来,满足了人民心理上的愿望。这个说法,在清末民初广泛流传。比如,1925年,上海出版了鸳鸯蝴蝶派大家许啸天的一部《清宫十三朝演义》。书中板上钉钉地写明,乾隆原来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调包之计换了来。

此后,关于乾隆的身世之谜,愈演愈烈。祖籍浙江海宁的金庸,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也采取了这个说法。金庸的武侠小说,沿袭民国的旧武侠小说,题材内容上的借鉴非常明显。不过,金庸在这部小说的后记中特地声明,“历史学家孟森做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说靠不住”。

一个老早就有定论的传闻,至今却还在混淆视听。

乾隆之后,皇帝为啥不南巡了

乾隆六下江南,留下了无数传说。不过,乾隆之后,清朝的皇帝就再也没有南巡过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乾隆在最后一次南巡到杭州时,对自己的六次南巡做了一个总结。在总结里,乾隆除了进行自我表扬,还反省南巡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麻烦和损失。他明确规定,要南巡,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帝君之无欲,扈驾人员之“守法”,地方官员之“奉公”,民人之“瞻觐亲切”,否则“未可言南巡”。

过了十几年,乾隆退位,成为太上皇,再次总结六次南巡经历,对劳民伤财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乾隆之后,嘉庆皇帝也有意效仿父亲南巡。然而,嘉庆时国家财力困难,官员的工资都几乎发不出来。而且,当时白莲教起义遍及全国多个省份,战火不断。鉴于此,乾隆要求的四个南巡条件,根本不可能满足。嘉庆之后,清朝国力一代衰过一代,留下来的就只有前代鼎盛时期的“戏说”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