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又被称作为属相,每一个人都有属相,那么这些生肖是怎么来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生肖的说法呢?
据出土秦简记载,古代的生肖已基本与现今的生肖次序相同,只是其中略有差别。而最早出现与现在完全相同的有关十二生肖的记录是东汉的史书。由此可见,十二生肖全部定型,最迟是在东汉。
过去认为,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最早在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所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虽然顺序和今天认识的不甚相同,但至少十二生肖齐备。
不过就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甘肃天水放马滩、湖北隋州孔家坡陆续出土秦简《日书》(古代选择时日吉凶的参考书)后,就将十二生肖出现的日期往前推进了约三百年。这三地出土的《日书》,其记载的生肖顺序和今日基本一致,但仍有些许不同。
例如睡虎地《日书‧盗者》的十二生肖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原简漏抄生肖)、巳虫、午鹿、未马、申环(读为猨,即猿)、酉水(以音近读为雉,雉为野鸡)、戌老羊、亥豕。其中,古代称蛇为“长虫”,故为“巳虫”;午今日为马,睡虎地却载为“鹿”;未今天指羊,睡虎地却指马;戌现今指狗,睡虎地称“老羊”。
放马滩《日书‧盗者》的十二生肖与今日几乎完全相同,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其中“巳鸡”与“酉鸡”重复,可能是记载“巳蛇”时发生的谬误。
而这三处墓葬下葬时间是从战国晚期至西汉,可见战国晚期就已有十二生肖,并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
对于生肖的起源,有人说十二生肖是对应着星宿而来,但是,据古籍记载,十二生肖的出现要早于星宿与动物搭配这种现象。还有一些人认为,十二生肖也许并非是我国首创,也可能是由外国引入。因为外国也有类似的十二宫。但由于出土秦简的记载,推翻了这一说法。还有人认为,十二生肖的存在是源于对动物的敬畏与崇拜,是一种图腾的象征。图腾被原始社会的人看作是一种保护和标志,通常是某种动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这种说法普遍被人认同。
对于生肖为何是这样的顺序,有很多说法。每一种观点都看似有道理,但又经不起推敲。甚至有一些民间传说,广泛被人所熟知。有人用动物习性与古时的十二个时辰做解释,看起来颇有一些道理,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又发现十二地支是用来记录一天当中的时间,而十二生肖却是用来记录年份。这样一来,这个解释就有些说不通了。
在明代有人提出,也许十二种动物这样安排,是根据动物形体中的缺憾而来的,这种说法很快被人推翻。比较有理的说法是根据五行阴阳来说,区分十二生肖的足趾数目。还有人结合了两种说法,提出了一种理论,极为有理。
十二生肖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们有着不同的神话故事,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甚至被当做神灵一样。这样一来,十二生肖就不是死板的,只存在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印象,甚至是一种信仰。由生肖信仰演变而来的有关于取名的忌讳,本命年,婚姻是否相配,命理的说法等等。古时关于生肖的作品有很多,有诗,画,对联,小说,传说,剪纸以及各种器具等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如今,关于十二生肖不合理的民俗早已经被取代,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生肖文化的发展,依然是每年春节的主角,关于生肖的种种仍然在普及和讨论。生肖文化非但没有因此衰亡,反而发展得更好,不断的推陈出新,有了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