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中最后的赢家是司马懿。司马懿是这场争斗中命最长的,正因为这样,他熬走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在当时,司马懿并没有一个名门望族的出身,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总共辅佐了曹家整整四代人。原本他们都是帝王臣子,后局势跌宕,情势几变,司马家族乘风破浪,夺取魏国王权,建立新朝。司马懿在人们的印象里,普遍感觉他奸猾狡诈。其实这都是因为小说艺术加工的原因。按照历史的真实情况,彼时司马懿已是不惑之年,完全有能力开创新朝,但是他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做了五十年的忠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司马懿一把年纪了,按捺不住,成了一个反贼呢?
一、信守承诺
司马懿尽管在自己的权力巅峰时期没有选择造反,主要还是当时的曹丕活着,而曹丕对于司马懿来说,是有知遇之恩的。最初,司马懿不打算从政。生逢乱世,命如草芥,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事情。后来他走上仕途,就和这个人有关。那时候曹操很欣赏司马懿的才华,想要将司马懿为己所用。可那时的司马懿其实是不愿意的,为了拒绝曹操,他不惜将自己的腿给压断了。曹操见到司马懿的腿伤残以后,没有在找过他,但是司马懿的腿,没有真正断,曹操在看到他的腿好了以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他安排去养马。其实在司马懿的内心,很渴望自己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只不过他对曹操是有看法的,并不想为曹操服务。在马场的日子磨炼了司马懿的心性,渐渐他不想这样下去,有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对于曹丕,司马懿也非常认可。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曹丕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尽心尽力为曹丕服务。甚至等到曹丕去世,司马懿还在一直辅佐他的儿子曹叡,而这也是为了感激曹丕当年的知遇之恩。对司马懿来说,成就一番事业,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是不屑平凡生活的。
二、曹爽所逼
在曹丕晚年的时候,司马懿就已经手握大权,这让魏国其他人非常的不爽,一直在排挤他。等到曹丕去世后,司马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别人更是一直在提防他。曹丕死后曹叡继位,司马懿一直辅佐到曹叡去世,在曹叡死前,听信他人直言,在死前对司马懿与其他的大臣进行了安排,曹爽也是其中一位,曹叡让曹爽与司马懿等人一起辅佐曹芳,里面的权力最大的是曹爽。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的权力得到遏制,无法对全国的情况进行掌控,因为没有人比司马懿更加了解魏国的情况。但是,曹爽手下有一人不安好心,在此二人之间说尽谗言,曹爽被蛊惑后就架空了司马懿的权利。那时的司马懿虽然心里愤懑,还是选择隐而不发。直到昏庸的曹爽,妄图发动战争,吞并蜀国。司马懿极力劝阻,曹爽一意孤行,落得个铩羽败北的残局。曹爽此人,打仗是个小白,政治斗争方面,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老手。在十年前的时候,曹爽便接着曹叡托孤这件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推行新政。对付司马懿更是阴谋多多,明着升官,实则贬职,一点一点架空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即使是司马懿告老退休,曹爽也没放松,紧盯司马懿。是可忍,孰不可忍。被逼迫到这种份上,司马懿不反也要反了,何况他不是无能之辈。所以,他在向李胜辞别时,明面上流露出自己大病很久,让曹爽减少对自己的怀疑。之后司马懿迅速组织自己人,暗中互相通风,准备政变。经过皇太后的奏文批准,迅速派人将文件送到曹爽那边。对于司马懿送来的罪状,曹爽吃惊不小。当时他还陪同皇帝在一起打猎。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处决了曹爽一族,军权就这样到了司马家族的手中。
三、实属无奈
说到底,司马懿其实一直都没有造反的想法,他也想为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不想在百年之后被后人辱骂。司马懿也很纠结。曹爽步步紧逼,招招打压,司马家族如履薄冰,有着灭族危机。作为掌权人,他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一个家族的生死存亡。以曹爽的性格,自己一旦死亡,定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甚至会诛自己九族。另外曹爽不得人心,乱用权力,朝廷内外,对他都充满怨恨。民之所向,形之所迫,国之所求。司马懿再也不愿意放任曹爽为非作歹,于是他才采取雷霆手段,诛佞臣,平朝乱,定魏安。曹爽的反对者甚多,这也是司马懿能够顺利夺取政权的主要原因,或许司马懿当政,正是民心所向。其实司马懿行动之前,是经过考虑的,毕竟在他面前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一样,对自己都是不利的,但是也非常无奈。司马懿夺权以后,朝堂里面的反对之声依然络绎不绝,太尉王凌甚至又发动宫变,想把司马懿拉下台,70多岁的司马懿还带领军队,打败王凌军队。
身处乱世,群雄逐鹿。本身就是弱肉强食,能者居之。曹魏取代刘汉,就是一个典型的王朝更迭故事。所以,司马懿夺取魏国的政权,或许历史上褒贬不一,但却是当时大环境下的正常举动。这场政变,依然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朝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