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祢衡为什么当众脱下衣服之后再骂曹操?

曹操收降张秀之后,便想找一位名士去劝降刘表,孔融推荐了祢衡。祢衡来见曹操,曹操不给祢衡坐位。祢衡仰天长叹说:“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说:“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祢衡借机将曹操手下的人都骂了一遍。

曹操为了羞辱祢衡,命他在宴会上击鼓,祢衡在更换衣服的时候,竟当众裸体而立。曹操斥责祢衡无礼,祢衡反过来骂曹操污浊。

有人说,祢衡击鼓骂曹操骂得痛快。不错,祢衡骂得确实痛快,伹是最终的结果也只是自己痛快一下而已,对曹操毫发无伤,而对自己却大有损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杲呢?不是曹操不该骂,而是祢衡不会骂。

第一,裸衣骂曹,有伤风化

祢衡本来是被曹操“请”来的,然而,相见之后却不“命坐”;祢衡本来是一个“文名之士”,伹是,曹操却让他在宴会上充当击鼓手而为人取乐。祢衡先前对曹操就很有“成见”,再加上曹操的这些无礼之举,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因此,祢衡“回敬”曹操就是理所当然的。祢衡“回敬”曹操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换衣服的时候,“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尽管祢衡的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戏弄曹操,然而,他在侮辱曹操的同时,也扭曲了自己的形象。祢衡当众“裸体而立”,尽管达到了戏弄曹操的目的,但是,也使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到了严重的损害,祢衡这个“文名之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大打了折扣,甚至发生扭曲。祢衡在这件事情上虽然有所得,但是他失去的更多、更大。因此说,祢衡的此举是得不偿失。

第二,见人就骂,伤人过多

祢衡最该骂的人应是曹操,但是,他却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都给骂个狗血喷头,就连前来送行的人他也毫不客气地一概全骂。后来,他到了荆州又“戏谑”刘表,见了黄祖又骂黄祖……看来他是见谁骂谁。骂应该骂的人,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见谁骂谁,似乎就有点不太明智了。因为,伤人过多就会引起众怒,而无论什么情况,“众怒”都是“难犯”的。我们当然并不反对骂人,甚至骂很多的人,但是,如果见人就骂的话,那么,该骂的似乎就只有自己了。

第三,骂人要狠,但不要太损

祢衡骂曹操“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可以说把曹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骂个体无完肤,尽管骂得如此之狠,曹操竟无言以对,可见,祢衡对曹操还是骂到了痛处。然而,他见前来送行的人都不起身相迎,便骂他们是“死尸”是“蜾虫”,说自己是“行于死柩之中”,这就有点太过分了。这种不尽情理的骂法,人们常称之为“嘴损”。其实,嘴损的人只是在诅咒而已,算不上是真正的骂人。因此,众人也同样诅咒他为“无头狂鬼”。这太概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吧?

第四,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表,都是有一定“政治头脑”的人,所以,他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总要顾及“政治影响”。这就使得他们有些时候不更直接承害“文名之士”。然而,像黄祖这种行武出身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当他听祢衡骂他为“土木偶人”的时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气之下将祢衡的脑袋搬了家。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们之所以会“有理说不清”,并不是因为秀才们的道理不足以服人,而是因为那些“兵”喜欢用动武的方式来服人,不习惯与人说理。

因此,祢衡被杀害,并不全是黄祖的错,祢衡吃亏就吃在骂人不看对象上,他以为无论自己怎样骂,谁都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不想却碰到了“兵”的枪口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