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曹操和董卓都曾“挟天子” 但为何曹操能“令诸侯”而董卓却惨死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有人认为,“挟天于以令诸侯”是一种欺天罔上的罪恶;也有人认为“挟天于以令诸侯”是一种借势发展的策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呢?其实,对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这要看对天子“挟”得是否名正言顺,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令诸侯”。

《三国演义》中,既有因“挟天子”而引起诸侯群起而攻之的事例,也有因“挟天子”而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的事例。诸如董卓和曹操,都曾经“挟天子”,但是最后能否号令诸侯,就说不准了。

1. 董卓挟天子而诸侯伐的故事

董卓本是西凉刺史,他借宦官作乱之机,带兵进入京城,篡夺了朝廷的大权。自从他强行废掉原先的皇帝,立陈留王为帝,并自封为祠国以后,便在朝廷中作威作福,秽乱宫禁,滥杀无辜。董卓倒行逆施的行为,使朝廷内外的大臣们恨得咬牙切齿。他们有的辞官而去,有的当众揭露他的罪行,还有的冒死对他行刺。为了除掉董卓这个老贼,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组织起义军,共同讨伐董卓。董卓急忙挟天子逃到长安。后来,司徒王允使用连环计,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借助吕布的力量,终于将董卓除掉。(见第三回至第六回)

2. 曹操挟天子而伐诸侯的故事

天子一路蒙尘,来到东都洛阳。因董卓逃走时,将宫殿烧尽,到处是一片长满蒿草的残垣断壁。皇帝只能住进临时盖起的小屋,百官都站在荆棘丛中向皇帝朝贺。在这种情况下,太尉杨彪奏请皇帝宣召曹操入朝。曹操接到天子诏书,亲自带兵赶赴洛阳,打散了前来劫驾的李傕,郭汜乱军。这时,曹操以东都荒废,运粮艰难为由,请天子移驾许昌。天子不敢不从,只得带领百官来到许都。曹操自封为大将军,独揽朝廷大权。(见第十四回)

董卓与曹操都曾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是两人的结局却不大相同。董卓因挟天子而激怒了众诸侯,结果落得一个身首异处;曹操借挟天子的机会来号令诸侯,使自已占尽天时,结果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两个人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董卓激众怒而成众矢之的

董卓是何进“发檄”请来平定朝廷黄门之乱的,然而,他拥兵入京之后,不但没有为国平乱,反倒把天下搞得乱了套,成了历史的罪人,于是,诸侯们群起而攻之。董卓所以会有如此的结局,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董卓拥兵进京之时,便有不臣之心。不过,人们并没有被他的猖狂所吓倒,他越是横行霸道,人们就越是要起来反对。于是,先有丁原站出来向他发难,接着有卢植、袁绍当众揭露他的罪行,后来又有丁管以手中象简击之,有伍孚、曹操身带武器刺之,就连貂蝉这样的小女子也不惜以身杀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逆不道的董卓,必然会激起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董卓秽乱宫禁,滥杀无辜。董卓逼死少帝母子之后,更加肆无忌惮。他“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他这种秽乱宫禁的行为,实在如禽兽一般。另外,他还是一个杀人的魔王,他曾经一次杀死正在社赛的无辜村民千余人,并将人头用火焚烧,实在让人惨不忍睹。

董卓如此荒淫凶残,也引起了百姓们的义愤。当他的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的时候,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以为灯”,百姓们“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由此可见,百姓们对他已经憎恨到何等程度。象董卓这种遭千人唾,万人骂的恶魔,肯定不得好死。

董卓欺天罔地,梦想当皇帝。董卓虽已凌驾于皇帝之上,但是他仍不满足,还要梦想自己当皇帝。人们常说“利令智昏”,其实,过分的贪欲也同样能令人“智昏”,董卓就被当皇帝的欲望给弄昏了头脑。

当王允与吕布设好了陷阱,去“请”他来上钩的时候,他还以为皇帝真的要把皇位禅让给他,因此,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亳不怀疑,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也毫不防备,尽管董卓早晚都要被送上断头台,但是,他的头脑如果能够稍微清醒一点,也不至于死得这么快,死得这么惨。

曹操借威名而结众人之心

曹操在诸侯兼并的战争中,是三个成功者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曹操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千秋功业,主要是因为他得了“天时”,而这个所谓的“天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手中所控制的“夭子”。因此可以说,曹操的一切成功都源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借天子名义去号令天下呢?他又是怎样利用天子来为自己服务的呢?

首先,曹操奉诏救驾子天子蒙尘之时如果说董卓入京,所奉的并非天子亲谕之诏。那么,曹操所奉之诏,则是真正经过天子“点头批准”的。因此说,董卓所奉之诏实际是未经“审批”的假诏,而曹操所奉之诏才是真诏。可见,曹操救驾还算是名正言顺的。

曹操奉诏救驾的时候,天子已经不象一个天子了。他被乱臣当作人质,挟持着跑来跑去,受尽风尘之若,甚至还被人当成互相争斗的赌注。当天子来到洛阳的时候,文武百官还要出城剥树皮、掘草根来充饥。可见,这时的天子不但没有了皇帝的威严,就连起码的人格尊严也没有了。曹操将天子接到许昌之后,尽管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但是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让天子蒙尘的内乱。从此天子安定了,朝廷上安定了,百姓们也安定了,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救驾之功。

其次,曹操利用天子,掌握了朝中的大权。曹操将天子接到自己的许昌,虽然要花费很多的钱财修建官室殿宇,但是,他却因此而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曹操先封自己为大将军、武平侯。接着又“以荀或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椽,毛玢、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候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其佘将士,各各封官。”(见第十四回)

从上而的“封神榜”中可以看出,曹操不仅自己掌握了朝中的大权,而且那些曾经跟随他的人,也都捞到了一官半职。这实际上等于对朝廷进行了一次“内阁大改组。这时的天下虽然名义上还是刘家的,但已经由曹家说了算了。

对于“大权皆归于曹操”这件事应该怎样看呢?其实,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当然会认为曹操是在欺主;但是,如果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就不难发现,曹操要是手中不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但自己连一天都活不下去,就连皇帝也要跟着不得安宁。

曹操可以借天子之名,随心所欲地支配别人在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既不是盟主,也不是先锋,可见他当肘在诸侯中的地位和威望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小老弟而已。然而,曹操在“挟”了天子之后,就不再是原来的曹操了。他借着皇帝的名义,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昔日的“哥们儿”玩于股掌之中。

当刘备投靠曹操之时,皇帝按“装族世谱”认刘备为“皇叔”,有人担心这对曹操不利,曹操却说:“彼既认为皇叔,吾以天子之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曹操为了实施“二虎竟食”之计,便借天子之名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然后命刘备攻打吕布;为了实施“驱虎吞狼”之计,又以皇帝的名义,命令刘备去征讨袁术,刘备虽然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却也不得不去,结果丟了自己的徐州。

又如,当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的时候,关羽最初不肯投降曹操,子是,曹操便耍了一个手腕,同意了“降汉不降曹”的条件,其实,只要天子在曹操手中,无论是“降汉”,还是“降曹”,最终都是为曹操所用。再如,曹操为了离间吕布与袁术,他又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却故意不将徐州牧授给吕布,结果呂布果然中计,杀了袁术的来使,与袁术断绝了关系。曹操为拉拢陈登做他攻打吕布的内应,封陈登为广陵太守。曹操为了扼制孙策的发展,不给孙策大司马之职。而为了让孙权钳制刘备,却又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

自从天下太乱的那一天开始,可以说是“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凡是参加纷争的各种政治军事势力,没有一个不是想要自己当皇帝的,其中既包栝公开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的黄巾军,也包括以“匡复汉室”自诩的刘备。在这样的形势下,曹操也不能例外。不但他自己想当皇帝,而且那些跟着他的文臣武将们也都想让他当皇帝,甚至连反对他的孙权也上书劝他称帝。尽管大家各自的用意不同,但这至少说明曹操已具备了当皇帝的条件。那么,曹操为卄么只将自己封到魏王便停了手,而没有进一步黄袍加身呢?其实,这并不是曹操不想当皇帝,而只是他为当皇帝所使用的一种策略。

曹操曾经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虽有自吹自擂之嫌,但却道出了他暂不称帝的第一个原因,即他自己不称帝,是了防止别人称帝。因为只有他不称帝,汉朝皇帝才会存在;而只要皇帝还存在,想当皇帝的人才会有所顾忌。这就是当孙权上表劝曹操称帝时,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话虽然有玩笑之意,但却道出他暂时不称皇帝的第二个原因。我们知道,就连曹操在许田打围时用了皇帝的“宝雕弓、金纰箭”射鹿,都要遭到群臣的反对,何况废帝自立这样的大事?再说,曹操当时虽无皇帝之名,其实早已有皇帝之实,为了避免自己过早地成为众矢之的,暂缓称帝。

所以说,曹操能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靠的不只是自己的聪明才智,他那份缜密的心思和长远的目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估计也会落得像董卓一样的下场吧!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