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临阵战死-董卓部曲与周遍势力的争斗

(战亡人:华雄,张济,典韦)

关于董卓部曲的问题,我没有把吕布及其部曲(张辽、高顺、魏续、侯成、宋宪、成廉、魏越、郝萌、曹性)算入其内。吕布起与并州(辖郡九,治所晋阳),张辽高顺等应属并州;而其余众将当是河内(河内,属司隶州,辖十八县,治所怀县,今河南武铣西南,也泛指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将。而董卓部曲应属凉州(辖郡、国十二,治所陇县),当有牛辅、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华雄、李蒙、王方、杨奉等。

董卓作乱洛阳,统凉州步骑三千(《九州春秋》语,“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此言实不可信,想董卓因功被征为并州牧,之前与羌、胡百余战 ,部曲总有万余;何进召卓入京,卓有不轨之心,岂只带三千兵?),祸乱京都,引起豪强激愤,遂有讨董卓联盟。而实际上与董卓作战的只有曹操、袁术部下孙坚而已。(河内太守王匡被董卓攻击打败远走泰山)

其中以孙坚作战最为卖力,老实说,我觉得孙坚能力很强,见识也很不一般,但稍有些官迷,或不能这么说,有些过于官场的迂腐,比他儿子孙策差远了。

孙坚少为县吏,其后为下邳丞。黄巾时为中郎将朱俊佐军司马*,又从司空领车骑将军张温参军事*讨伐边章、韩遂作乱。后拜坚议郎*,又命坚为长沙太守讨伐长沙贼区星。讨董卓时,孙坚也从长沙起兵,路上连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碰到从洛阳逃出的袁术,就把南阳郡让给袁术。《袁术传》上说,“南阳户口数百万”,显然这个数字不真实,但南阳的确是大郡(南阳郡,属荆州,辖三十七县,治所宛县,在今河南南阳),荆州有七郡,不过一百一十七郡,南阳几乎占三分之一。孙坚转手就让给了袁术,和对待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的态度截然不同,撇开发生的事件因素之外,孙坚对官场职位高低很是看中。

东汉末年官场腐败,官位的升迁很是看中你的靠山是谁。袁绍能很快在冀州站住脚,与袁家的门生故吏的帮助有很大关系。孙坚先后跟随朱俊、张温,可这两人却或被排挤或被杀,孙坚一直在七品官位游荡,只要一碰上立功机会自不相让,长沙讨区星,洛阳讨董卓,孙坚总是冲锋陷阵。袁术是司空袁逢之子,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袁术畏卓,出奔南阳,孙坚便跟随袁术作战,以为找到了靠山。谁想得利的却是袁术,孙坚在外与董卓作战,袁术在南阳奢淫肆欲,征敛无度。不知孙坚对此可有想法?就算找靠山怎么找了这么个吝啬小人?或者不知?因为《朱治传》中说,朱治直到孙坚死后辅佐孙策依附袁术,后来觉得袁术心术不正,劝孙策另立江东。

不过公平来说,孙坚为人正直,作战努力,与袁术绝对两种人。孙坚被袁术表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破虏将军为第五品,而豫州刺史可比长沙太守的职权要大的多,州牧就是刺史的变相发展。虽然豫州刺史是个空头衔,只是负责督察地方官和豪强;当时的豫州刺史应该是孔宙,也是反董卓联盟成员之一,后来不知下落(嘿嘿,资料不多,我没找着)。但孙坚却凭借此名奋勇作战,进驻鲁阳(今河南鲁山),这时随同他作战的有程普,黄盖(别部司马),朱治(都尉)。董卓派步骑数万人迎战,孙坚在移屯梁东(不知是哪?)时,突然受到攻击,只和数十骑突出重围。孙坚平时爱戴着红色的帻,就交给亲将祖茂戴着。董卓的骑兵认准了红色的帽子,可着劲追祖茂,孙坚趁机溜走。不过祖茂也没死,他被追的太急就下马把帽子挂在一个柱子上,自己躲在草丛里;董卓的骑兵追了半天只找到了个柱子,也就散去了。逃过一命的孙坚纠集军队在阳人(?)大破董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这时190年。关于华雄是否战死,不太好说,“枭”字怎生解释,我觉得阵前斩或俘获斩都有可能。这场战斗应该给董卓有所打击,在《程普传》《朱治传》中都提到了阳人之战;而董卓忌惮孙坚勇猛,曾派李催来求和亲,被孙坚严辞拒绝。孙坚随后进军大谷(?),距洛阳九十里,董卓随后就焚烧洛阳西迁长安。《董卓传》里说董卓忧惧山东豪强,随迁长安:其实我认为和董卓作战的无非是孙坚一人而已;长安相比洛阳离董卓老窝凉州更近,董卓在长安控制皇帝可进可退,虽然孙坚战斗力非凡,无非就损失一个小都督华雄,与军事失败相比,董卓更看中的是稳固政权,树立党羽,纸一样的讨董卓联盟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孙坚孤军深入洛阳之后,草草打点一番又重回鲁阳屯驻。这样,董卓部曲和孙坚部的战斗就结束了。

*参军,应为第七品。

司马,将军的属官,统领一支军队,三国时为第六品第七品不等。

都督,东汉时为太尉及将军的属官,统领一支军队,位同司马,三国时为第七品。

议郎,属于郎官,属光禄勋,参与朝政,建议政事,应为第七品。

中郎将,属于郎官,属光禄勋,执戟宫中宿卫各殿门,出充车骑,应为第七品。

虎贲中郎将,属光禄勋,三国时为第四品第五品不等。

太守为五品,刺史为五品。

破虏将军,为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主征伐,为第五品。

后将军,位次九卿,可开府治事,有属官,为第三品。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刚迁徙到长安不久。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吕布共谋诛杀董卓。祸及一时的董卓及其长安和郿坞的乱党被诛杀。包括董卓的弟弟董旻、兄子董璜和母亲。

而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正屯兵于陕*(陕县属司隶州弘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 而其余部曲校尉(校尉在汉代属于高级军职,官阶略次于将军,比如东汉京师卫戌部队设五校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校尉,五人各统精兵称“五营”;当然李傕等人不应属此,因为当时还有一些临时设置统兵将领的也称校尉,如忠义校尉,建武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正在陈留(国名,属兖州,辖县十七,治所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颖川(属豫州,辖十七县,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一带掠夺。吕布派同乡李肃进攻牛辅被打败,李肃回到弘农(为司隶州弘农郡治所,今河南灵宝北) 被吕布斩首。可是牛辅的军队半夜有人潜逃引得一阵混乱,牛辅以为军队反叛,慌慌张张带着财产逃跑,半路上被同行的好友胡赤儿杀了,首级被送到长安。《三国志》上说李傕等人还(不知还哪?不应该是凉州,应该是陕)。凉州军队没有了领头人,董卓一家全都被杀,大家像没头的苍蝇。李傕等人想既无赦书,又听说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要四散奔逃。而当时的属牛辅的讨虏校尉贾诩却说:“如果大家逃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解决掉。还不如聚集军队进攻长安,先打一仗再逃也不迟。”于是凉州军又攻回长安,打败了吕布。这场军阀混战使汉帝国彻底走向衰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才趋向朝廷,而是各投地方军阀。很多人才都避乱荆州,荀攸、毛玠等,这些都是中央或地方的官员,大家看个人传时都会看到“避乱”的字样。(我觉得这应是三国乱世的开始)。

在凉州军进攻长安的战争中,被乱兵所杀的官吏不计其数。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包括司徒王允,再加上后来李傕、郭汜互相争斗更是死人无数,当时出主意杀董卓的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死在乱兵中。

而凉州军自己内部也争乱不断,先是樊稠被怀疑与韩遂私和被杀,张济早就被排挤到弘农驻军。李傕、郭汜自己又互劫皇帝公卿互相争斗结果把皇帝给丢了。中间李傕部将杨奉反叛,又削弱了李傕的势力,杨奉本来是河东白波将(河东属司隶州,置县二十,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来曹操迎帝都许,杨奉带着部分凉州军、部分河东白波军到徐扬一带流窜,被刘备所灭,这一股势力就消失了。而李傕先后被段煨、马腾攻击,后来被“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杀死。郭汜在郿(属司隶州右扶风郡,今陕西郿县)被部将伍习所杀。董卓的凉州军就剩下屯驻弘农的张济。

先在这里回顾一下这一时期的战斗,汉帝国在这一时期摇摇欲坠,军阀的混战比黄巾起义的对皇帝势力打击要更甚。外戚宦官的专权变成了军阀的地盘混战。当凉州军和并州军在长安混斗的时候,其余的军阀或正在、或已经、或将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刘表平定荆州,陶谦徐州破黄巾军,刘焉割据益州,袁绍与公孙瓒河北之争,袁术扬州击败袁遗。这些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竟没有人余暇顾及汉天子?!

凉州军(关于凉州军的战斗力和数量:战斗力应该不低,牛辅部曾经击败李肃,而军队的溃散和牛辅的个人有关,后来李傕等人也能迅速集结,毕竟是经历羌、胡百战的军队。《三国演义》上说李傕等人回到凉州煽动凉州人数万进攻长安,这是不对的。贾诩建议:“不如率众而西”,长安[司隶州京兆尹治所今陕西西安西北]在凉州[包括今甘肃,宁夏,部分青海及陕西西部]东面,在陕县[属司隶州弘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面。所以李傕等人是率着原来的凉州军[或者还有一些掠夺的壮丁]从陕县向西进攻长安,他们不可能越过长安回凉州招兵。他们的凉州军数量应在万余人之间)和并州军(只是吕布的部曲而已,别的应是京师卫戌部队)在长安的混战完全是武人的粗鲁争斗。吕布无谋;李傕、郭汜无非是老兵、马贼罢了。也只有在他们身上才有什么单挑(吕布挑名郭汜单挑,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他们拿着普通士兵和平民的性命互拼,导致洛阳及长安的千里荒芜。这些战争没有任何意义,无非是加速了一个旧王朝的覆灭,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千百万普通人的生命。

当然这些武斗当中有贾诩的计谋,对于他的这一时期实在不好评判。若不是他,李傕等人不会继续祸乱长安;但没有他,其他的军阀还是会继续和吕布、王允混战。只能说,人在这种情况下的生存是何等残酷,你也不知道你的选择会带来什么。贾诩在李傕、郭汜互相争斗时投靠了同乡段煨,但段煨并没有重用贾诩,于是贾诩又投靠了张济的族子张绣,---这之前张济在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

这是张济和刘表的争斗。不过按理来说,穰城属荆州南阳郡,南阳之前属于袁术,袁术四处派兵攻击曹操、袁绍、刘表(孙坚是个牺牲品)。他率本部攻击陈留时,被曹操和袁绍的联军打败,然后他却跑到扬州,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在扬州落了脚。而南阳复还荆州,刘表没有时间过问,荆州南部的事情还让他忙不过来,当荆州官员向他道贺张济之死时,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所以,张济的余部没有怨恨刘表,反而在张绣的统领下和刘表合作屯驻在宛城(南阳郡治所,今河南南阳)。这是刘表的阴柔政策,刘表是外来户,但和荆州当地的大家族蔡、马、习、庞有或多或少的亲姻关系,所以他更看中以荆州为界限的南部荆州的事务,能有个张绣替他守住北方,这是刘表割据荆州的成功政策。

张济进攻穰城而亡,张绣反而领着余部在刘表的支持下在宛城站住了脚。上一章说过这是刘表稳固荆州的重要政策之一。这时196年末,刘表进驻荆州不过七年,这一年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刘表全身心的投入对荆州南部的控制上,有个张绣在北部挡着曹操,也能够在表面上保持着和袁绍的联盟关系(刘表这个人很狡猾,他一方面派遣使节向许都的献帝进贡,另一方面却和袁绍结盟)。当然,刘表也派遣部将辅助张绣作战,如邓济,但并不像《三国演义》上是亲自和张绣并肩作战。因为刘表对南阳郡的控制力并不很强,当刘表进驻荆州时,南阳尚属袁术,后来南阳一会儿归张绣、刘表,一会儿归曹操,一会儿又复叛张绣,后来又归曹操。刘表失去对南阳的耐性,把襄阳附近原属南阳郡的新野县划归襄阳郡*。宛城的事务完全是由张绣处理的,这样张绣继袁术后占据南阳宛城。但初期张绣的势力并不强,军队应该不多(凉州军的余部越打越少了),曹操的军队一来就投降了。这是建安二年197正月的事情。

反过来看曹操,为什么在这时选择进攻宛城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刚刚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没几个月,又进攻了豫州袁术的陈国,二月讨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这样曹操就控制了兖、豫二州。七月,曹操进驻洛阳,九月迎献帝都许(属豫州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东),曹操终于小具规模。可这时曹操却被各个居心叵测的割据势力包围着:袁绍自己不想逢迎献帝,可见了曹操都许却眼红的不得了,可他现在正忙于和公孙瓒在河北争雄,这是曹操最大的敌人。西面有赶走刘备占据徐州的吕布,有陈宫相助随时威胁着兖州。还有盘踞在扬州一带的袁术也蠢蠢欲动。东面有和吕布关系很好的张扬占据着河内。南面有和袁绍结盟的刘表,他正在着手荆州事务,只有“前锋”张绣在宛城。曹操迎立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急于树立威信,清除许昌周围的威胁。十月曹操攻打梁县的杨奉,杨奉逃到了扬州。他控制献帝又封袁绍为太尉,袁绍不满意,曹操自降为司空,让大将军与绍,暂时安抚了袁绍。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移师宛城,但《典韦传》里说“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传》里说“太祖南征,军淯水”,曹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真要南下荆州?但看一看地图就知道,宛城离许昌太近,如果刘表分兵湖阳(?没找着,应属南阳,今河南??一带,呵呵,看地图)和张绣成犄角之势,许昌的局势很危险。所以张绣是个最大的威胁,趁着他和刘表的关系还不够铁,先下手为强。

曹操轻易的就降伏了张绣,很是得意,宴请张绣及其将帅,还带着典韦站在身后扛着大斧给人敬酒(这是敬吗?)。过了十几天,张绣就又反了。关于张绣的反叛,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曹操纳张济妻,听说张绣很不高兴(那是当然的啦!)就想除掉他,张绣遂反。另一说曹操笼络张绣手下,如亲将胡车儿,张绣怀疑曹操要除掉他遂反。而关于曹操的溃败,也有说法:《吴书》上说张绣用贾诩的计策,将士兵屯在高处,又跟曹操说,“车太少了,扛不了许多东西,让士兵都穿着盔甲算了”(我晕。。。这也算理由?),所以张绣带着精兵偷袭曹操得胜。《典韦传》里说“袭太祖营”《武帝纪》《于禁传》里都说“公与战,军败;太祖与战不利,军败”。我想这是由于曹操太过轻敌所致,张绣从未和曹操交过手,不战而降。而曹操纳张济妻,这不是明摆着逼人太甚吗!初降敌众,未抚其心,就做这样的事,也算曹操太过莽撞了。曹操后来对手下说:“张绣虽然投降,但我没能使其心服(失不便取其质),这是我失败的原因啊!”后来刘琮、张鲁投降,曹操先做的事都是安抚,让投降的人先稳定下来再说。

这一仗,曹操大败,---长子昂、弟子安民都死与乱兵中,典韦力护营门奋战而死---按《典韦传》上所说“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而典韦带着十余人,守着大门,张绣的兵攻不进去。(典韦这个人很是厉害,如果按武力算,我觉得他是三国第一人,看在下的老贴《三国武力考(典韦与曹操)》典韦刚开始属张邈的司马赵宠,属于低级军官,是个士兵罢了,但武艺高强。后来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

宛城之战,其他人都没来:因为刚刚定都许昌,兖、豫二州两州的事务都没处理完,夏侯惇任陈留、济阴太守 、夏侯渊迁陈留、颖川太守 、曹仁拜广阳太守、曹洪拜谏议大夫、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荀攸为汝南太守。这时候郭嘉还没来呢。所以曹操只是率部分军队进驻宛城,而于禁等人还在舞阴(?没找着,属豫州,宛城东北,许昌南)

张绣的兵攻不进去典韦守的营门,就从其他门取道。从这可以看出,张绣是偷袭,如果按照《吴书》所说,张绣在高处围住曹操,只要围住曹操的各个营门,曹操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典韦手执长戟左右突击,张绣的兵源源不断,和典韦近身相战,典韦夹着两个敌兵抡起来打(大家想象一下,就像小人书里画的一样),毕竟一个人不是神,乱兵光拿着长戟突也突死了,“典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小时侯看小人书,觉得典韦太勇了!都怪前一晚酒喝的太多)

曹操往舞阴跑,张绣在后面追,曹操骑的是绝影,但脸上腿上都中了箭。《世语》上说,“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曹昂应该是受了伤才骑不上马。曹操的兵乱了套,而青州兵却趁机乱营互相争斗,于禁勒兵“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却倒打一耙,跑到曹操那去告状(告状比逃命还要紧)。于禁不管那么多,先立营垒,手下劝导“青州兵都到曹公那去告状了,您还不赶紧分辨”,于禁却说“敌兵都快到了,抵抗在先,分辨在后。何况曹公明智,他自会分辨”。靠着于禁等人的稳定,曹操在舞阴集结兵马,还有曹仁(曹仁在南阳周围攻打别的县)迎头回击张绣,张绣被打败弃宛城跑到穰城,和刘表站的更近了。

这是张绣和曹操的第一次争斗,让曹操觉得张绣也不是个软柿子,凉州军和贾诩的作用不可小窥。但张绣对许昌的威胁暂时解除,曹操也回师许昌。这时袁术在寿春称帝,去攻打吕布被打败,却又进攻曹操豫州的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攻打袁术就更加师出有名了。于是九月曹操安抚吕布、厚结陈登、东联孙策,孤立了袁术。袁术不敌曹操,弃了寿春往南跑,还被自己手下雷薄、陈兰打秋风,没多久就病死了。而这时张绣和刘表的联军曾数次进攻叶县,南阳、章陵*一带也复叛,叶县就在许昌的脚边。曹操派遣曹洪,也没能成功。十一月,曹操亲自到宛城,在淯水边还祠亡将士,对典韦祠以中牢(级别挺高,但没封侯,看来典韦毕竟不是像于禁一样的统兵之将)。连破刘表部队于湖阳、舞阴生擒刘表部将邓济。第二年三月,在安众(属南阳,在宛城和穰城之间,今河南邓县东北)设伏击败张绣、刘表的联军。张绣一蹶不振,刘表也不想管那么多了。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听取贾诩的意见投降了曹操,而刘表既不帮袁绍,也不管曹操。曹操派曹洪进驻宛城监视着刘表。而曹操不记前嫌,给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拜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主征伐,为第四品),更加贾诩为执金吾(位同九卿,负责铸造和储存兵器,为第三品)。张绣的作用不言而喻,彻底消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之前张扬、袁术、吕布都已被灭)。官渡之战时,张绣在陈留、己吾一带设防,从破袁谭于南皮,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魏略上说: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我觉得不属实,曹昂是曹操原配刘夫人所生,刘夫人早死,由丁夫人抚养;曹丕是卞皇后所生。并非一母所生,况且如果曹昂不死,按照长幼顺序,曹丕能否即位还是另一回事呢。照这样说,曹丕还应该感谢张绣才对。

张绣这支最后的董卓部曲也消失了。

*荆州北部各郡的划分十分混乱,东汉初荆州分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长沙,武陵,桂阳;东汉末(应该就是刘表入荆州后)又增襄阳和章陵,其中襄阳县原属南郡,后来把南阳郡和南郡部分县划为襄阳郡,荆州的治所也迁到这里。这无非是刘表为了重新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的南阳跟袁术占领时的三十七县要少的多了。后来曹操南下,又重新划分北部南郡为南郡和临江郡,刘备后来又将临江郡改为宜都郡,而江夏郡更是被分得西里糊涂。这多少也可以看出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