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对,就是那个战火纷飞、杀声震天的年代。勇猛的武士、暗冷的兵器,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的重要时期。
然而,在这样一段往事里,也有和刀光剑影完全不搭的“范儿”。比如,小姐太太们穿的高跟木屐;比如,大将们用来社交的木制名片;再比如,权贵们高标准的玉衣葬服。这可是三国时代上流社会的“潮”装备。
本月16日起,《大三国志展》将在良渚博物院开展。展览遴选了30多家文博单位珍贵展品117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2件。从三国时期到明清两代,文物横跨1800多年历史。记者昨天提前探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曹操父亲的殓服,诸侯才可享受的奢侈品
三国时期,由于气候灾害和战乱,农业和商业都很衰弱。此时,豪强、贵族以低价购买穷困潦倒的农民的土地,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庄园。不安定因素致使社会与外界的交易也受到了抑制,此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开始抬头。贵族、豪强为了保护庄园经济,并使之成为经济的主流,把宅邸修筑得相当奢华庞大,像要塞一样。而从此次展览展示的随葬品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潮流的贵族生活。
银缕玉衣算得上是展览中的头号奢侈品,整件玉衣用2464片大小不等的玉片和银丝编缀而成,总长1。88米。1973年,这件银缕玉衣在安徽亳州董园村二号墓出土。而据考证,该墓是曹操父亲曹嵩的。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是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玉衣有严格等级。汉代皇帝死时穿“金缕玉衣”,这是帝王级;“银缕玉衣”是诸侯王级,“铜缕玉衣”是公侯级。据传当时曹嵩已经位列三公,因此也就能享受到“银缕玉衣”的标配。
名片、香炉,上层人士必备
“这是早期的名片,叫木刺,很少见。”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特意把记者领到陈列窗里三件不起眼的木板前。“当时,人们把相互拜访叫做‘刺’。所以‘木刺’也就是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记者看到其中一个木刺上面写着:“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蒋卫东介绍:“故鄣”是朱然的出生地,也就是今浙江安吉西北一处;“再拜”是表示客气的话;“问起居”意思是问好;“字义封”是跟别人介绍自己的字号。当然,这也只有大将、士大夫们才拥有的社交必备物。比如朱然,这位孙权的同窗好友,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病卒时孙权素服举哀。
可可·香奈儿曾经说过:“不懂得擦香水的女人,没有前途。”而在三国时代,家中没个香薰炉,可能就过时了。展览中的青瓷香薰炉算得上是个大件,高55厘米,通过熏笼释放香气。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国、两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人士多用香熏炉在室内熏香除秽净化空气,或熏衣被而保持香气,以示高雅。所以,香薰炉可谓是社会上层人士家中常备居家良品。
漆木屐、金首饰,上流“潮女”的装备
展览中有一双漆木屐,怎么看怎么像现在的松糕凉鞋。前端有一系孔,后端两侧各有圆形系孔,由一根麻绳贯穿。屐板面洒满白色、淡绿色等不规则点状物。几厘米厚的底,想必是当时的女人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高挑些。边上的一个陶制女立俑也在手上提了这么一双鞋。看来,那时候的木屐可能就像现在的坡跟鞋、鱼嘴鞋一样,潮女必备。
在陈列橱窗中,几乎所有的首饰都是金件。有极细的手链,也有精致的金珠,还有金丝编制而成的金镯。虽然年代久远,但还是散发着黄灿灿的光芒。据工作人员介绍,东汉末期至魏晋时期,因为黄金退出流通,变得相当稀有,所以金饰仅仅为贵族妇女所佩戴。
记者还看到一个锅状物。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熨斗的鼻祖,“里面装了木炭后就可以当熨斗使用了。”不过普通老百姓的粗麻布衣是用不上的,只有上流社会的金贵衣服才能享有这种特殊服务。
这些展品同样值得一看
铜车马仪仗:这组东汉青铜器与著名的马踏飞燕一起,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其规格很高。它是从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的军事装备代表之物,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兵马俑骑士造型的青铜器出土很少,所以更显珍贵。
曹操亲笔书法“衮雪”拓片:这件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的藏品“衮雪”是至今发现的唯一经考证的曹操亲笔书法。这两个字在1970年确认时,刻在陕西汉中褒河水中一块巨石上。据传,曹操晚年领兵出征,与刘备争夺汉中,途中见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犹如滚动之雪浪,便题字刻于河中礁石上。随从问缘何略去三点水,曹操答曰:“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心中的诗意和自信溢于言表,也显现在这两个肥壮大字的一笔一画之间。
《大三国志展》去年风靡日本,这次首次亮相浙江。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