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乱世之奸雄,青年时代便恪守“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信条,莫说其敌,就是死在其手下的无辜之人何止千万。
曹操逃亡时,去父亲结义好友吕伯奢家投宿,吕老汉热情款待,为其杀猪宰羊,买酒接风。因闻院中磨刀霍霍之声,顿生疑心,以为有意谋害,于是尽杀其家八口。在明知自己误杀后,为杜绝后患,依然残忍地将吕老汉杀死,心之歹毒,可见一斑。曹操割据山东后,派人去接其父一家,不料半路上被张闿谋财害命。曹操为报父仇,发誓血洗徐州,因为找不到凶手张闿,迁怒于人,所到之处,无一活口。满城百姓尽行屠戮还不解气,竟然还要再挖掘坟墓,恶行令人发指。战袁术于寿春,因为攻城不下,粮草不济,仓官王后无辜被杀,还要背上贪赃枉法的罪名。刘馥则是在饮酒途中因为给曹操的诗提了点意见而被曹操一戟刺死。还有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盖被男,因为忠心而死。
曹操杀人从不考虑后果,不管你有多高的才华,不管你是圣人的子孙还是王公的后代,只要他看你不顺眼,就一律杀,如孔融和杨修;不管你是一流的名士,不管你是智勇的谋士,或者是赫赫的功臣,只要冒犯他,就一律杀,如崔琰、娄圭、荀彧等。就连给他治病的盖世神医华佗,只要他稍微不高兴,就杀掉。以上这些人无论从影响力或者是对曹操的忠心程度,都是祢衡所不能比的,曹操尤杀之,为什么却独对祢衡这么一个屡次冒犯他的青年手下留情,不亲手杀之而后快呢?
祢衡,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无人,走到哪里,感觉周围都是一群鸡,只有自己是一只仙鹤。而且经常到处乱骂人,普天之下,只看重二人,便是孔融和杨修。便是这两个人,他还称之为儿子。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碌碌,莫足数也。”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个典型的怀才不遇,患有极度狂悖型精神病症的愤青。
曹操是个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人。他不是不看重祢衡的才华,而是看不上他的狂妄和玩世不恭。他知道这样一个不懂政治的文学青年是不会真正被自己所用的,留在身边,只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误伤自己。虽然祢衡一次次冲撞自己,但是曹操自有妙计,通过“不命坐”、“令为鼓吏”这样的举动来侮辱和刺激祢衡,令其感到极度羞辱,来达到他制服祢衡的目的,这是非常成功的战略。曹操更绝的是,想了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把祢衡送到荆州,想让祢衡去骂刘表,然后借刘表之手除掉这个狂妄之徒。果然祢衡到了荆州,又开始出言不逊,刘表手下都有杀机,但是刘表倒也聪明,识破曹操的毒计,把祢衡送到江夏黄祖处。这个愤青祢衡到了江夏后写了一篇名扬天下的《鹦鹉赋》后,又因出言不逊,结果被恼羞成怒的SB黄祖砍下了脑袋,可惜死的时候才26岁。
听到黄祖杀了祢衡,曹操得意地大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一切尽在掌握中。曹操像个导演,祢衡是个很配合的演员。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杀祢衡,是不屑。杀了你祢衡,是抬举了你。就算你祢衡在我这里一心求死,也达不到目的。何况曹操深知,就算我不杀你,你也活不了。
可见,在处理祢衡这件事情上,曹操是真正的胜利者。祢衡的悲剧皆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智商满分,情商为零,就该好好在家安心读书,做个隐者罢了。还幻想着以狂妄求取些功名,且不去投明主,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假如,你要是真有诸葛亮的才华,便是住在山中的草庐中,也会有人三顾而请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