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很想替魏延辩解几句的。只因为我喜欢魏延。书上按,魏延脑后有反骨。聪明的诸葛亮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魏延是个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枭雄。
明明是一代名将,怎么会落得个如此的下场。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为刘王朝的出生入死。我替魏延悲哀。他是一个官场的牺牲品。我为什么又说不败将军,赵云,也成了牺牲品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先从五虎上将入手。赵云虽然也是五虎之一,威名显赫,但是,为什么他的官品就一直升不上去,他的官阶和他的威名是如此的不相称,最后到死,也才追封了一个三品官衔?其他四虎在世的时候,早已是一品大员了。这点微小的疑问,书上没有解释,但是,这个问题,真的很微妙。
虽然,史料证明,历史上是没有五虎上将之说的,但是,事实上,赵云和魏延一直都受排挤。
大家可以想想。每次,诸葛军师在排兵布将的时候,哪次玩命的死战不是他们去干的呢?
为什么魏延,赵云就一直不能上位呢?
我想,这也许只能用一个假设来推测这种情况。那就是,他们是刘备和诸葛亮斗争中的牺牲品。
魏延,受到诸葛亮的排挤
赵云,受到刘备的排挤。
我们先说赵云,我看过一篇文章,认为是赵云的出身不好,先投公孙,再落草为寇,最后才投奔刘备。所谓的出生论。我觉得不对,刘备本人也是投了这个投那个的人,自己本人也是个做小生意出身的人,以刘备的豁达,是不会计较出身的。况且,英雄莫问出身。这是天理。
还有一种看法是赵云太过于耿直,刘备发大军讨伐孙权,赵云唱了反调。惹刘备不高兴。但是,大家不要把时间弄混淆了,五虎上将的官阶在前,刘备讨伐孙权在后。这就说明,刘备不喜欢赵云是在前的。
赵云,世之猛将。三国中唯一不败的将军。当然,除了姜维。那场战役,其实也不能算赵云败,只能当打和。长板坡上,七进七出,视曹军百万之众为无物。又救了后主刘禅。理论上讲,他应该最得刘氏家族喜欢才对。为什么?就算刘备不喜欢,后主掌权后,也完全忘记了他这个救命恩人,最后在诸葛亮的坚持下,才封给赵云一个五品官。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赵云是个人才,但是不懂为官之道。
他的悲剧,和一个人有莫大的联系。而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此人。
刘备给人的感觉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惜的是,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刘备应该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枭雄。
有事可以佐证。白马将军马超投奔刘备之初,对刘备没大没小。刘备的确没说什么。但是,关羽和张飞看不过眼了。一致决定要让马超明白尊卑道理,所以,才有了,某次,马超见刘备时,关羽,张飞站刘备身后,吓唬马超之事。试问,这事,刘备当真不知道么?这说明了刘备的虚。
还有事可以佐证,当年吕布辕门射戢,救了刘备一命。为何白门楼上,曹操询问刘备对吕布的看法,刘备毫不留情的给吕布致命一刀,从而让曹操下了杀掉吕布的决心。这说明了刘备的狠。
虚和狠,是一个枭雄必备的素质,刘备身上都有。
人是会变化的。不排除,刘备当年流亡江湖的时候,他是真的平易近人。但是,此时不是彼时了,皇叔毕竟是皇叔,有了地盘,当然需要尊严了。
我想说的意思是,刘备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是个忠厚之人。昔年曹公煮酒论英雄时,能入他法眼的,仅刘备一人。能说,刘备本人不厉害么?
诸葛亮之于刘备,我觉得可以打个比方来形容。
比之于马桶和人。人都需要马桶,但是绝对谈不上多爱马桶。
马桶是必须品,诸葛亮,之于刘备,也是必须品。
刘备和诸葛亮的面和心不和,我想,应该之于皇叔得到荆洲后。前期,刘备没有地盘,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操盘理想和思路。前期,在于夺地盘,需要诸葛亮来为他打地盘。他对于诸葛,我想,应该是发自肺腑的尊重。
我们再来反观诸葛先生。诸葛先生也应该算是成名较早的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诸葛亮应该比刘备小二十岁左右。诸葛投奔刘备的时候,不过二十六岁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诸葛的确有才,是个天才人物。但是,大家别忘记了,他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我觉得,好大喜功,应该是诸葛的致命缺点。虽然诸葛先生特别会掩饰。但是,三国书籍里,还是隐约透露出,诸葛先生的功利色彩。
其实,最看得起赵云的人,不是刘备,而是诸葛。当然,刘备绝对不是看不起赵云。只是后期,有点恨乌及屋罢了。刘备的心态其实很复杂,也很矛盾。
记得赵云投奔刘备之初,刘备喜极而泣。应该说,刘备对于赵云的到来,是由衷的高兴和开心的。但是,为何,过了几年后,刘备开始反感赵云了呢?
只能说,赵云和诸葛走得太近了。
大家再仔细回忆,每当诸葛觉得,那场战争必须万无一失的时候,那次不是赵云出马的呢?
其实,诸葛也有他的苦恼。
刘备手下,能打的将领并不多,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打的,只有几人,不外乎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
关羽喜欢奉承话,之于孔明。不过是看刘备面子,没有公开和孔明翻脸罢了。要让孔明指挥关羽,服服贴贴的话,基本不可能。
张飞,本来就不服孔明,如果没有刘备在的话,孔明想指挥张飞,只是一句空话。
魏延,孔明一直都不顺眼。而魏延之于孔明的态度,我们稍后分析。
现在只剩下赵云了。赵云的确是好,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从不发怨言。指哪打哪。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导致了他的悲剧。也就是人们长说的,出死力气干活,但是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种人。
赵云办事,一向让人放心。刘备放心,孔明也放心。
刘备之于孔明,不过是利用罢了。所谓的白帝城托孤,更是刘备兵行险招。以名这个大绳,紧紧的套住了孔明。从这件事情上看,刘备之才,不在孔明之下。孔明的才,表现在军事上,而刘备,在于控制人心上。
刘备,绝对对得起曹操的评语。
刘备最后托孤的话,很有意思。如果刘禅能力够,就辅佐他,如果不够,就代替他。
看上去,是如何的胸襟广阔,是如何的洒脱。江山都可以随便送人。但是,以孔明的精明,他能听不出这里面的凶险么?孔明和刘备一样,都是打着光复汉朝的旗帜聚集人马的人。对名声看得极重。如果,孔明代替了刘禅,那么,试问,他和曹丕又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乱臣贼子。孔明能不想到这些么,这才有孔明的汗如雨下,战战兢兢!
孔明一直任军师职,虚职。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军权都是抓在自己手里的,孔明,只能出出主意而已。刘备的态度非常的简单,孔明在军事上的建议,照单全收。这样,既给足了孔明的面子,又没有把军权放给孔明。同样的效果,也可以让孔明死心塌地。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重要的天才人物。
庞统。也许是命运,一山不容二虎。庞统也许是三国里,唯一能和孔明抗衡的人物。但是,庞统的命不好,天生就长得没孔明帅。说话又刻薄。所以,他一直非常的怀才不遇。我们来回顾一下,庞统是怎么进入刘备的核心高层的过程。
刚开始,庞统只是去当了个小县官。是张飞,做了他的垫脚石。试问,孔明在张飞眼里,都是一般,怎么张飞去了一趟这个县,马上就跑回去找刘备,替庞统鸣不平了呢?这个原因,只能说,是庞统做的事情,让张飞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试想,整个三国岁月里。能让张飞心服口服的人,除了庞统,还有谁呢?这个问题只能证明,庞统的确有真才实料。
我说刘备和孔明的不和,庞统的事也可以佐证。
刘备攻蜀,放着个经验丰富的正军师孔明不用,为何要带着个没有一点实战经验的副军师庞统走呢?
这个问题,应该是多解的。
刘备认为,如果此战带着庞统,可以近距离观察庞统的统帅和策划能力。也许将来能分解一点孔明在军中的影响力。
庞统认为,此战事关他投奔刘备的第一战,是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好平台。也是在孔明面前,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
孔明认为,庞统刚来,需要这场战争来证明他自己。何况,孔明心里也很清楚,刘备对他的若即若离,他明白就凭他的一己之力,是绝对改变不了刘备的决心的。
我们可以判断出,孔明很早以前一定认识庞统的,其实孔明也有私心。连上帝都有私心,何况人呢?
孔明对庞统,既爱又恨。以孔明的性格,做不出来,派人暗杀庞统,灭庞统于摇篮里的事情,同时,他高度重视庞统,因为他知道,三国岁月里,只有庞统,是他的对手,是他唯一没有把握能打赢的人。
他一方面,很怕庞统投奔曹操或则孙权,这样,他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一方面,他心里并不希望庞统来到刘备身边,庞统是个人物,以刘备的嗅觉,很快就会重视起庞统来。这样,孔明在刘备势力中的最重要地位,很快就会下滑的。所以,才有孔明赤壁之战时,走马观花的给庞统一封推荐函。
我想,我能明白孔明为什么这么做。庞统有才,是个骄傲的人。一般骄傲的人,都不需要人推荐的,说孔明小气,正是他对庞统耍了手段。他见庞统,只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如果,他真心要拉庞统进刘备军团,他定会再次拜访。再不济,他也会告诉刘备,庞统在江东的消息。刘备没有听说过庞统,但是绝对听说过“凤雏”。既然当时刘备请孔明,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对凤雏,我估计他也不会差很多吧。孔明此计,正是堵住了庞统的出路。利用了庞统的自尊心和面子心!
庞统,是看不上曹操的。曹操,已经是贼子了。这些文化人,个个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命重,谁会去帮助一个乱臣贼子呢?
孙权,庞统心里太有数了,孙权是家族模式,庞统没背景,进去了,无非是个普通文官,不能施展他的拳脚和抱负。
所以,庞统,最后还是决定拉下面子,投奔刘备。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欲与孔明一教长短的心态。
刘备要用庞统,庞统自己要去,孔明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大家都喜欢。
人们喜欢形容会做人的人为八面玲珑,我觉得孔明就是这个代表。
可惜的是,庞统是天要收他,仗还没打场,就中了埋伏。挂了。
刘备,我想,当时的确很悲伤。能平衡孔明势力的唯一人选没了。
孔明,我想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眼中钉没了。忧的是,庞统毕竟是个人物,孔明,庞统都是英雄,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我想,孔明得知庞统殒命的时候,放声大哭,定是真假参半。
赵云的命运,和孔明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赵云是发自肺腑的佩服孔明。不过,孔明也的确值得人佩服的。一堆乱石,就可以困得东吴几万兵马动弹不得。很是高人。
赵云的悲哀,在于不懂政治,不懂在官场上和人保持距离。我相信赵云是忠于刘备的,也是忠于孔明的。
我也相信,孔明是没有反叛之心的。但是,他的光芒太耀眼,已经遮住了刘备的光芒。
历史证明,功高盖主,结局一般都是非常的惨。应该说,孔明的确很有眼光,刘备的确很仁慈,他没有玩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残酷手段,比之他的祖先,刘邦,不知道厚道到什么地步去了。
赵云,只是愚忠。所以注定了,只能干苦力活。我很同情他!
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魏延。
这个人,我一直非常的欣赏。有勇有谋。
我理解为什么刘备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魏延。
魏延的确很悲哀,爹不疼,娘不爱的。刘备不喜欢,孔明也不喜欢。
魏延和刘备的认识,应该是在刘备逃命的路上,魏延其实心里一直很想和刘备拉上关系。请注意,是拉上关系。而不是投奔。
所以才有魏延砍翻自己上司,放开城门,请刘备进城的故事。可惜,魏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忘记了,要和刘备拉上关系,没必要把自己上司一刀砍翻那么严重。砍翻上司,说严重点,是叛徒行径。而且心狠手辣。
厚道的刘备能容忍自己身边有这种人吗?今天能把自己的上司砍翻,明天就能把自己砍翻。所以我说,叛徒是千万不要当的。请不要忘记了,刘备是个很讲义气的人。虽然当时,魏延砍翻自己上司,放城门请自己进城躲避曹操的追杀。应该说,他应该很感激魏延才对。但是,魏延忘记了,刘备的特点,就是义气,假仁慈。我觉得当时如果魏延只是把他的上司打倒,绑起来,然后开门,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但是,我也理解魏延,当时那种环境,是不允许他那么做的。他只能选择砍翻。否则,也许被绑的人就是他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魏延很有胆识。
一是因为,他能判断形式,当机立断找到解决的方法。二是因为,他不惧怕曹操,敢和曹操做对。请不要忘记了,魏延只是一个武将。孙权在决定打赤壁之战的时候,也考虑了很久。
但是为何,终究魏延还是到了刘备身旁,不但没有被刘备排斥,反而重视呢?
因为我觉得,魏延不仅有胆识,而且非常的聪明。
刘备和孔明不可能忽视了他的这个特点。
说魏延聪明,有脑子,绝对不是空穴来风。魏延的能力,也是出了名的。但是为何当年孔明每次都要魏延去打一些苦仗呢?比如,连败十三场,勾引司马父子进盘蛇谷。如果不是当时魏延自己跑得快,很可能会被孔明关进谷里,一起放火烧卷。
应该说,孔明和魏延无冤无仇,以孔明的肚量,不应该一看见魏延,就指着魏延的鼻子骂他有反骨,该斩!这又到底是为何呢?
原因只有一个,魏延的才能让孔明感觉到了不安。孔明自己也说过,魏延也说过。魏延在蜀,只怕孔明一人。为何呢?
我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孔明是唯一能看透魏延伪装的人,所以魏延怕孔明。
说实话,说魏延有反骨,我觉得不其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当年刘备已死,孔明已死,只剩下刘禅,那么,整个蜀中,可能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魏延一定会反。可能会做曹操第二。但是,众观后事,刘禅软弱,根本没有能力带统治蜀国,灭亡也是时间问题,如果魏延当年得手,也许历史可能会重写。
刘备对于魏延,从内心来说,是不喜欢大于喜欢的。刘备喜欢的类型,是讲义气的好汉。魏延不是这种人。这种人可怕,有能力,有野心。但是刘备看出来了,魏延很痛恨孔明。所以刘备才改变了对魏延的态度。
孔明说魏延是,怜其勇,故留之。
我想刘备心里想说的是,取其反孔,故留之。
刘备留下魏延,实际上是用魏延来牵制孔明。孔明想让魏延死,我就偏不让。赵云忠于你孔明,你孔明想让赵云上位,我就不同意。我就偏把魏延的位置拔高,让你孔明想私自处置魏延就不行。
同志们,请不要忘记了,魏延当时的官品是三品。三品官员的生死,是皇帝直接负责的,也就是说,为什么魏延升官,而赵云这个老黄牛没升官,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魏延,因祸得福,赵云,浮沉半生,不得志!
所以我说,魏延,赵云,都是官场斗争的牺牲品。后面的事情没什么特别之处,我还没仔细的品出味道来,所以就不乱发言了。
整个三国历史,都没有写刘备和孔明的斗争。但是,仔细阅读的话,也许你会同意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