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行为到底是义重如山,还是循私枉法?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件事,《三国演义》名之为“关云长义释曹操”,并且充满激情地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已,致令千秋仰义名。”(见第五十一回)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把关羽当作崇拜的偶像,不自觉地加以效妨。也有人对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行为提出疑义,他们认为,关羽既然立下了军令状,因此,执行军法才是他最大的“义”。可是,关羽“只为当初恩义重”竞然置军令而不顾,这实际上就是循私枉法。那么,关羽放走曹操的行为到底是义重如山,还是循私枉法呢?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

诸葛亮为周瑜借到了东风,返回夏口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截击曹操的残兵败将。他先派赵云去乌林小路埋伏,派张飞去葫芦口埋伏,糜竺、糜芳、刘封、刘琦也都各有分派,只是把关羽放在一边。关羽忍耐不住,上前高声问遒:“今曰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 ”诸葛亮说: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今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关羽说:“有何违碍?愿即见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大喜。立下军令状之后的关羽,再次遇到曹操的时候,还是将他给放了,所以只身跑到诸葛亮面前领罪。

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许多人认为这是他的“义气”的表现。但是从今日的角度来看,则会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即关羽出卖刘备集团的政治利益,是个吃里扒外的叛徒。正因为关羽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具有这样的两重性,这就增加了我们评价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难度。那么,关羽的行为到底是义重如山还是无视军法呢?也就是说,我们到底应该站在哪个角度来评价关羽呢?

让我们先来分别介绍一下义重如山与无视军法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吧。

1.关羽义重如山,有恩必报

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的这件寧,《三国演义》上称为“关云长义释曹操”,可见作者对关羽的这一行为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关羽“义重如山'多少年来,这件事也一直被人们当作佳话来传,并把关羽当成是“舍己救人”的典范。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关羽做如此评价呢?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关羽是个有恩必报的人

当年,关羽被曹操困在土山之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已投降了曹操。曹操为“施厚恩以结其心”,不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还不断地送美女,送锦袍,送名马。当关羽斩了颜良之后,曹操又主动奏请皇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后来,在关羽不告而辞的时候,他也没有害关羽之意,先是赶去送锦袍,送路费,又派专人传谕各处关隘放行。(见第二十五回至三十回)由此看来,曹操对关羽确实是有知遇之恩的。

反过来,关羽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他在受了曹操的好处之时,就曾明白地表示:此恩不报,绝不离开。后来,他果然通过“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的方式,报答了曹操的恩义。曹搡给予关羽的只是几顿饭,几件衣服,几个美女而已,而关羽还绐曹操的却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胜利。仔细算来,胜过曹操的“恩义”十倍、百倍而有佘。因此,关羽才说自己“报过他了”。

尽管曹操对关羽的恩义“以奉报矣”,但是,当曹操可怜巴巴地说“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的时候,关羽仍然要“动心”,于是便因“心中一发不忍”,而有意放走了曹操。

由此可见,关羽是个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人。而知恩图报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然要受到人们的好评。

第二,关羽在关键时刻宁愿舍已,也要救人

关羽在前去守华容道的时候,已经向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要知道,这张“生死文书”可是非同小可,它意味着如果关羽一旦放走了曹操,那么,他关某就要替曹操去死。如此严重的后果,关羽自己事先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当他从华容遒回夏口交差的时候,无法抵赖,只得对诸葛亮说:“关某特来请死。”诸葛亮便“叱武士推出斩之”。对于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行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称之为“拼将一死酬知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按照人之常情,一个人为朋友所做出的牺牲越大,他所表现出的“义气"也就越重,因此关羽才能够“致令千秋仰义名”。

2.关羽无视军令,循私枉法

关羽明明白白地写下了军令状,却仅仅为了自己的一点私情,竟敢不去积极执行军法。这是什么行为?毫不客气地说,这就是蔑视军法的行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根子有多深,这种蔑视军法的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从军法的角度来看,关羽越是情愿受死,就越说明关羽这个人目无法纪,因此,我们认为,关羽私自放走本可以手到擒来的曹操,完全不是什么“义释”,而是地地道道的蔑视军法的行为,是一种叛变和出卖的行为。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