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妹相恋这种事在今天已经是禁忌了,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用血缘来规范自己的婚姻关系。尽管造人的始祖女娲和伏羲都被认为是兄妹结合的夫妻,但是兄妹乱伦却是禁止的。那么兄妹相恋算是乱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明确规范的呢?为什么春秋时候齐襄公还是和自己的亲妹妹乱伦了呢?
夏商的时代并不那么在意乱伦,直到周朝初年,人们进化到已经懂得精神追求,开始礼义廉耻的教化之后,才觉得兄妹之间乱伦好像有悖于道德,而且还发现兄妹之间甚至近亲之间的联姻,会导致后代的残疾。总之,无论是从个人道德上还是后代延续上,都没好处,才算开始禁止了兄妹之间的乱伦。但是,并非没有例外出现,尤其是在各诸侯国的高层。最著名的当属春秋时齐襄公姜诸儿和妹妹文姜的“乱伦门”,这事《春秋·公羊传》里有记载,在《诗经·南山》中也有记录:“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邻国,齐鲁两家世代通婚。所以,鲁桓公就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做夫人。鲁桓公要到齐国访问,就带着夫人一起去了齐国。没想到这次访问却给自己惹上了杀身之祸。鲁桓公莫名其妙地死在齐国,鲁国人要求查明真相,还鲁国一个公道。结果,齐襄公的弟弟彭生成了他的替罪羊,这件事情才算摆平。太子公子同即位后,成为鲁庄公,他派人去齐国接老娘文姜回国,无奈文姜誓死不肯回头,而齐襄公也不愿意妹妹文姜离开自己身边,以致这对兄妹前后一直保持了七年的不伦之恋。
这个故事还要从齐僖公年过半百喜得千金说起。当时,齐僖公半百得女,起名文姜。孩子一落地就与众不同,十分惹人喜爱,长大以后更是生得面如桃花,眼似秋波,艳丽无比,直出落成一个绝代佳人。文姜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时时能出口成章。可是,由于齐僖公的宠爱,她也养成了轻浮放荡、任性而为的性格。起初,齐僖公将女儿许配给郑国公子忽,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这就是《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歌中不仅赞扬了齐姜的容貌象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但郑忽很快就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这门亲事。他退亲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他当时已经知晓了文姜与兄长,即齐国世子姜诸儿之间的不乱之恋。不难想见,这段不伦之恋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因此文姜被父亲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长子同刚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
齐国世子姜诸儿是文姜同父异母的兄长,年长两岁。他英俊魁梧,仪表堂堂,但却是个不学无术的酒色之徒。兄妹二人,自幼在宫中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嬉戏玩耍,同起同坐,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密。及至成年,也不避什么男女之嫌,姜诸儿为妹妹的美色所吸引,不久二人即做下乱伦之事。不知不觉到了成婚的年龄,齐僖公给儿子聘娶了宋国的公主,而把文姜许配给了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兄妹二人虽十分不情愿,但父命难违,也不敢表露什么依依难舍之情,于是文姜便嫁到了鲁国。
文姜嫁到鲁国的第15年的春夏之交,姜诸儿已经即位为齐襄公三年了。此时他决定向周王姬求婚,并按照周礼,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国国君桓公来代为主持。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文姜回到了阔别15年的齐国故土。
齐襄公亲往迎接鲁桓公夫妇,并大摆宴席殷勤款待。但是,还没有等到宴席结束,齐襄公就以会见旧日宫中妃嫔为名,将文姜接至宫中。齐襄公将文姜迎到事先造好的密室,摆下酒菜,与文姜饮酒叙旧,兄妹二人四目相对,多日未见的相思,化作旺盛的情欲之火,不顾一切地搂抱在一起,亲热起来。两人旧情复燃,难舍难分,当晚又同床共枕,夜宿宫中。鲁桓公见文姜去宫中一夜未归,心中疑惑,便派人到宫门查访,得知兄妹二人之间眉来眼去,关系暧昧,十分气愤。文姜回来后,鲁桓公便详细盘问她,会见什么人?夜宿在何处?如此这般的问题让文姜难以回答,只得遮遮掩掩。而文姜越是遮掩,鲁桓公就越是疑心,最后二人便大吵起来。
自文姜走后,齐襄公也放心不下,不仅恐怕鲁桓公知道他们兄妹乱伦的真相,而且担心鲁桓公会让文姜吃苦头,于是,便派人跟踪探听。当得知鲁桓公已经有所怀疑,并与文姜发生争吵时,心中便萌生了加害鲁桓公以绝后患的罪恶念头。
第二天,鲁桓公派人向齐襄公辞行,要打道回国。齐襄公哪能放他们走?他从鲁桓公勉强做态的表情中,坚定了自己必须马上动手的决心。齐襄公一定要请鲁桓公到牛山游览,说是以此为鲁桓公饯行。鲁桓公无奈,只得留文姜在驿馆,自己应邀前往。酒席宴上,鲁桓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齐襄公却兴致盎然,殷勤把盏,让大臣们轮流劝酒,直把抑郁寡欢的鲁桓公灌得酩酊大醉。齐襄公让彭生抱鲁桓公上车,送他回驿馆,并下令在途中暗杀自己的这位妹夫。在前往驿馆的路上,彭生便按照齐襄公的密令,用厚布毯子裹住鲁桓公的头,很轻易地将他闷死了在车上。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情杀事件。
齐襄公闻听鲁桓公已死,心中才算踏实下来,就假意啼哭,悲伤无比。一面命人将鲁桓公的尸体厚殓入棺,一面派人到鲁国报丧,说鲁桓公暴病而亡,让人前去迎回灵柩。其实,鲁国的大臣们早已风闻齐襄公与文姜的兄妹乱伦的丑事,猜到了鲁桓公被害的真相。无奈自己国力弱小,齐国强大,武力征伐不得,只得派人前往迎回灵柩。鲁国使臣提出请齐襄公处死彭生,齐襄公为掩盖丑闻,就在鲁国使者的面前将彭生斩首。可怜的彭生成了齐襄公兄妹“乱伦门”的替罪羊。
丧事完毕,鲁国在大夫申儒的主持下,拥立新君即位。这就是鲁庄公。鲁庄公知道母亲文姜的所为,也十分清楚父王为舅父齐襄公所害,正直的鲁庄公便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如何处置文姜。从感情上说,文姜是庄公的生身之母,母子之情难舍,从道义上讲,文姜又有淫乱之过,杀父之仇,理应拒之国门之外。鲁庄公和大臣们都感到这个问题棘手。最后,鲁庄公为了恪守孝道,并照顾鲁国的面子,决定还是派人以礼去齐国迎回文姜。
文姜自鲁桓公死后,便留在宫中与齐襄公日夜欢聚。听说鲁国派使者来迎她回国,二人都难舍难分。但怕世人议论,齐襄公只得让文姜回去。在文姜乘车即将离开齐国的时候,齐襄公前去送行。他手拉着文姜的衣襟,一再嘱咐她要保重身体,相约后会有期。二人洒泪而别。文姜怀着留恋其兄,羞见其子的复杂矛盾心情,既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缓缓向鲁国进发。走到一个叫禚的地方,文姜看到这里的房舍整齐洁净,便决意留在此处安身。
鲁庄公当然明白母亲无颜回国的心情,就在祝邱这个地方修建了馆舍,迎文姜住在祝邱。从此以后,文姜就来往于禚和祝邱两地,徘徊于齐鲁之间。齐襄公就在齐鲁之间的馆舍里和文姜幽会。当时,民间诗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精彩的桃色题材,于是,在《诗经·齐风》卷中,有一首写的就是这个“乱伦门”事件的诗歌:“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敝笱”是什么意思?大概指的就是没有贞节的女人。“笱”本义是指一种捕鱼工具,这里暗示文姜和鲁桓公来齐国就好比自投罗网。这首诗歌的意思就是,破鞋挂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惊。齐子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云。破鞋挂在鱼梁上,鳊鱼鲢鱼相游荡。齐子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雨。破鞋挂在鱼梁上,鱼儿来往好惬意。齐子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水。
从这首诗歌每段最后的多如云、多如雨、多如水的排比句中,不难看出,这首诗歌写的就是“鱼水之欢”和“云雨之情”;而从这首诗歌中所说的鱼儿“心不惊”、“相游荡”、“好惬意”等字句上,更可以看出,齐襄公与文姜的兄妹乱伦之恋已经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其讽刺之意可谓辛辣无比。也正因为齐襄公的不知羞耻的骄奢淫逸,弄得朝野上下一时怨声载道。结果,昏庸好色的齐襄公被他的部下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杀死。
原来,连称的妹妹是齐襄公的姬妾,因齐襄公只钟情于文姜而未曾受宠,于是怀恨在心,私通公孙无知等密谋叛乱。公元前686年,即齐襄公十二年。这一年的12月,正是隆冬之际,齐襄公出游姑棼,于是就到沛丘狩猎。在狩猎过程中因受到惊吓,从车上摔了下来,摔伤了。回宫后发现自己丢了一只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替他看鞋的侍从鞭打了一通。这个侍从出宫后,正碰见公孙无知与连称等人率兵前来。他们听说齐襄公受了伤,便来袭击行宫,并将齐襄公杀死。
齐襄公被杀死后,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儿子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虽然放荡不羁,但是她在处理政务上却展现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长袖善舞的本领。没过多久,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大权,还把原本是弱小的鲁国培养成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据说,文姜去世的时候,鲁国不仅没有嫌弃她过去的风流丑事,反而为她举行风光大葬,还因此大赦了天下。这也算得上为这位风流一生的齐国美女画上最后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