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锦衣卫与东厂、西厂,恐怕很多人立刻联想到《绣春刀》以及《新龙门客栈》里那个白发甄子丹,没错,厂公是太监,但锦衣卫却是皇帝禁军起家,“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也就是北京卫戍区中央警备师的意思。朱元璋创建的,为啥?太祖皇帝太不相信手下那群官了。朱元璋在中央禁卫军中设12卫,其中包括锦衣卫。普及一下知识:卫所为明军基本建制。千户所,是团级单位,人数1000——1500人,深圳简称鹏城就是得名于明代在大鹏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南头还有个“东莞守御千户所”,均属南海卫管辖,可见深圳军事位置重要,两个团级守备,压根就不是小渔村。8月12日爆炸的天津卫以及著名的金山卫、铁岭卫更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要塞。锦衣卫辖5个团(千户所),正师级单位,师长叫指挥使。起初锦衣卫是内卫部队兼仪仗队,全师清一色的飞鱼服绣春刀,平均身高1.78米以上(根据现代仪仗队猜的——注)。部队中很多大院子弟(红二代三代世袭),威猛帅气忠心。做了特务机构后指哪儿打哪儿,“两大任务”一是打屁股(廷杖必须由锦衣卫校尉执行);二是抓官捕民,武宗朝“缇骑四出”,甚至两广云贵等偏远州县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所以明朝一开始就很可怕,他是特务立国。
朱元璋常常笑容可掬地问大臣:“昨晚吃了什么菜?来了几个客人啊?大臣若如实回答,皇帝笑了:“你小子老实,还吟了几句诗不是?”大臣叩头如捣蒜:“皇上圣明!”人头在这笑眯眯的对答中随时可能掉下。太祖皇上还是有些调皮,与男孩得了个新玩具还炫耀几把,大抵差不多。大明的官员代表皇家权力,每级地方长官都是皇权的象征,从朝廷到省到州县形成若干个细胞核,便是统治集群框架。反对细胞核就是反对大明,藉此大明帝国固若金汤,这也即是分封制的变种。但由此各级地方长官产生绝对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阿克顿说的),朱元璋也知道。怎么办?派出另一组亲信锦衣卫去监督他们。
到了他儿子朱棣手里,连锦衣卫都信不过了,太监近身贴心,造反时建文帝宫里太监还立了大功,于是成祖设立东厂。厂公的头头叫督主,通常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即给皇帝传达谕旨草拟批红的总管太监),可见走得最近的人最容易红得发紫。有明一代,厂卫横行,可以不通过任何行政司法机关直接抓人。电影没有虚构,两个带刀锦衣卫或者两个厂公(正式名“番子”)拿着驾帖(逮捕令)直接到军中或者州县衙门抓人,逮回去没有审讯可以直接打死,锦衣卫的诏狱还好些,若是东厂则有去无回。极盛时东厂雇员达十五六万人,锦衣卫最盛时有6万余士兵(这比整编74师还多一倍)。国家机器依赖于厂卫制度很快陷入了监督死圈,太祖设锦衣卫监督官民,成祖设东厂监督锦衣卫与官民,宪宗时设立西厂监督东厂,武宗时设立内行厂监督官民与厂卫,大奸大恶代代频出。解构死圈形成,只能说少了“上帝”。这个架构初衷是皇帝老儿一人监督天下官民及厂卫,有明一代,只有设计师明太祖做到了,英明神武!
回头看朱元璋的反腐败,《时代周刊》封面那时都应该被他承包!他,一个人可以整治整个官僚集团(深切怀疑他当皇帝的初衷,是不是就是为了报当年仇恨,杀光贪官?)法不责众是吧,都参加了是吧?好,见者有份!据《明朝那些事儿》介绍,空印案,十三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主印官员全杀,副职打100杖充军;杀多了公务员干不了事是吧?郭桓案,六部的侍郎(副部长)以下大多是同党,共杀3万多人,部长基本成光杆司令;贪赃不怕被抓是吧?好,剥下人皮塞上草缝好,在办公楼前展示标本,这叫剥皮揎草。贪污金额多少就可以有此待遇呢?60两白银!可惜的是,无论朱洪武怎么杀,贪官前赴后继,汹涌澎湃,前任刚死,后任接着贪,大概是觉得反正早晚会被你整死,不如多享受吧。类似鱼塘里的鱼,尽管必定会被捕捞上去杀掉,但鱼不能不吃饭,这个鱼塘就是“明代政坛”。
整肃吏治,帝国清明,明太祖和他的子孙们从没有做到,派出的亲信络绎不绝,倒下的尸体在贪腐的沙漠中前后相望。恰在同时代,正值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远在万里之外,英格兰岛上有个叫托马斯?克伦威尔(1485—1540)的人做到了。这个克伦威尔建立起现代民主国家的模型,剥离教权,提高君权,建立脱离宫廷的政府机构枢密院,克伦威尔的这项改革使枢密院成为独立于国王宫廷之外,治理国家公务的常设性行政机构,使国家向着制度化规范化转变。朱元璋设计的两大缺陷,其一是指望所有子孙都能像他那样,成为终极杀手,但,很遗憾,他的后代没有能力与精力去做这样的事情;其二,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总设计师,朱元璋只考虑了单向度:即奴才一定会感激涕零地接受皇帝的信任,没想过奴才会不识抬举(不懂规矩)。大明亡国便亡在这条信任单向车道上,崇祯死前留书:“皆诸臣误朕”。
大顺军兵临城下,奴才们抛弃了大明的主子,不谈迁都不论议和,崇祯让他们拿主意,死活就是不说话。因为,此前有过兵部尚书陈新甲奉崇祯密旨与后金和谈,不小心走漏消息,舆论大哗;崇祯恼羞成怒,推卸责任,枭首陈新甲示众。崇祯在位期间杀过两位首辅,换过三十一位正部长及五十位大学士,杀督师总督11人,杀巡抚11人。国之长城袁崇焕都惨死在他手中,确实百官都不懂他。说了这许多厂卫的故事,也没说到正题上。据说《绣春刀》电影里,锦衣卫沈炼起初贪财并没杀了魏忠贤,东厂督主继任者赵靖忠还想让老上级移民海外。而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是被迫流放去明皇陵自尽;时隔17年,崇祯在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前夕,突然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17岁刚即位就亲手灭了魏忠贤阉党的崇祯,从此自视英主;在34岁自缢前夕密令收葬魏氏,可真是意味深长。
1644年3月19日凌晨,崇祯自尽,再次回到了276年前朱元璋立国的原点。信任与不识抬举(不懂规矩),这套私人情感用词,始终与明代国事相伴,并被崇祯作为帝国最后的陈词:“然皆诸臣之误朕也…百姓不可杀,百官不可留。”吊诡的是,几乎与崇祯一朝吻合,又一个克伦威尔,奥列弗??克伦威尔奠定了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的议会民主制及君主立宪制的基石。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遭遇与崇祯也极似,被反抗军处死。查理一世对苏格兰用兵滥政税收、实行宗教迫害,引起国会强烈抗议,克伦威尔在1642——1646年率领国会军作战,打败了王军,其后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立法、行政、司法互相监督,这套现代政治的术语,在甲申三百七十年之后,仍然不在我们的语境中,遵纪守法仍然是道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