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洛神赋》神女究竟是谁:曹丕妃子甄后?

导读:位列“三曹”之一的曹植,素以文采见长,他的诗歌除七步诗之外,《洛神赋》便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了。《洛神赋》中那个在水上飘逸窈窕的女子着实令人神往,古今文人骚客不知有多少人曾猜测过这位“神人”的真实身份,那么到底《洛神赋》神女是谁呢?好事者猜测得最多的无外乎曹丕的妃子——甄后。

网络配图

人们会作如此猜测的主要原因便是《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虽这首赋一般被认为是曹植为被封的鄄城所作,但因“甄”通“鄄”,所以难免有人会认为该赋实际上是《感甄赋》,从而便引出了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甄氏出身名门,父亲甄逸做过上蔡令。据说她的母亲张氏在怀孕时曾梦见一个仙人,手持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时也曾看到了仙人入房,以玉衣盖体,不久便生下了甄氏。相士看了她的相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她也是个极富才情的女子,自幼聪慧过人,少时便有美名。等到及笄之后便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后来曹丕跟随曹操攻占了冀州城。入城后,曹丕不顾曹操的禁令,急不可待地闯进了袁家。此时袁家男的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就是一班女孺,其中便有当时已经闻名于世的美人——甄氏。

闻名不如见面,当看到甄氏那闭月羞花之姿,倾城倾国之貌后,曹丕彻底被迷倒了。他向曹操提出要求,说要娶甄氏为妻,曹操同意了,曹丕如愿以偿抱得娇妻回家。可没想到,这位再次身为人妇的才女没有爱上曹丕,却与他的弟弟曹植萌生了感情。

甄氏嫁到曹家后,曹操、曹丕父子仍在为大魏江山四处征战,而年幼又富有才情的曹植却能和才女甄氏诗词唱对,日久生情。佳人和才子自古就令人们欣赏,但无奈“嫂嫂”的身份却早成定局,这段美好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唯有含恨终生。那么难道真是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动了爱慕之心写下了这首赋来表达这段相爱却又不能够爱的情感的吗?认同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网络配图

唐彦谦曾经说:“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陈王即曹植,唐彦谦明显认为《洛神赋》就是曹植为所爱之人甄氏写的。但宋人刘克庄却认为,这是好事之人“造甄后之事以实之”。平民百姓可能希望这段爱情故事真实而美好,但深受封建礼仪束缚的文人们坚决否认这一点。

清代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共同列举了众多原因来证明《洛神赋》的神女不可能是甄氏。理由大致有如下几点: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是不可能的。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斗争,关系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第二,在甄氏死后,曹丕曾向曹植展示过甄后的玉镂金带枕,并把此枕赐给了曹植,如果说在甄氏和曹植之间真有感情,疑心很重的曹丕不可能不知道,难倒他真有超出常人的胸襟,竟将妻子的遗物赠予“情敌”?这是极不合情理的,那么他们两人之间的所谓“爱情”就纯属无稽之谈了。

第三,《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曹植应该是为了封地鄄城所作,他在写这篇赋的前一年,便任鄄城王,而仅仅是两字相通的关系,就无端被戴上了通“嫂”的罪名。还有人指出这首赋的确是曹植托洛神之心来明己意,但要明的并不是对甄后的爱意,而是对君王的思念之意。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说传奇和一些诗人,有的作者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

网络配图

   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篇中,甄后大骂曹操、曹丕,说“丕不过贼父子庸子耳”,连父带子一块骂。后面还有一段评语是这样的:“陈思时一见,《感甄赋》不虚作矣。”

综观千百年来的争论,对立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是感甄或不是感甄,大多是推论。如果说是感甄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种种疑问呢?如果不是为感甄而作,那曹植又为什么写这篇《感甄赋》(《洛神赋》)呢?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其兄长迫害,甚至最后抑郁而终的曹植,会产生《感甄赋》(《洛神赋》)中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吗?似乎也不可能,这一切仍旧是未解的谜。也许历史上只有两人能解答这个疑问,一是曹植,另一个便是“洛神”。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