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南唐后主李煜之死:生与死都在七月七日七夕节

李煜: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

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祖籍徐州,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李煜继位,是为李后主,尊北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举兵消灭南汉,李煜去除南唐名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北宋朝廷。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被毒死于汴京,成为历史上唯一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古代皇帝。而毒死李煜的凶手是宋太宗赵光义。

宋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也就是大周后病逝的第二年,李煜正式举行婚礼,又一次用皇家规格最高的仪仗迎娶周薇,封为皇后,人称小周后。自此,李煜再也不管朝政大事,日日与小周后游览金陵美景,变成闲云野鹤,只是吟诗作对,与小周后继续过着才子佳人的生活。然而,在这一段时间内,南唐内外交困,久被国事折磨的李煜只有在小周后的柔情和妩媚下才感到自己的生活仍有乐趣可言,但这使他更无心思处理国政,整日与小周后浪迹在一起。

五年之后,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不久金陵失陷,南唐灭亡。李煜成了亡国皇帝。他按照北宋的要求,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来到开封,朝觐北宋皇帝赵匡胤,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但李煜为了南唐的黎民百姓,肉袒而出城请降,以换取江南的平安,这份勇气还是值得赞赏。在最后时刻,李煜终于做了一回有骨气的大男人。他在《破阵子》一词中写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李煜理应愧对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宫娥,可见其只是性情中人。被押解到北宋的京都汴梁之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清苦的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虽然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但是他依旧感到无尽的悲凉。因此他在《浪淘沙》一词中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不明不白地崩驾,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称帝,是为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当年十一月,他废除掉李煜的爵位,由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常常用言语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难堪。尽管面对太宗的羞辱还要强颜欢笑,而内心却感到无限的伤痛。最让李煜痛心疾首的是,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自己却无力保护。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各命妇循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也照例到宫内去庆贺。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宫,过了数日,还不见回来,李煜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连天,却又无可奈何。一直至正月将尽,小周后才从宋宫中被放出来乘轿回归府邸。

原来,小周后日夜受尽非人的折磨,而生性懦弱的李煜知道这一切后,不禁长叹一声,仰天流泪。无奈之下,只好一首又一首地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来表达自己丧国之痛又寄托爱妻受侮辱之恨的词曲。这些充满亡国之痛的词赋传遍了江南,广为南唐故国百姓传唱,每唱一遍,对故国的思念和旧主的眷恋便加了一分。其中李煜的《乌夜啼》一词被传唱得最为广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自此以后,赵光义常以要皇后与众命妇磋商女红或赏花为名,强召小周后及众命妇一起入宫。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入宫“参拜皇后”的之后,赵光义都要将她多“挽留”在宫中好几天。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满足赵光义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

每次小周后应召人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李煜是个性情中人,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却任由它流露,他对故国的思念终于让太宗起了杀机,赵光义深知李煜才华实在过人,随着那些动人心弦的词话四处流转,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稳一天。

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享乐生活,到开封的萧索凄凉,李煜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愤和怨恨。终于又迎来了一个七夕之夜,公元978年的乞巧节。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众人为李煜拜寿。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李煜回忆在以前的歌舞欢饮,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好生伤感,不由触动愁肠,胸中的悲愤,一起倾泻出来,终于用这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由此也诞生了中国诗词史上最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周后看了这首词不禁感慨万千,便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虽然一吹一唱,并无别的乐器,相和迭奏倒也宛转抑扬,音韵凄楚,动人心魄。哪知这笛韵歌声,早为赵光义派来暗地监视的人,听得明白,飞奔至宫中,报告于赵光义知道。李煜这边又是牢骚又是情绪激昂的填词,消息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这首词终于令赵光义勃然大怒,顿起杀机。立即命令秦王赵廷美借代表他前去祝寿之时,用一剂“牵机鸩”的药酒,毒杀李煜。李煜饮了这药酒后,忽然肢体抽搐,手脚忽拳忽曲,头或俯或仰,面色改变,身子头首相接好似牵机一般,不能停止。小周后吓得魂飞魄散,双手抱住了李煜,哭着问他何处难受。

此时的后主李煜口不能言,倒在床上,依小周后的怀里,已是气息全无痛苦而亡了。赵光义得知李煜已死,一边大张旗鼓地赐祭赐葬,一边宣诏小周后进宫。小周后悲愤难禁,拒绝入宫,不久便自杀身亡,追随李煜而撒手人寰,一代绝世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