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的地标已从五羊石像变成广州塔。如今,面对遍地的高楼,也许不会再有人费劲地仰起脑袋数一数它们到底有多少层,广州,那些曾经的地标建筑“27层”“32层”“63层”已经褪去了曾经的辉煌。
清代建筑地标:陈家祠
地理坐标: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家祠筹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20年代地标: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
地理坐标:广州市越秀南路93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旧址原为“惠州会馆”,始建于清末民初,是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将此处作为国民党第一个中央党部办公的地方。
30年代地标:中山纪念堂
地理坐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
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为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后来广州人民和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集资兴建了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所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40年代地标:爱群大厦
地理坐标: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13号
▲30年代末代的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建于1934年初,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又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1937年至1967年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
50年代地标:南方大厦
地理坐标: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49号
▲日据时代的南方大厦
南方大厦建于民国初年,12层的南方大厦建立之初是中国第一高楼。每当提起南方大厦,总会勾起老广对过去的回忆,感慨历史的变迁。
60年代地标:海珠桥
地理坐标:广州市海珠、越秀两区交界
海珠桥始建于民国,最初的名字为“珠江铁桥”,1933年建成之际,广州政府正式命名为“海珠桥”。当时桥梁上的字还是由民国元老胡汉民题所写。1949年国民党败退广州前夕,海珠桥被炸毁;1950,重修海珠桥。
70年代地标:广州宾馆
地理坐标:广州市海珠广场起义路2号
广州宾馆于1968年建成。27层87米的广州大厦建成,成为了广州最高建筑,也是全国第一家高层宾馆,全国最高的建筑物。
80年代地标:白天鹅宾馆
地理坐标:广州荔湾区沙面南街1号
80年代初,高达120米的广州白云宾馆拔地而起,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高楼,“27层”便成了广州宾馆的外号,而“32层”则成了白天鹅宾馆的代号。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地标:广东国际大厦
地理坐标:广州市 环市东路339号
1991年,广东国际大厦建成,层数高达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再次拔高了广州的天际线,成为内地最高的建筑物,广州人则习惯称之为“63层”。
90年代地标:中信广场
地理坐标: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
1997年落成的高达391米,80层的中信广场,不仅是羊城地标性建筑之一,更荣登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高楼。
21世纪初地标:合景大厦
地理坐标:广州天河区华夏路8号
2005年,高达198米的合景大厦建成后成为了珠江新城的第一高度。之后,珠江新城开始进入摩天大楼建设高峰期。
如今的广州地标:小蛮腰和珠江新城
伴随一个城市变迁最明显、直观的变化是城市地标的变化。每个城市都有着它不可取代的地标,地标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凝聚出一座城市独有的个性和魅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深刻记忆。
本文选自:乡土人文地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乡土人文地理,旨在探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追踪精英文化之根;发现一方水土的民俗、风物和各类民间文化样式,展示民间艺人的绝技绝活,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艺术人生;遥望家乡、坚守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