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
这么说一点也不会夸张。
但我们知道,早年的刘邦还叫刘季的时候,是一个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辈。可谁又能想到,他却能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呢?
于是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刘邦刘邦统一天下后,无赖不再是无赖,“腰杆”顿时挺了起来。
从昔日的无赖到今日的汉皇,可以想的到刘邦当时内心那个欢喜惬意。想他区区一介亭长,也就是靠时势造英雄的气概和流氓似的劲头。诛暴秦,灭项羽,一举夺得天下。昔日那句“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已然成真,倒是享受到了天下唯我独尊了。
有这么个记载,说当了皇帝的刘邦“调戏”他老父亲刘太公。
“你看我和大哥谁挣的家业大啊?”
要想啊这一问不要紧,搞得刘太公皮笑肉不笑,只能点头哈腰赔不是,从此见到这个儿子就更“头疼”了。刘太公想不到的是就是他这个当年烂泥扶不上墙的流氓儿子,今天成了一代君王。想想也是感慨。
刘邦在这洋洋得意,在遥远的北方却让他很无奈。
早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在北方匈奴人总会时不时的到大汉边境骚扰一下,杀人放火,掠夺财物,搞得边疆百姓苦不堪言。
那你想,现在刘邦是皇帝了,天下都是他的,连项羽都让他搞歇菜了,匈奴人很猖狂,他能干吗?
不能干,于是刘邦又想打仗了,不仅打,还要搞御驾亲征。
有道是兵不厌诈,匈奴人用老弱病残和刘邦打,那可想而知,大汉雄师,灭个老弱病残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这让刘邦心底里贼高兴,宜将剩勇追穷寇。就这样,中了人家匈奴人的“诱敌深入”的计谋,几十万大军被围困在了白登山。
这一围可不要紧,几乎是要了刘邦小命。要不是陈平实施“美人计”加“离间计”再加“醋坛子计”,咱们的刘邦汉皇帝可能就搁白登山回不来。
之后呢,刘邦很感慨这事儿。他没想 到匈奴崛起的这么快,汉王朝的军队经不起打啊。可能那时候他暂时忽略了,打了那么多年仗,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样子,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与铁马弯刀,开疆拓土的匈奴比,当时确实差距比较大。
为了天下统一,得打。但打不赢,怎么办呢?
关内侯刘敬跟刘邦提了个建议,说:天下初定,士卒久劳,边疆多事,和他们讲仁义道德又不是时候。不过,可以用别的办法使他们臣服,并且使他们的子子孙孙不敢侵边犯境。这是一个长远相安之计,不知陛下同意不同意。”
这两人一来二去的沟通,刘敬提出了”“要想让匈奴臣服,唯有‘和亲’一策,化仇敌为‘亲戚’。”的计谋。
不过也倒是,按刘敬的说法是:把刘邦的公主嫁给当时的冒顿,招他为婿,他必然会慕德怀恩,立公主为后。将来生下孩子,就是王位继承人。刘邦再利用这种翁婿关系,馈赠珍宝。如此一来,再凶残的老虎也可以当坐骑了。将来的匈奴王,也是刘邦的外孙,更不敢与外公做对了。
但当时刘邦一听,这可不得了啊。虽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堂中国皇帝,怎么可以把公主配给野蛮人呢?
刘邦肯定会犯嘀咕。总不能把自个儿公主嫁给匈奴人把?就这样,在宫里找个漂亮的宫女,冒充公主嫁出去的事儿就发生了。而就是这么个事儿,却拉开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和亲。
我
们回过头来看,所谓和亲嘛,讲的和谐。你别打我,我也不打你;你要打我,我就抗议。尤其在弱民穷的环境下,这种做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放到大汉朝,确实当
时是这样一个情况,连年战争,百姓穷苦,民生凋敝,要想和一个比汉王朝军事实力强的对手打战,但终究是鸡蛋碰石头。刘邦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汉王朝自刘邦开始第一次和亲之后,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大汉铁蹄横扫蒙古大漠,最终直捣匈奴王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匈奴人才真正尝到了强汉的苦头,再不敢正视中原。
那么话说活来,从汉皇刘邦到昭君出塞,从唐朝贞观到清朝康熙,“和亲”依然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艰难选择!
至于当时刘邦为什么要和亲,那么狠明显的问题。女人能解决的问题,干嘛还要打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