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宋代蹴鞠与现代足球

陈寅恪先生有三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别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讲过的我不讲。小子不敏,心向往之。风月君也有三不写。扫盲文不写,小白文不写,大路文不写。作为一名资深伪知识分子,风月君写文遵循三原则:有趣,有料,有思。读史三千,无非功名利禄;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今天风月君给大家说说中国足球的源流。

星爷的足球梦

“蹴鞠”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也被称为“蹋鞠”、“蹴毡”、“蹴圆”等,外国专家经过严密考证后,郑重其事地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

古代蹴鞠运动

最早的蹴鞠运动充满血腥,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记载,黄帝擒斩蚩尤之后,“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蹴鞠”一词,始见于《史记/苏秦列传》。另,刘向《别录》也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之时。蹴鞠兵势也,所以讲武知有材也。今军无事,得使蹴鞠。”就是说,如果士兵们没事做,就让他们玩蹴鞠锻炼身体。可见一直以来,蹴鞠就是军队体能训练的一项科目。蹴和蹋,都是用脚踢物的意思,《说文》对蹴的解释是“蹑也”。“鞠”字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

蹴鞠,从战场上进化而来的运动

汉代的鞠,外面缝皮,里面填充的是毛(鞠,皮为之、实以毛)。早在东汉年间,蹴鞠就有了专用场地,场地为长方形,四面是墙。两个半月形球门遥遥相对,双方上场球员各六人。执法裁判必须做到“不以亲疏、不有阿私”,才能令比赛双方“端心平意”。

汉代足球场模拟复原图

这样的比赛,与现代五人制室内足球比赛已经相差无几,说中国足球开世界先河似乎并不过分。

现代五人制室内足球场平面示意图

唐代的鞠,改由八片皮革缝制而成,在壳内塞入一个动物尿脬,充气之后成为气球。

唐代八片足球模型

制鞠技术的改良,使得蹴鞠比赛的形式也有了新变化,出现了比赛颠球次数的“打鞠”,二人或多人对踢的“白打”。比赛也由室内改在室外进行。唐代的球门由两根长竹制成,在上面编结了网。已经非常近似于现代足球的球门。因为鞠变的轻了许多,女子也加入了蹴鞠行列。唐代女子最爱秋千、蹴鞠,不是在去往蹴鞠的路上,就是在荡着秋千看别人蹴鞠。中国女足一度称雄世界,主要原因就是成立的早。

唐代仕女图中的女子蹴鞠,图中女子正在“打鞠”,观赏性十足

现代人画的古代女子踢足球,这是“白打”,力量和速度并重

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人发明气球是在十一世纪,足足比唐人晚了三百多年。

宋代的制球工艺较唐人又有很大提高,鞠的外壳已经由八片尖皮改为十二块,所用原料“熟硝黄革”,制作工艺“密砌缝成、不露线角”,更加接近于现代足球。宋代足球标准重为十二两,规格要求“碎凑十分圆”,当时已经有专业生产蹴鞠的手工作坊,蹴鞠品种也有四十个之多。制球工艺的提高,进一步刺激了踢球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反映了宋代社会蹴鞠需求量的旺盛。

宋代十二片足球模型

宋人踢球水平花样翻新,形成了“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鎌”等十种基本脚法。另外,还有针对十种踢法技术要领的“古十字诀”。各种关于蹴鞠的著述层出不穷,《蹴鞠谱》中有“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的记载。显然,宋代足球已经由射门准头转而向灵巧性、控球技巧性方面发展了,在加强对抗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球踢到赏心悦目,也难怪蹴鞠深受广大宋民欢迎了。

宋人蹴鞠图

考证与阐述蹴鞠是否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并不是风月君要做的事情,在这里姑且认定它确是世界足球的发轫。这样做,更可以增加和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与自信。拳拳赤子之心,凡国人皆有之。

许多读者要问了:蹴鞠发展历史那么久,为什么在两宋时期方蔚为大观?风月君为诸位答疑解惑,我国历史上有数次城镇化高潮,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宋王朝。

一千年前,宋代城市文化兴起,蹴鞠运动不但风靡宫廷,流风所及,民间也开始盛行。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官员过生日、逢年过节,都要蹴鞠,蹴鞠可谓无处不在。检阅宋代史籍,其中有“球终日不坠”之语。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城镇文化巅峰之作,里面就有宋人蹴鞠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是什么东西如此飘忽不定?是什么事情让人如此开心不已?当诸位读者看到这幅《宋人蹴鞠图》,就会恍然大悟。

宋人蹴鞠图,踢球者为赵匡赢

研究体育的史学家认为这幅图所绘之人是赵宋开国之君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石守信、党进、楚昭辅等几位。我们须尊重前者的考证工作,相信他们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只从此图可知,宋初,“足球”运动已经成为权贵阶层的运动风尚。

在统治者大力弘扬之下,到了北宋末年,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了全民运动。

宋代女子踢足球

许多北宋时期的出土文物,如铜镜、瓷枕上面都有蹴鞠图。

宋代瓷枕上的女子踢足球

宋徽宗出于对蹴鞠运动的喜爱,宣传推广工作做的不遗余力:他鼓吹“体欲常运”、“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并明确指出“春宜吐”的养生之道。

宋代蹴鞠要求“一团真气,包藏太极之分。当场运动,如盘中之走珠”,此时的足球运动已经上升到了理论认识的高度。如何把球踢好、踢稳、踢高,在宋代有许多讲究与要求。前锋却擅后卫脚法,跳广场舞的大妈也会嗤之以鼻!

众人簇围了一只球在踢,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用行话来说就是时而乌龙摆尾,时而丹凤点头。

宋代贵族踢足球

宋时苏州进士李璋,善踢蹴鞠。有一次他与人争球,因用力过大抬脚过高(宋时既无红牌罚下场的事情,也无黑哨),那球径自踢在一妇人头上。若这妇人也是个中好手,来个争顶把球反传回来,就不会有这个笑话了。

那女子猝不及防,惊的花容失色,头上的冠梳等物也被撞个粉碎。

这女子看李璋年轻英俊,有心原谅一二,哪料旁观的人却哄然大笑。女子又羞又怒,认为李璋此举是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对她性骚扰,于是拉拉扯扯李璋去见官。地方官升堂后有意曲护李璋,于是问道:“你既是举子,当知礼义廉耻。因何大庭广众之下调戏良家女子?”

李璋大声叫屈,太守笑道:“你既是举子,当有文才。你便用适才之事做一首诗来,恕你无罪!若不能大刑侍侯!”话音一落,李璋已是不假思索,应声吟道:偶与朋游,闲筑气球。起自卑人之足,忽升娘子之头。方一丈八尺,不妨好看;吃八棒十三之后,着甚来由。

诗句雅谑活泼,琅琅上口。竟比曹植七步诗来的还要快上许多(宋代文风之盛据此可见一斑)。众人闻言大笑,妇人亦为之解颐。地方官挥手斥退众人,就此不再追究。

宋代女子踢足球

或者有人要问:为何这些士子不读圣贤之书,却去踢球?

原来在宋时,不只是士子,便是寻常百姓,都是以会蹴鞠为风流雅事。足球运动开展如火如荼,读书人的必修课不再仅仅是棋琴书画,他们必须与时俱进。

由于宋代的经济与前代相比有了长足发展,各种社团组织也应运而生。其中就有“齐云社”这样的足球俱乐部,另有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乐),锦标(射箭)社,英略(使棒)社等社团组织不一而足。在宋代,有如此强大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涌现出象高俅这样的“大宋足球先生”,也是情理中事。

大宋足球先生高俅

柳永(柳三变)填的一手好词,他的大哥柳三复则踢的一脚好球。真宗天禧三年,柳三复考中了进士,希望在朝堂之上找个靠山,大树下面好乘凉。得知宰相丁谓也喜欢踢球,便想走丁谓的门路。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只好每天徘徊在相府足球场外等待机会。

上苍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天,丁谓在踢球的时候用力过猛,球飞出了墙外。等在外面的柳三复立即紧紧“挟取”,由此见到了当朝宰相丁谓。见到丁谓,柳三复挟着球拜见,拜了三拜后,又拿出自己写的《蹴鞠经》请丁谓过目,前后一连六拜,每一拜,都要玩出一个花样,球就象粘在他的身上,始终没有落地(每拜,毬起复于背、膂,幞头间,公乃笑而奇之)。丁谓对柳三复的球技也早有耳闻,这时看的目瞪口呆,当即把他收为门客。

从史料记载分析,柳三复秀的应该是花式足球。

宋人蹴鞠图

到了明代,蹴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一度发展为妓女娱客的手段,成了放荡冶游的娱乐,朱元璋公开禁止军中蹴鞠。清代蹴鞠活动更趋式微,在现在老北京踢毽子中,依稀尚能看到一些蹴鞠的影子。蹴鞠,曾经有过的无限风光,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

古人全民蹴鞠

风月君后台读者分布图,女子能顶半边天。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