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覃仕勇
在清代,广东先后有过三位状元,其中最有名望的就是出生在番禺的庄有恭。
庄有恭幼有“神童”之称。
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与外号为“对穿肠”的师爷斗法,彼此互出对子为难对方。师爷出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唐伯虎应声对出下联:“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其实,上联出自清康熙朝的镇粤将军,下联即出自时年方七岁的庄有恭。
庄有恭在春日放风筝,风急线断,风筝落入将军府的花园里。庄有恭前往将军府讨还,正在与客人下棋的将军看神童来了,有心试探,就出上联相难,哪知神童就是神童,信口对出了下联。
将军由是惊为天人,称:这个小子日后必是状元郎。
果然,乾隆四年 (公元1739年),二十六岁的庄有恭上京赴考,被钦点为状元。
殿试当日,庄有恭的对策有佳句:“不为立仗之马,而为朝阳之凤。”乾隆读了,眉开眼笑,又见庄有恭本人生得风度端凝,龙颜大悦,即命入直尚书房。
庄有恭也就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台阁大臣、封疆大吏、学政、总督等职。
相传,乾隆游江南期间,苦思得一上联,云:“天上微雨、千针万绿、游了东之港、西之港、湖之港、遍游诸港登罗浮,历十八名峰、观山、观海、观日月、宇宙一空。”无奈想不出下联,回京后,交众大臣应对。众大臣绞尽脑汁,无以为对。最后,是江苏巡抚庄有恭送出了下联:“地下书生,七孔八穷,中了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中三元入翰林,点十八学士,为家、为国、为天下,功勋万世。”
此联以时间对空间,妙绝无双。
庄有恭以“勤政爱民,清廉自励”作为为官之道,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其在江苏任上的最大的政绩,就是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事,是发生在庄有恭担任江苏巡抚期间的一桩离奇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夏的一个清晨,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双林镇的镇中心戏台旁边的墙上出现了一张揭帖,上写着无题诗八句:
屠人手内刀,雍康篡吾朝。
若问行兵日,等动兑方刀。
通滔易水发,同听马令调。
李蕊今时放,江浙血成潮。
诗的意思没有人能得懂,但其中的“屠”“刀”“雍”“康”“纂”“兵”“马”“血”等都是既敏感、又不吉利的字眼,似乎是说雍正、康熙纂了汉人的江山,汉人要调动兵马,不惜鲜血成潮地干什么事。
这绝对是一个劲爆眼球的大新闻!
人们围着这张揭帖议论纷纷,不寒而栗。毕竟,满清入关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残暴血腥味虽历时百年,仍如恶梦一般,萦绕未散。
有人叫来了地保。地保读了这八行诗,脸霎时煞白,吩咐在场的人谁也不准动这张揭帖,自己飞报归安县知县。归安县知县尤锡光赶紧派人前来双林镇将帖子揭下,然后明查暗访,搜查帖子的来源及张贴这个帖子的目的。
忙碌了几天,一无所获。
尤锡光不敢怠慢,他清楚自己资质有限、而且位低人微,兜不起这么大一个案子,只好上报江苏巡抚庄有恭。庄有恭虽然自小有神童之誉,又是状元出身,读了这首狗屁不通的歪诗也是不得要领。
但和所有人一样,他也认定这是一首“逆诗”,之所以大家莫名其妙,那是因为诗作者水平太臭。不过,与尤锡光的张皇失措相比,庄有恭胸有成竹,表现得很淡定。
庄有恭告诉尤锡光:这首歪诗既然已经现世,而你又探不出究竟,那最好保持冷静,不声张,静观其变,相信很快就有下文了。
此外,庄有恭又安排湖州知府李堂会同尤锡光一同办理此案。尤锡光听了,心中顿感有底,便偃旗息鼓,表面上装作不再过问此事,暗中却严加留意。
庄有恭的分析果然神了!
想那尤锡光为查找揭帖来源,铁鞋踏破,却漫无头绪;可是按照庄有恭的指示,装作撒手不管此事,新线索很快就出来了。
数天之后,有人三更半夜到双林镇守备署前投了一张匿名状纸,该状纸写:“双林镇妖贼屠雍若,心存奸邪,无端造祸,暗布谣言,煽惑军民。于七月初五夜二更,张贴妖诗一首,为我亲眼所见。次日清晨,全城咸云妖诗一首,惊觉往观,果见每句起首一字藏匿屠雍若等字样。为此据实检举,伏祈密拿屠雍若。”
差役将该状纸上交给尤锡光,尤锡光转交给李堂。
李堂看了状纸,再对照戏台所获“逆诗”细看,果然该“逆诗”前三句首字藏头有“屠雍若”三个字。
再派人访查双林镇,镇上果然有叫屠雍若的人。
什么也不用说了,拿人!可是屠雍若到了堂前,口中大呼冤枉,说是有人存心陷害良民。
存心陷害?谁会陷害你!屠雍若斩钉截铁地说:鲍体权!
鲍体权是谁?他为什么要陷害你?
屠雍若随即交待,鲍体权是双林镇的蒙馆先生,为人刻薄、偏激,和邻里关系非常紧张,睚眦必报,自己也不知哪儿招他惹他了,竟被他作“逆诗”陷害。
屠雍若是这样说的:“大人,我屠某大字不识一箩筐,能写得出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哪作得出什么诗呀。再者说了,自古以来,要造反作乱的人哪会在造反作乱之前,到处去宣扬自己要造反作乱的?这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呀大人!”
李堂打量这屠雍若,但见他满脸横肉,眉竖眼突,身材槐梧,的确是个粗野汉子,不似是与文墨有染的人。而且,按照屠雍若所说,合情合理,世人哪有要造反作乱的人在造反作乱之前到处去宣扬自己要造反作乱的?!《水浒传》里,不也出现过一个吴用写歪诗陷害卢俊义的情节吗?自己可不能冤枉眼前这个“卢俊义”哪。
于是,李堂命人按屠雍若所说拿来了蒙馆先生鲍体权。
鲍体权生得慈眉善目、老实巴交,全无半点屠雍若所描述的“刻薄、偏激”的模样,尚未动刑,他就痛痛快快地交待了罪行:写揭帖、写状纸全系他一人所为,目的就是要陷害屠雍若!
承认就行。李堂大笔一挥,将鲍体权收监,将案情如实上报庄有恭。
案情是已经大白了,但庄有恭却不满意,因为,写这种“逆诗”,可是杀头大罪啊,鲍体权一个贫穷的教书先生,为什么铤而走险要这么干?这么干的目的如果是单纯为了陷害屠雍若,那他和屠雍若之间到底结了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呀?
八月二十二日,庄有恭亲自复审鲍体权。
原来,这鲍体权已七十岁,续娶嫩妻林氏,生有一子一女,子十四岁,女十七岁。镇上恶霸屠雍若鱼肉乡邻、称霸一方,经常到家里来调戏凌辱嫩妻幼女,鲍体权想告官又怕连累嫩妻、女儿到官出丑,只好忍气吞声。可是那屠雍若得寸进尺,越来越肆无忌惮。
鲍体权实在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才拼着一死,编刻了一份“逆帖”,趁夜间无人贴在镇中心戏台的旁边的墙上,企图以此诬陷屠雍若联络徒众造反。可是,官府查访了一阵后,便再无动静了。鲍体权认定是没有人能读懂自己费尽心机编出来的“藏头诗句”,只好又写了一份匿名状纸,深夜投到守备署前,点明“逆帖”是屠雍若所为。
庄有恭听了鲍体权的供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这个体衰力弱、头发花白的七十岁老头儿,为了保护嫩妻幼女,竟然不惜一死、用上了这样极端的方法!
最要命的是“逆诗”中“雍康篡吾朝”这一句,明眼人一看就会理解成是指责雍正、康熙篡夺了汉家王朝,属的“大逆不道”之词,自己无从为他开脱。
而且,就凭这一句,按照当今天子乾隆帝的脾气,鲍体权不但要被千刀万剐,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免不了一死。
怎么办啊怎么办!
庄有恭束手无策,但又不愿无辜的鲍体权一家就此走向灭亡。他反反复复地“诱导”鲍体权解释这句诗的本原意思。
鲍体权写“逆诗”陷害别人的作法虽然是傻了点,但在这生死倏关的关头,却也福至心灵地说:“屠雍若还有一个学名,叫做永康。这个该死的屠雍若,不过一介草民,竟然胆大包天,把我朝康熙、雍正两个年号分开做他的名字,这就是他的不法之处,故说他要‘篡吾朝’啊”。
得到了鲍体权这一脑洞大开的解释,庄有恭这才暗自松了口气:行了,就凭这点,鲍体权非但不会被问成大逆之罪,也可以狠狠地惩治一番流氓恶霸屠雍若了。
最后,此案的处理结果是:鲍体权因“妄布妖言”被处斩立决,家里的妻儿未受牵连;屠雍若则因“扰害良善”被流放西南烟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