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史上中英第一次对决:英国赔偿白银2800两

鸦片战争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但当我们翻看历史时,竟然发现,在鸦片战争爆发200年前的1636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竟然也曾向当时的明政府赔过款……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继位之后,英国国内印行了许多关于航海、旅行及地理发现的文章,其中东方中国的富庶,便成了当时欧洲冒险家们东来“寻宝”的动力。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伊丽莎白曾派亲信携她写给中国万历皇帝的信函,前往中国。但却被控制外商进入中国的葡萄牙人发现,致使此次遣使流产。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88年,英国全歼西班牙海上“无敌舰队”,其后又击败荷兰舰队,夺得海上霸权后,决定再次遣使来华。这次使团由三艘船组成船队,但一艘在好望角附近覆没了,另外两艘在东驶时,遇上了葡萄牙船队,双方激战18天,幸存者集中到一艘大船上继续东进,船驶到布通岛时触礁覆没,仅存的四人便携女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逃到波多黎各,不幸又为西班牙人所俘,后遭枪杀。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英国历史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王朝的第一代国君詹姆士一世屡屡接到商人赴华贸易的请求后,决定派使臣到中国,向中国皇帝提出建立贸易联系的请求。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詹姆士一世修书两封致中国万历皇帝,派商人尼古拉·道通为代表,持信往中国。

英国船队

尼古拉·道通原定先经过万丹、日本,寻找在那里的中国人陪同,之后将两封国书呈送给中国皇帝。尼古拉·道通抵万丹后遇到不少中国商人,“但竟找不到一个中国人敢翻译和陪同呈递这两封国书,因为这样做,根据明政府海禁国令,他们有被处死的危险”。标志着英国第三次遣使来华的两封英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在万丹搁置四年之久,最后竟不知落于何人之手。使臣来华之事,亦告息鼓。

经过这三次失败的贸易探索之后,英国人决定不必经过中国皇帝的允许,直接参与对华贸易,1635年(明崇祯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现为印度的一个邦)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葡萄牙人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于是英王查理一世依靠有经验的商人威廉·科尔亭,组建了一个直接赴华贸易的私人“科尔亭商业公司”。

 

英王本人加入了一万英镑作为股份,并从东印度公司聘请了一位善于远航的船长约翰·威德尔为兵船商队指挥官,在中国有权代表英王行使权力。查理一世在给威德尔的委任状中提到“国王授予你的不仅仅是许可证或下达命令,而且给了你权力……到中国海岸及日本,在这些地方进行贸易。”1636年4月,威德尔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船队于1637年6月27日,到达澳门以南的十字门外停泊。在此贸易的荷兰人对英国商船的到来十分不满,因为这时澳门与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已被荷兰舰队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难,澳门葡人只能维持长崎和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而且同长崎的贸易也因日本颁布锁国令而被迫停止,这样就只剩下马尼拉一处仍然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但贸易额每年仍达白银100万两。

如果英国人也来到澳门做生意,那么,葡萄牙人对中国贸易的垄断势必会被打破,葡萄牙人的利益将会受到很大损失。因此,澳门葡人拒不执行果阿总督的指示,不允许英国人分享澳门的贸易特权。由于当时英国人无法靠岸与中国官员交流,于是葡萄牙人在中国官员面前极力诋毁英国人,将他们说成是前来捣乱的荷兰人,应予驱逐。葡萄牙人又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活动。

明军岸上炮台

在葡萄牙人的干扰下,威德尔见英国在澳门贸易已无希望,便于7月底启碇前往广州。8月8日,英船到达虎门亚娘鞋停泊,虎门炮台守军见不明舰船停泊,便鸣炮示警。据中国史料记载说,“船入虎门时,遂受守将之炮击,威德尔立即回炮,血战数时,炮台失陷”,英国人攻上炮台后,扯下中国军旗,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当局派葡人诺雷蒂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带购货之用的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

两军交锋

但此时,英船却不顾守军的一再警告,继续深入广州内河,广东海防当局见警告无效,于是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并不停地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逃走。威德尔对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之意,反而变本加厉。19日,威德尔率属下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3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大帆船一艘。

由于英国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开贸易通道,而在虎门犯下的滔天罪行,使英国人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再加上明军加强了防守,英国舰队只得驶回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调停。1637年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并向中国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保证完成贸易后即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一下飞机周总理风采力压群雄:气坏美国务卿

1954年4月,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在日内瓦举行。当时中国代表团一抵达日内瓦宽特兰机场,几百名记者早已在此等候。

当周恩来总理身着黑色中山装,外套深灰色夹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神采奕奕的走下舷梯时,记者们纷纷涌上前去拍照。一时间,周恩来成了西方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心人物。

周恩来抵达日内瓦宽特兰机场

这可气坏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因为与周恩来相比,西方记者对他的报道太平淡了,尽管马歇尔曾称赞周恩来是世界级大外交家,但杜勒斯对此却很不服气,包括他的部下都不把中国代表团放在眼里。

不过杜勒斯就是杜勒斯,他对下属的这种轻敌思想严厉训斥道:“周恩来不是乡巴佬,更不是等闲之辈,向美国外交官传达我的命令,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除非我们的汽车相撞。”

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杜勒斯的态度很明确,既要敌视,又不能轻视。

作为一个知名的外交家,杜勒斯不想在与对手交手前就先输一着,他决心要赢得这场挑战。26日下午三时,会议在莱蒙湖畔的瑞士国防联盟大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20个成员国,美国与中苏双方力量的对比为16:4,杜勒斯认为稳操胜券,首先选准周恩来一比高低,所以故意将自己的发言由27日改为28日,与周恩来在同一天发言。

28日,不可一世的杜勒斯旁若无人的走向发言席,向中国发动猛烈攻击,把发动和进行朝鲜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讲完后杜勒斯阴沉着脸走下台,径直走出会场。留下副国务卿,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听会。

接着周恩来健步走向主席台,他发言语调平和,富有哲理,对杜勒斯的发言进行了驳斥,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周恩来和杜勒斯的发炎形成了尖锐对立,双方观点泾渭分明,势不两立。

周恩来首先与苏联朝鲜越南代表研究对付杜勒斯的策略。

杜勒斯也要他的副手研究周恩来,寻找对付周恩来的办法。

周恩来

在小型会议上,周恩来当面将了杜勒斯一军说:“我们到这里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跟你们吵架的,不要摆出一副指责别人的架势,你们讲话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你究竟准备怎么解决,把你的方案拿出来嘛!”

周恩来

杜勒斯被这一将,乱了阵脚,慌忙之中提不出任何合理建议,语无伦次的强调必须经由联合弓监督朝鲜选举。

对杜勒斯的高见,周恩来一针见血的指出,联合国已经是朝鲜战争的交战一方,根本无此资格,杜勒斯被驳得哑口无言。

几个回合下来,杜勒斯才真正感到他的对手的厉害,于会议开始后一个星期动身回国。

史密斯更不是周恩来的对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明白这一点,因此指示史密斯在6月15日的会议上结束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

机智的外交家:周恩来哪10句话震惊全世界?

一、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世称“日内瓦会议”。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二、1957年,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

狡猾的赫鲁晓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三、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恩来,阴阳怪气地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

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

四、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五、一次,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

周恩来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 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六、1954年,周恩来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熟练的英语向苏联人祝酒。

这时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抱怨道: “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周总理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 米高扬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

七、1957年,周恩来访问尼泊尔,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周恩来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在场的美国记者故意拿着中尼两国分别出版的地图,指出两国边境在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不一致,并借此提问:“关于埃佛勃朗峰(即珠穆朗玛峰)的问题,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了决定?您刚才的话,是否意味着由中尼两国来平分这座山峰,尼泊尔是否同意?”

周恩来立即回答:“无所谓平分。当然,我们还要进行友好的协商。这座山峰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

八、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1971年,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恩来提出一个要求,用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

周总理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九、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十、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他介绍完中国经济和建设方面的成就后,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

这是一个带有挑衅性质的提问,其实是嘲笑中国人穷。 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总理解释道:“当前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很好,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盘点民国美男:周恩来总理曾经是黄浦军校校草

周恩来(1898-1976)黄浦军校校草,英俊潇洒,风采魅力倾倒多少人。蒋纬国(1916--1997),以他的容貌放在现在的娱乐圈也绝对是一大明星,可惜不是中正之子。

no.1 周恩来(1898-1976)黄浦军校校草,英俊潇洒,风采魅力倾倒多少人。

周恩来

周恩来

no.2 蒋纬国(1916--1997),以他的容貌放在现在的娱乐圈也绝对是一大明星,可惜不是中正之子

no.3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眉如远山,目似朗星,俊美刚毅,玉树临风,气宇轩昂,英气逼人,比任何一个明星更帅更有气质。北大才子张灵甫,不仅精通兵书,爱好马术,还擅长书法,能诗善词

张灵甫

no.4蒋中正(18871975) ,英武肃然,挺拔潇洒,目光中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摄人气势。

no.5 汪精卫(1883-1944),年轻的时候的确是美男子,到了中年以后就完全残了。。可见相由心生(厄..这张,好像是演汪精卫的一个日本演员的照片)

前排中立者为汪精卫

no.6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一百岁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少帅的风流倜傥,一生蒙无数红颜厚爱, 连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

no.7 张自忠(1891-1940),英气逼人,浩气长存。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不仅英气逼人,长得很男人,而且浩气长存。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血染的风采永照人间。

no.8孙立人,(1904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历任国1民zf师、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中1华1民1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总1统府参军长。抗日英雄,绝对中国的长相。

no.9 胡适(18911962.),,清秀俊逸,温润如玉。 胡适的整体形象算得上清秀俊逸,温文儒雅,再加上文人多情,总之是个比较惹女人喜爱的男人,连一个美国女人都为他终身未嫁。

no.10 梅兰芳(1894~1961),闻名世界之京剧艺人梅兰芳,江苏泰州人。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迷倒众生之美男。据说有人为看他的《太真外传》,搞得倾家荡产。

梅兰芳。很安静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