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年—1912年,共计276年,因为照相机和照片传入中国那已经是清朝末年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老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更多的了解清朝的历史,通过兵勇、火炮、巡洋舰、农村、官员、药店等的老照片,感受当时的生活。
图为1870年江南机器制造局火炮生产厂房。1890年该局成功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式12英寸后装填弹式加农炮,并批量生产。
图为宁波卫安勇炮兵队。李鸿章主张军队装备西洋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清军。清陆军主力炮械是德国制克式后膛7.5厘米野炮,单门炮建制为10人一组。
图为1887年拍摄的来远号巡洋舰。清朝海军四个水师保有舰船82艘、水雷艇25艘,总吨数85000吨。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北洋水师拥有舰船28艘,其中铁甲舰3艘,巡洋舰7艘。
图为建造中的致远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建造。船尾镶有大清海军标志的龙形铭牌,动力采用双引擎螺旋桨驱动,是同时代最新型战舰。
图为扬威舰舰尾炮房特写,扬威舰由英国米切尔造船厂建造。
图为在训练中的北洋水师。洋务派进行的军事改革,使大清的军队更加接近现代化。然而,军队上上下下贪污成风,内部四分五裂且军无斗志。清政府举国上下也没有懂得现代战争的将帅。
图为威海卫东岸谢家所陆防炮台,炮台装备德国造15厘米加农炮为主的远、近程海岸炮,大炮多为德国克虏伯后膛填弹钢炮。可以说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大清当时的现代化军事装备已经可以达到同期世界的领先水平,可是在后面的战争中却输的一败涂地,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1870年代,宁郡卫安勇步队。
1870年代,宁郡卫安勇炮队正在操练。
宁郡卫安勇存在了数十年,但是中外文献对它都没有完整的记载。我们借助外国保存的相关老照片和中外文字记载,力争拼凑卫安勇的历史轮廓。卫安勇大约组建于1864年,最初有一千多人。兵勇都像其前身一样,以绿布缠头,故又统称“绿头勇”。
1872年,宁郡卫安勇步队。
1870年代,宁郡卫安勇炮队。
1870年代,宁郡卫安勇步队与炮队。
图为清朝末年一山区的农村,边上为依山而建的梯田,在那时这些田地都是归地主所有,普通百姓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或者给地主家做长工。
图为一清朝官员正准备上马车的瞬间
图为当时北京的一处街道,高耸的牌坊修建的很是气派和精美
图为清朝末年一处中药房
图为清朝末年身穿朝服的高级官员合影,他们身穿的冬季朝服面料都是貂裘的,这个很高级了。图中第一排左起第三个是庆亲王奕劻,他是清朝皇室,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他也是清朝仅有的12位铁帽子王中的一个。
从这些老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清朝巡洋舰都有了,海军武器非常的强大,但兵勇、农村等普通人民比较瘦,官员则一般都比较胖,通过这些老照片,给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