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元朝是凭借什么统一中国的呢?蒙元统一中国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元朝的认识并不深,而且对元朝的态度还大多比较矛盾。一方面元朝曾经疆域辽阔,横跨欧亚非,纵横千里,是历史上征服区域最多的王朝之一。作为中国人,自然是自豪的。另一方面,元朝一直被认为是非汉族政权,而且元朝统治时期又搞了人种等级划分,汉人被排在第三等和第四等。以致于,元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如同样的外族政权的清朝,甚至还不如辽和金。
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元朝是凭借什么统一中国的呢?以前我们说是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以及蒙古骑兵的威力,让他们无敌天下。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不依靠血缘关系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北方的草原其实崛起过很多英雄。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宋,不过这些草原部落顶多打到长江流域,有效的统治区域,也只限在淮河流域。汉人政权在南方,和草原民族划江而治。当时五胡乱华的时间更长,但没有一个部落能跨过长江。一直到元朝时期,才实现了南北统一,这其中发生了一些独特的事情。
我们从一个人说起,元朝的创始人铁木真,他的创业起点非常低。9岁的时候,铁木真的父亲被仇人杀死,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然后一家人被本部落的人赶走。这个事情对铁木真的打击非常大,所以他后来的创业团队中,就没有本部落的亲戚。跟他创业的“十九罗汉”中,除了他的亲弟弟,都是草原上其他部落的人。还有一点,这些人宗教信仰还不一样,铁木真是萨满教,其他人有信基督教、佛教、穆斯林,可以说是大杂烩。
以往的草原势力崛起,需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血缘和宗教信仰,偏偏铁木真一个也没有。清朝的努尔哈赤,也是号称13副铠甲起兵,最后统一全国,他的团队里也没有自己的亲戚。铁木真和努尔哈赤,两个人不依靠血缘和部落组建创业团队,在草原上是非常另类的。草原生活可不像农耕生活,非常的艰苦,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扶持,打天下更是要依靠血缘。
新的组织模式
依靠血缘打天下,好处就是初期比较容易,能够很快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但也有弊端,你成事之后,大家都是亲戚,都有功劳,必须雨露均沾,权力大家共享。这样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心,再要扩张战果就比较难。努尔哈赤的创业团队,有一个兄弟叫舒尔哈齐。刚开始是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后来有点成绩,这哥俩就有点分庭抗礼的意思。于是,努尔哈赤果断采取了手段,先是囚禁舒尔哈齐,之后便把他杀了。如果放由两边如此下去,后来清朝的事业一定做不大。
那努尔哈赤怎么敢下狠手杀掉自己的兄弟呢?因为他创业时候,团队里没有依靠家族的力量,所以他要杀兄弟,阻力非常小。想象一下,如果努尔哈赤的团队里有各种亲戚,叔婶伯舅一大堆,大家都对你有过帮助,你要杀兄弟,亲戚们就站出来劝你,你的屠刀是举不起来的。
对比下另外两个草原王朝的创始人,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靠部落起家,一生都受到各个部落的族长和家族兄弟的掣肘。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也是靠部落起家,一辈子都必须要照顾本部落各个族长的利益。在这样的力量格局下,你成为一方势力不难,但是要想团结草原上所有的部落,成为一种横扫天下的力量就困难了。你要是想插手别的部落,做组织上的改革就更难了。
再来看铁木真和努尔哈赤,他们没有依靠血缘组建团队,初期奋斗虽然很艰苦。但成事以后,反倒有条件大刀阔斧地改变原有体制,把传统的血缘社会、部落社会彻底改造成一个极有战斗力的军事组织。这就是元朝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的深层次原因,草原上第一次出现了摆脱传统血缘的组织模式。
大元和大清的成功
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元朝和清朝能够维持那么大疆域的帝国统治。大疆域的统治不只是大,而且多元,如果只是以汉人区域或者以草原视角为本位,是搞不定这个复杂的帝国的。元朝之前,所有统一朝代的国号,都来自于周朝某个封国的名字或者地名。汉朝,是因为刘邦增加被封为汉王,隋唐宋也是如此。这些王朝一开始从某个地方势力起家,然后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政权。虽然是统一王朝,但是视角还是带有地方基因。
到了元朝,这个“元”字不是地名,是元世祖忽必烈从《易经》中找到一句“大哉乾元”,取了元字。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却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和视角限制。对于元朝,历史的评价一直不算太高,认为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也没留下什么东西。其实,元朝的历史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草原和中原合二为一的混合政权。统治的区域不仅有中原地区和草原游牧部落,还有女真人的东北和青藏高原。
忽必烈是中原的君主,是蒙古的大汉,还是西藏人民的领袖。正是在元朝,中原和西藏的整合程度大幅提高,为今天中国的版图打下基础。虽然元朝不久就灭亡了,但是这套逻辑在清朝手里被发扬光大。汉满蒙回藏各个地区和民族互相支持、牵制,合理嵌套,形成了一个超级稳定的结构。清朝能够稳定统治三百余年,元朝有不小的功劳。
有了这个逻辑,我们再来看元朝的一些措施,比如歧视儒生。是因为儒生代表的是观念秩序,只适用于农耕区域,这个在元帝国的大逻辑里没有,所以不能说是歧视。看到这,你会发现,元朝不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插曲,更不是外来政权对汉人的奴役,而是中国文化自带的草原和农耕两种文明的融合。从此,中国历史完成了一个新的整合,创造出了新的高度。
蒙元统一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
一、政治方面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从朝鲜半岛到匈牙利,从俄罗斯到印度洋;包括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和元朝;统治着当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四。虽然后来各汗国事实上独立了,但元朝皇帝是四大汗国承认的共主。当时,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往,中国都是名副其实地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
唐末藩镇割据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金、西夏、蒙古、高昌、哈剌汗王朝、大理、吐蕃等政权长期割据并存,分裂局面达四五百年。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子孙相继,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统一。漠北、西藏、新疆、海南、台湾、东北边远之地皆归入中国,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舆地之广,历古所无”,“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空前的统一,客观上起到进一步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经过蒙元百余年统治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其根本原因不能不说是蒙元时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之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造成的。列宁说过:“只要各个民族居住在一个国家里,他们在经济上、法律上、生活习惯上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统一中国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祖国的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周恩来的这句话揭示了一条历史的规律。尽管在统一过程中有战争、杀戮和破坏,但试问哪一次统一不经过战争?哪一次战争没有死亡和破坏?说到底,统一之功是主要的、长久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要的。
过去中国的传统是安土重迁,守旧封闭的。但是蒙元王朝采取了空前的对外开放政策,有许多中亚、西亚、欧洲人,甚至非洲人到中国来经商、游历、传教,甚至做官从政。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空前繁荣。元朝建立了既继承前代,又有自己特点的国家统治制度。它所创立的行省制度沿袭至今。
二、经济方面
蒙元帝国的存在,为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开辟了通途。阻碍东西方交流的壁垒被铲平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随着蒙古军西征,我国伟大的科学发明——罗盘、火药、造纸、印刷术等和元朝发行的纸币以及驿站制度传到欧洲,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中亚的器械、医药、天文学及建筑、铸造、印染等技艺也先后传入中国,丰富并发展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过去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蒙元时期则有了根本改变。元朝一贯重视商业,保护商旅,积极开展对外友好通商。蒙元时期出现了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局面。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版图的辽阔,加以驿站四通八达,海运畅通无阻,“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于是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当时的首都大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大都市,商业非常发达,举凡“天生地产,鬼宝神爱,人造物化,山奇海怪,不求而自至,不集而自萃”。各民族人民交往频繁。
蒙元王朝在全国到处建立驿站、驿道,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整、最迅速、最强有力和最可靠的通信网和物资供应周转渠道;修通了杭州直达大都的大运河;开辟了从南方运粮到大都的漕运,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边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泉州等地成为世界性贸易大港。
蒙元统治者重视科技,爱护工匠。建立起世界最早的炮兵和工兵部队,使用着当时最先进的造炮、造桥、修路、造船、宫殿建筑技术。元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现了不少居于世界前列的创造发明,如水利技术和棉花的普及;涌现出郭守敬、黄道婆这样的科技专家;还有从北极圈到海南岛设立观测点,测经纬度和天文数据等。元代航海、造船技术和海外贸易发达,明代的郑和本是色目人,他在元朝航海科技基础上才能七下西洋。
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蒙元帝国的发祥地在蒙古高原,因而特别注重开发边疆。当时边疆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特别是漠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更快发展,出现了如哈尔和林、上都那样的重要城市。其实大都(北京)在宋代也被看作边远地方,元朝在此定都后,影响明、清王朝,至今已700年为都。元朝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新疆、西藏、云南等边疆地区均正式归元朝政府直接管辖。中亚、西亚的大批伊斯兰教徒入居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回族。由于全国交通发达,大大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四、思想文化方面
蒙元帝国宗教、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是空前的,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蒙元文化对中华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蒙元时期各地域文化和各种宗教文化并存;儒学、佛学、道学以及伊斯兰教、景教、天主教均可平等地、自由地传播。在文化氛围中出现这种多元的“百花齐放”式的现象,是古代史中最开放、最突出、最有特色、最具魅力的文化奇观。各民族加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中国思想文化的领域长久以来都是由儒家占主体地位。在成吉思汗经过南征北战,统一蒙古部落之初,高层的统治阶级就开始接触中原文化。忽必烈更加重视儒家知识分子,选用了一大批汉族读书人为他出谋划策。蒙古族与汉族等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文化的交流上也更加广泛。蒙元时期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吸收,其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
元代的思想学术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史学方面,《蒙古秘史》是第一部用蒙古文字创作的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的长篇巨著。另一个显著成果是著名的三部中国正史——《辽史》、《宋史》以及《金史》。这三部历史巨著的编写除了汉人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史家参与,主其事者则是蒙古人脱脱,他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中国文化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也打破了惟有汉族政权才能作为正统的观念。其他如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也是影响深远的佳作。
科学技术著作方面,天文历法学水平的代表是《授时历》;地理著作是《元一统志》、《舆地图》;农学方面有《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等,这些巨著都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蒙元时期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同运用,促进了各民族语言的发展,也促生了真正的白话文时代。
蒙元时期文学艺术的总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元代兼容并包的统治政策和多民族融合的繁盛局面为元代文化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发展的动力,不仅增加了文学表现的样式,而且在语言文字和思想艺术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的辉煌成就;杂剧、南戏、长篇小说开启了中国戏剧、小说等俗文学的新时代;书法、绘画达到新高度。
五、社会生活方面
元朝不仅开拓了国土,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众多的少数民族都纳入到一个一统的大家庭当中,这是蒙元王朝不可抹灭的功绩。当时的少数民族有蒙古、畏兀儿、答失蛮、回回、女真、契丹、蛮高丽等“诸色人户”。像元中叶曾来中国游历的意大利教士鄂多利克感慨的那样,“那样多的不相同的种族能够和平地居住在一起,受同一个政权的管理,我觉得这实在是世界上最大奇迹之一。”
各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不但在精神文化上有所融会,在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各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各民族在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节庆活动、民俗民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丰富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