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而立之年都是人生的一个坎。当然,在现代,很多时候,而立之年只是相对男性来说。男人到了而立之年,还一事无成的话,人们想当然的认为他不会再有取得成功的机会。那么,这个常见的“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而立之年是多少岁呢?
所谓而立之年,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在学识、人格、事业上都该有一番作为。而这个年纪,则是指30岁。所以,而立之年到现在也成了30岁的代称。
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三十岁对于一个男子的重要性。三十而立,各方面都该是独立的时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得到也不断提高。而立之年之后的男子,经过了多年人间烟火的洗礼,在学识、事业、人格上都区别于弱冠之年的毛头小伙,逐渐走向成熟。
此外,而立之年的说法和孔圣人还是密切相关的。
据说,在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的时候受到排挤。无奈之下,带着自己的弟子们周游各国,但是接连着在卫、郑、陈、晋等国都碰了一鼻子的灰,最后只好赋闲在蔡国。闲时聊天,孔子和门下弟子们说起自己多年的经历,最后不得不感慨,自己30岁的时候立志弘道,但如今这个志向已经被搁浅好久了,现今自己已经年近70,而自己所崇尚的仁政还没能得到推行……
由此看来,孔圣人当年也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感慨。确实,而立之年的人,在历经时间和社会的洗礼,是该有所收获。但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回报,也有许多到了而立之年却依然一事无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