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评价一个四处救人的神医时,总喜欢说他“悬壶济世”。这里面的“悬壶”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类似“头上三尺有神明”?其实不是,壶指的是葫芦;“悬壶”二字出自出《后汉书》,指的是道医壶公。现在我们说的“葫芦里面的是什么药”的俗语是来自壶公。
壶公是东汉时期一位卖药的老人,精通道术,善于用符治病,他常在街头悬挂着一个壶卖药,他的药从不讲价,有药不二价之说;服用了他的药,吐出一些东西,他的病马上就痊愈了,即是治病皆愈。他将卖药的钱全数施给街上食不果腹的人。
壶公虽是神仙般的人物,但是他有将医术传给一个人,那就是费长房。据说费长房一日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卖药,在行人散去后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就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想要窥得一丝医术。老翁知他来意,将他带入壶中,教他十余日的医术,便让他离开。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
之后悬壶被当成行医的代称,悬壶济世就被当成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的话语。悬壶济世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