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写字都是从左往右,按着顺序来,可是有没有发现,过年时候贴的春联都是竖着写,而且是从右往左读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古人写字是竖着由右向左写。
我们都知道,在造纸术还没发明之前,古人都是在竹子上写字的,这样写字超级费力又费时间,当时没办法,能写字就很不错了。
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这是原因之一。
其次,古人有一个思想,以右为尊。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所以古人写字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人喜欢刻字,尤其是在石头上刻字,刻字的时候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从右向左的。
再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所以古人都是竖着写的。
那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从左往右写的?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符号等情况,汉字竖写就显得很不方便了。于是,知识界开始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写排列。1909年我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汉字改横写终于渐渐为国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