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公子扶苏因赵高胡亥假传始皇帝遗旨,被逼自杀的事,几乎人尽皆知。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2年4月,也发生了一起伪造圣旨冤杀大臣的事件。只不过伪造的不是大行皇帝的遗旨,而是在世皇帝的玺书;被冤杀的不是赴边劳军的太子,而是边关的刺史和太守。
幽州(现在北京一带)刺史冯焕和玄菟(今天辽宁沈阳附近)太守姚光嫉恶如仇,在任上干掉了很多为非作歹的贪腐官员。你断我的活路,我要你的人头,两位地方官就被仇家盯上了。
仇家到处搜集冯焕和姚光的污点,无奈二君为官清正,防守边关又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实在没有把柄可以抓。仇家怒从心头起,也是拼了,竟然想出了假传圣旨逼迫冯焕和姚光自杀的招数。
这是一出不留后路的损招,假传圣旨等同于欺君罔上,是满门抄斩的死罪。可仇家这时顾不得了,干掉冯焕和姚光比一切都重要。他们不但伪造了圣旨,将冯焕、姚光训斥一通,内容无非就是残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上下离心,辜负圣心之类。而且随圣旨赐下匕首,要二人当即自杀以谢皇恩。
面对一通没头没脑的责骂和没有理由的自杀旨意,冯焕和姚光不是没有怀疑。如果二人上诉朝廷,一切就真相大白。可别低估了仇家的智商,他们还有后招。
仇家伪造了第二道圣旨,下发给辽东都尉庞奋,令庞奋监斩,如二人敢不自尽,庞奋可将其就地正法。这招太毒了,干掉冯焕和姚光两个倒霉蛋,一下子空出一个刺史、一个太守两个封疆大吏的肥缺,官位自然得由熟悉边关形势,又有实战经验的人接任,身为辽东都尉的庞奋不就是最佳接班人!
于是,庞奋有着强烈的行使“皇命”的兴奋与冲动。于公,他执行的是圣旨;于私,他有可能官升一级。仇家的苦心设计形成一个闭环,非要置冯焕、姚光二君于死地不可。
庞奋先到玄菟,姚光果然不愿自杀,庞奋二话没说将其斩杀。到了幽州,冯焕也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死去,本来嘛,我一没犯法,二没谋反,凭什么一纸皇命非要我死不行。
这次庞奋没有像斩杀姚光一样,直接将冯焕干掉,而是押入大牢。和太守不一样,刺史毕竟是皇帝亲自委派的,是中央大员,虽然有监斩的“圣旨”在手,可就这么轻率的杀掉一个刺史,还是得掂量掂量的。
在大牢里呆了几天,冯焕心情低落到极点,思来想去皇命不可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万一连累家人,就太不划算了,还是一了百了吧。于是准备自尽,这时儿子冯绲反反复复把诏书看了几遍,觉得和往常的圣旨不太一样,感觉不对。就劝冯焕,此事可能有诈,估计是那些仇家所为。最好上京告御状去,如果真是皇帝的旨意,到时再死也不迟,何必现在不明不白的死去。于是冯焕一封折子递上去,申辩冤屈。上下一对,果然是仇家奸计。
事情大白于天下,这还了得,朗朗乾坤,青天白日,竟敢有人拿着伪造的圣旨去杀太守、斩刺史,朝廷颜面何在!但此事关涉太多,究竟是谁伪造了圣旨,终究没查出来,只有把那个不辨真假的糊涂官庞奋抓起来抵罪。
只是可怜冯焕,尽管冤屈得雪,可还没来得及出大牢,就病死狱中。安帝怜悯冯焕和姚光两个忠良,各赐钱十万给家人以表抚慰,并调冯焕的儿子冯绲到宫里担任郎中,伴随皇帝左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皇权社会的铁律。即使是伪造的皇命,假传的圣旨,也不可抗拒。下对上的的绝对服从,是权力的目标。只是这种刚性绝对,也会吞噬掉权力自身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