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三希堂”的《伯远帖》是晋人真迹吗

上初中时候,跟家人一起去琉璃厂去看书,顺带买篆刻用的石头,发现一本书,名字就叫《三希堂法帖》当时一晃而过,没有深究,脑海里记得这个名字,就是三希堂,隐约想着可能是某个大收藏家的书斋名字,直到后来又看书法史,才知道,三希堂原来是乾隆的御藏。

“三希”指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乾隆皇帝见到这三个帖子后,实在喜欢的要命,于是专门把它们收藏在养心殿的西暖阁一隅斗室,并且认为它们属于“稀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这些简直是神物,其他寻常的东西没办法比,后来索性将这间袖珍暖阁命名为“三希堂”。这三件稀世的法帖珍品辉映着东晋王氏家族在书法艺术上的风范与荣耀。但皇帝也会走眼。被当作“稀世神物”的三件宝帖中,经现代书画专家研究,认为《快雪时晴帖》与《中秋帖》其实皆为后世书家临写。《伯远帖》,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因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故名。其他两“希”都不是真迹,那么,《伯远帖》呢,是不是真迹呢?

启功老人对这件事专门做了考证,并写诗为证。原诗如下:

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

其实,当今书坛,世上流传的不包含出土物的书帖,晋人原写帖子,只余下《平复帖》和《伯远帖》了,其余的都不是晋人的原书写帖,能是唐代人临摹的,都算是神迹了。《伯远帖》名列“三希”之末,但《快雪时睛帖》是唐人拓本,《中秋帖》是米临,《伯远帖》现在还有人争论,到底是王珣的真迹吗?

启功给了定论,原诗一句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王帖,“三希”帖都是五家的帖子,快雪是王羲之,中秋是他儿子王献之,伯远是他的远房侄子王珣,王家果然厉害。惟余,只剩下,伯远真,《伯远帖》是真迹。

第二句,非摹,不是临摹,是写,是作者的原书写,最精神,最有精神。

第三句,临窗映日,启功断定的方法是,拿着《伯远帖》到强日光之下,对着太阳看,墨色浓淡,纯出自然,一笔之中,从浓墨到淡墨没有定式,纯属自然,书写痕迹非常清晰,后笔过搭前笔处,笔顺天然,毫锋重叠,没有一点迟疑钝滞的痕迹,就算是“使童稚经眼”,就算是让小孩子来判断,也能看出是手写。分明见,分明可以见到。

第四句,转折毫芒,笔画转折与笔锋清晰可见。墨若新,墨迹像新写的一样。

唯一引起争论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是纸质,启功先生也说,《伯远帖》的纸“少麻筋,微见蛀孔”,但不能因为纸质引起了伯远帖的真假争论,敦煌所出的北周大定元年写经,也有蛀孔,造纸的过程因地取材,藤麻互用,因此,启功先生认为《伯远帖》当是真迹无疑。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33)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