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天干地支的由来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大概而言,十天干代表天上的十種宇宙場,十二地支代表地球環境的十二種作用場,因為地球咝校這些作用場次序輪替,週而復始。《五行大义》中说,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群书考异》中記載天干的含义: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這些哲學的意含,多多少少透過對自然的觀察體證,無法憑空定義。《滴天髓》論天干云: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甲、丙、戊、庚、壬为阳,独丙火秉阳之精,而为阳中之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独癸水秉阴之精,而为阴中之阴。丙乃纯阳之火,万物莫不由此而发,得此而敛;癸乃纯阴之水,万物莫不由此而生,得此而茂。阳极则阴生,故丙辛化水;阴极则阳生,故戊癸化火。阴阳相济,万物有生生之妙。夫十干之气,以先天言之,固一原同出,以后天言之,亦一气相包。甲乙一木也,丙丁一火也,戊己一土也,庚辛一金也,壬癸一水也,即分别所用,不过阳刚阴柔,阳健阴顺而已。如此看來,天干代表陰陽五行的十個屬性,即是指出了時空變換就有陰陽五行的作用在變換,這也就形成了風水、命理得以推算而知的理論基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