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唐德宗李适:空有雄心壮志 心怀恢复江河之理想 却被现实打回原形 一生处于纠结与矛盾中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致使唐朝的下坡之路无法阻止。

唐德宗李适出生在唐玄宗统治的后期,那时的大唐王朝在李隆基后期昏庸的统治下,早已危机四伏。在李适十四岁那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叛军很快就攻陷了长安城。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年幼的李适也和众多皇室成员仓皇出逃,为了夺回京城众多皇子必须接受战火的洗礼。

经过唐肃宗和唐代宗两代皇帝的努力下,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李适在这场战役之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一起被列入凌烟阁功臣榜之中,可见其战功显赫。李适身为皇族长子又身怀战功,在后来成为皇太子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公元779年,三十八岁的李适在父亲病逝后登上皇位,李适看到整个大唐不断的在步入毁灭,心中自然想要改变现状。由于前面两任皇帝重用宦官,导致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宦官势力越发强大。李适上位后,果断的信任文武百官,严令禁止宦官干扰朝政,大唐似乎兴起了一丝中兴的征兆。

只是好景不长,各地藩镇拥兵自重,根本不听皇帝调度,各个节度使颇有一番做土皇帝的意思。李适当然也想对付这些不听话的藩镇,泾原节度使率兵叛变反抗李适,直接就把长安攻陷了。李适惊慌带着皇室的跑到了奉天,叛军首领甚至还进入皇宫堂而皇之的自立为帝。李适躲在奉天被围攻了一个多月,才有其他藩王带兵然前来救驾,李适就带着大军夺回了长安城。

长安城的百姓实在是太酷了,从安史之乱被攻破之后,战乱就没停过。唐代宗时期长安城还被吐蕃攻破过一次,足足劫掠了半个月。几经战乱的长安城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大唐皇室也不得出逃了好几次,实在是威严扫地,毫无皇族尊严。

因为兵变不得仓皇出逃的李适严重的受到了打击,在逃跑的路上渐渐地改变了想法。因为在叛军大举进攻长安城之时,他平日里十分信赖的禁军将领根本保护不了他,就连一兵一卒都无法调来救驾,他逃跑之时能够依靠的竟然只有身边的数百名宦官。回到长安城后的李适,早已对众多武将失望透顶,竟然开始重用宦官监军,步了父辈们的后尘。

李适早已没了当初中兴大唐的雄心壮志,心灰意冷的他越发重用宦官,大唐朝廷在黑暗腐朽的环境当中沉沦。李适在出逃的时候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开始贪恋财物,不光要求地方向他进贡,甚至还派宦官不断的想各个地方部门公开索要钱财。各地为了满足李适贪婪的欲望,不断的以各种名目搜刮百姓钱财,被严重剥削的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不过李适在位期间还是办了一件对大唐有着重大意义的事,那就是联合北方的回纥南方南诏、西边的大食、天竺,一起打击吐蕃,成功在和吐蕃的战役当中占据了优势,为后世唐宪宗中兴大唐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公元805年,六十四岁的唐德宗李适病重去世,纵观李适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年少时饱受战乱之苦,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李适深刻的知道安定的生活是多么的难得。因此登基后的李适满怀着中兴大唐的满腔热血,却被残酷的现实浇了一身冷水,国家遗留的问题实在太多,众多措施收效甚微,甚至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见到一点成效。那个想要大展宏图的李适或许已经随着长安城被叛军攻破的那一刻已经死去了,从奉天回到长安的只不过时一具空壳,只有着贪婪的欲望,再也没了当初的雄心。

纵观唐德宗李适的一生,都在纠结与矛盾中生存,大部分矛盾纠结使唐朝在向弱中挣扎。

一:从严禁宦官参政到大量启用

宦官是历史上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群体。从历史记载看,大部分宦官参政都给王朝兴起带来的一定弊端。但也有宦官为王朝做出了贡献。李适在太子期间,在他的世界观里,可以说对宦官深恶痛绝。因为他老爹李豫用了很多宦官,给唐朝建设造成了麻烦。所以带着这种想法的李适,上任后就下令不允许宦官参与朝政。这让朝廷上下对李适的这一举措很振奋。

公元783年,由于李适削藩,引发了朱泚反叛。判军攻入长安后,吓得李适连忙跑到了陕西乾县,甚至都有跑到四川当皇帝的念头。当时身边保护自己、侍候自己的都是宦官,这让李适非常感慨。后来李适回到长安后,大量启用宦官,并让他们参与朝政,这也为李适后代执政埋下了隐患。

二:从立志削藩到放任自流

藩镇势力是制约唐朝发展建设的一颗毒瘤,左右了唐朝几代皇帝,是唐朝内部乱局的制造者,也是唐朝由强至弱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史之乱,就是典型的藩镇势力太过强大造成的。但藩镇势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削掉的。在这一点上,唐德宗的出发点是对的,但他与老爹唐代宗比还差一点。有人对唐代宗李豫在位不削藩很不理解。

但李豫知道尾大不掉的道理,说说容易,真要削起来很难。所以李豫采取守成之法。但唐德宗却急于削藩,并且手里还没有压过藩镇的势力,致使引起藩镇的反抗。奉天之难后,唐德宗就从当初雄心壮志削藩,转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唐德宗李适也是个情绪化人物,遇到挫折就放弃。如果再重整旗鼓,或许削藩就能成功。

三:从厌恶回纥到和亲通好

有史料记载,李适在当兵马大元帅时,带领手下人去见回纥可汗。作为皇子李适只是用普通礼节拜见,这让回纥可汗很生气,认为李适无礼。双方在辩论礼节后,回纥可汗把李适派去的人痛打一顿,并把李适也遣送回去。这件事让李适记在心里,他认为这是侮辱,堂堂大唐皇子,怎么可能向异族的一个头领行大礼。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李适当上皇帝后还记着。后来的回纥可汗向唐朝求亲,李适一想到自己当时受到的委屈就生气,他拒绝与回纥和婚。宰相李泌多次以唐朝的局势劝李适,但李适还是不想和亲,后来在李泌力劝下,李适才总算松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适情绪化很重,从自己好恶出发,不以国家为重。

四:从勤俭治国到大肆敛财

唐朝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唐朝也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朝代。特别是藩镇势力强大到足可以抗衡朝廷,不知道李世民在地下是否来气。这种强藩镇,弱朝廷的局面,让李适也很无奈。没有钱办不成任何事,于是李适倡导勤俭建国,想借此恢复大唐的财力。另外,李适有一个很好财官刘晏帮他理财,而且实施有名的两税法。

如果照这样下去,唐朝不仅可以增长财力,也可以减轻人民负担。但奉天之难后,李适却改变想法,喜欢起钱财来,不断向地方政府索要各种贡礼,而且还向老百姓收取名目繁多的税。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还派人充当商人在集市强买强卖。因为发生兵乱后,国家太穷了,致使连保护李适的卫兵都没有,这种心态也让李适大量聚集财富为己所用。

五:从重用贤臣到启用奸臣

不可否认,李适上任之初用了很多贤臣,比如李泌,还有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但后来居然出现了大量换宰相的现象。宰相是一个朝代很重要作用,一个好宰相能顶半个皇帝。如果频繁换宰相根本不利于国家建设。李适频繁换宰相也是因为那次兵变后,让李适对文臣武将产生怀疑的态度。当时朱泚叛乱很突然,让唐朝上下都没有准备,跑的跑,丢的丢,一片乱象。所以李适认为这些臣子太不可靠,为了自己的性命,居然连天子都不管。这种猜疑心产生后,李适就开始频繁任用不同的官员,于是诸如卢杞、裴延龄等奸臣得势了,这必然阻碍唐朝建设与发展。

纵观李适一生,是矛盾纠结的一生,这与他的出生与当时环境也有关。从小老妈沈皇后找不到了。一个没妈的孩子,必然敏感多疑。但当上皇帝后,经历兵变差点丢命,也让李适情绪化了,只顾自己的好恶,根本没把唐朝建设放在心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