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亲王之一,他能征善战,功勋卓著,虽然死的早,但多铎在早期后金入关的诸多重大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乾隆帝评价他“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继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废黜太子以后,后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亲生子被废黜太子之位。两次太子的立废让努尔哈赤彻底放弃了册立太子的想法,于是在天命五年,将杀掉继妻谢罪的次子代善立为大贝勒,将舒尔哈齐次子阿敏、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子德格类、代善长子岳托、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封为和硕额真,其中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小,被作为一个计算单位,称为“八大和硕额真”,共计十个贝勒共同议政、处理军国大事。虽然实际权力掌握在“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手中,但是排位在第十的多铎毕竟也算是努尔哈赤亲封的贝勒,故称其为“十王”。
皇太极即位,多铎成为正白旗贝勒,就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天聪二年,多铎随皇太极远征,攻袭多次劫杀后金使臣的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这是他第一次披甲上阵,尽管当时只有十四岁,但在两军阵中他表现得异常勇敢。这次征战后金大获全胜斩杀多罗特部孤鲁台吉,掳获大量人畜。皇太极在谕告留都诸贝勒时高兴地说:“吾与幼弟领偏师往征异国,有所收获,皆各平安。”言中流露出对多铎的褒奖。凯旋后赐予他“额尔克楚虎尔”贝勒的美号(汉意“雄壮”)。
次年,皇太极发兵三路大规模往掠明地,多铎受命同往,广渠门之役,大贝勒莽古尔泰令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人入隘口迎击往援京师的袁崇焕部明军,将多铎留在后边与己同行。这时,明溃兵来犯,多铎随莽古尔泰奋力杀敌,势若猛虎,一再击败明军。天聪五年七月,后金军围困明大凌河城。按皇太极的部署,城内守兵若出则与之搏战,外援明军若至即迎击痛歼。多铎令所属正白旗围城之东面北侧,自己于后策应。九月十六日,他受命随皇太极率部分官兵主动出击锦州。以断其对大凌河城的增援,当他带二百亲兵护驾前行时,在小凌河岸突然与刚出城的锦州七千明兵相遇,多铎紧跟皇太极飞马渡河,径直冲向明军,战斗中他失足坠马,竟不顾伤痛夺军校所乘战马,继续作战,追杀敌军于锦州城下“明军堕壕死者甚众”。
第二年,多铎又随军远征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惧战西逃,他奉命与济尔哈朗等率右翼兵两万往收察哈尔部民。天聪八年,再从皇太极远行数千里入塞袭击明宣府、大同,败明军于保安、朔州。残酷的战火锻炼,培养了他治军御众的才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将领。天聪九年,为配合多尔衮招抚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及往掠山西明境,多铎奉旨率精兵强将入宁远、锦州以牵制明军行动,使其不能往援。他率兵入明广宁界后,令固山额真阿山、石廷柱等领四百兵先赴锦州,自率大军随后趋十三站立营,以吸引明军来战。锦州总兵祖大寿集中锦州、松山两处兵,在大凌河西岸列阵以对。多铎率所部迅速驰击,其势锐不可当。
祖大寿军战败溃逃,多铎令分道追击,阵斩明将刘应选,歼敌五百,生擒游击曹得功及守备三员,获马匹、甲胄无算。锦州明军见势未敢再出。师还,皇太极亲出盛京怀远门五里外迎劳,称赞多铎:“幼弟初专阃外,能出奇取胜,是可嘉也。”皇太极改元建国后,晋封多铎为和硕豫亲王,成为皇太极时期仅有的四个亲王之一。命掌礼部事。五月,阿济格、阿巴泰率军攻明,一个月后抵达明边,皇太极即令多铎为将,进攻山海关,执行牵制明军的任务。多铎等率左翼兵由锦州方向进逼山海关,与明军周旋数月,配合了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十二月,多铎又从皇太极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遁南汉山城,多铎率部立围攻城,多次击败前来救驾的全罗、忠清二道援兵,迫使国王李倧出城投降,与清盟约。从此清王朝鲜除了后顾之忧,对明战争取得进展。崇德五年,皇太极决意进兵辽西,夺取明锦州、松山等城池,为攻取山海关进军北京做准备。三月,多铎、济尔哈朗被任命为右翼统帅,率军屯田义州,修筑城垣,建立围攻锦州的战略基地,同时统兵出围锦州。多铎等到达后仅一个月,不仅完成修城筑室的任务,而且还开垦出义州东、西四十里的田地,实现了向锦州进围的第一步。
五月,皇太极亲临义州巡察,十分满意。正巧原附于明朝的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来乞降,皇太极即令多铎偕济尔哈朗共率护兵往迎携回。行至杏山时明总兵刘同智等率军七千来追。多铎、济尔哈朗与之搏战还击得胜。还一鼓作气将明军追杀至城下,擒获副将杨伦、周延州等名将斩之。皇太极喜闻捷讯,赐多铎等御用良马各一匹,召入行幄设宴款待。次年四月,多铎再度赴锦州指挥作战,展开凌厉的攻势,以火炮轰击城墙,再令八旗兵轮番发起进攻。守卫锦州外城的蒙古将领密约降清,多铎率正白旗兵援绳登城配合作战,明兵败退内城,外城遂被清军占领。五月,明朝派遣十三万大军到达松山,与锦州明军相呼应,炮轰清军阵营。
皇太极闻报亲赴前线调度八旗军围困松山,他料定杏山明兵必奔宁远,令多铎于高桥截杀伏击。二十六日,从松山逃往杏山的吴三桂等再奔广宁,正中多铎部的埋伏,几乎全军覆灭。这次伏击战的胜利,扭转了松锦战役的局势,从而使清军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随后,多铎即与肃亲王豪格又挥师直趋松山,将洪承畴一万余人围困城内长达六个月。其间,皇太极因宸妃病重返回盛京,将围松锦军务,交给多铎、豪格等人。多铎恪尽职守,不敢少忽。洪承畴多次指挥突围,都被多铎等奋力击回,终于取得松锦战役的全面胜利。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等明朝百余员将官被擒,锦州、塔山、杏山也相继为清军所得。松锦战役过程中,多铎在锦州围城、高桥设伏、松山破袭诸次重大战斗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皇太极驾崩以后,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当然会将亲弟弟视为自己的心腹,并委以重任。但多铎在率清军入关的数次作战行动中勇猛有加、刚毅果断绝对担得起统帅之职。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以后,多铎又率大军自北京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浙江地区,并在南京建立了完备的军事战略体系,准备一举南下,彻底荡平反清势力和明朝残军。其在此过程中展现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智慧、战略眼光、长久打算都完美体现了一个31岁将领异于常人的巅峰状态,这当然和多尔衮的权势无关,更加没有多尔衮的照顾一说。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将江南地区牢牢控制的多铎又挥师北上,前往蒙古平定叛乱。成功平定叛乱的多铎又凭借战功,注意是凭借战功,被晋封为“辅政豫亲王”,成为清朝实际掌权的二号人物。
或许上天就是和多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皇太极时期因为避痘而惹得皇太极大怒严惩的多铎最终还是死在天花上,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