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杜甫坎坷曲折的一生,成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巨人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圣杜甫,他的诗因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资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其人,因诗显名,虽然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一千多年来深受世人的敬仰和称道。李白和杜甫,可以说是唐诗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两人并举,一个被后世之人誉为诗仙,一个被后世之人誉为诗圣。诗仙李白,以及诗圣杜甫,都是盛唐时期的人物,杜甫稍晚,他比李白小了十一岁。正是这短短的十一年,让两个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雄浑壮丽,天马行空,飘逸洒脱之至;杜甫则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古朴苍然,忧国忧民,情真意切之极。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过得很悲催。他的人生经历,读来比他的诗还要催人泪下。

两次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两次落第。他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老先生,但是混到了杜甫这一辈,家道中落,加上朝廷奸官当道,杜甫连个进士都没捞着。一直到了他四十岁的这一年冬天,写了一篇《大礼赋》的文章拍马屁,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给了个候补官员的名额,等候朝廷安排。四年之后,得到一个校尉的芝麻绿豆官,杜甫看不上,拒辞不受。

杜甫年轻时候,他爹是兖州司马,过得生活其实和李白差不多,就是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有识之士。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杜甫一直在路上,三十二岁的时候,杜甫遇见了李白。杜甫一辈子可以说是李白的粉丝:“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些,都是杜甫写个李白的诗,但是李白,几乎没有提过杜甫。

杜甫的后半生,可谓江河日下,怎一个“惨”字了得。就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从长安回到家里,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家里人的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发生了“安史之乱”,杜甫在北上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路上被叛军俘虏。后来冒险逃脱,到了唐肃宗军营,被封为左拾遗,这一年,杜甫四十五岁,终于圆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但是杜甫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好起来。

两年后,杜甫辗转来到四川投奔老朋友严武,充任幕府。在四川成都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杜甫眼看着就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寄人篱下,弱妻幼子,跟着他有时候连一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这期间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一个男人,面对嗷嗷待哺的娇儿幼子时心里的那份酸楚无奈。

晚年杜甫生活清贫,诗风大变,穷困潦倒却不忘民间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往日盛唐的恢宏气象,已经化为战乱后的萧条破败。杜甫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落笔于自己在颠沛流离中所看到的社会现实,创造出一些列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的诗歌。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吏”与“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一些列的诗集中反应了杜甫亲眼所见底层人民在乱世漂离和酷吏压迫之下水深火热的生活,杜甫既同情又无奈,他只能用他的笔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下这些惨无人道的场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些字句,古朴平淡读来却如有锥心,他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经历的生活,都是在刻画着那个艰难的世道,活着有多么不容易。

晚年的杜甫,生活愈加悲惨,穷得连酒都喝不起。“酒债寻常处处有,朝回日日典春衣。”严武死后,连个投奔的朋友都没有了。杜甫从成都,一路辗转流离,居无定所。他的诗歌已臻化境,所写更多地感慨自身际遇,感叹世情多艰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惜,杜甫永远无法实现他的这一梦想了。

杜甫始终不忘忧国忧民,即使自己已经活得够悲催。他诗歌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时底层人民真实的生活,具有标志性的时代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变迁和衰落,因此被称为“诗史”。五十九岁,杜甫溘然长逝,一代诗圣,就此走完了他艰难而又伟大的一生。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