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一)幼小失怙,种下忧郁之根
大约在813年,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一个小官家中,可能跟基因有关系,他的曾祖,祖父都早夭,对,早夭,黄帝内经说人的天年为120岁,没六十的便为夭。十岁左右,父亲在浙江任上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幼小的心灵要突然开始面对成人社会的残酷。别家孩童爬墙上树,调皮捣蛋的年龄,他要“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舂米,挣钱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年少失怙带给年幼李商隐的不仅是生活困窘,更严重的是心理伤害:古时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不论是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还是在孩子成长中勇气和能力的培养,女人都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少年丧父被列为人生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之首。
没有望族间亲人的扶持帮助,却有一个心灵脆弱身体又柔弱的母亲,这样一个自顾不暇的母亲,几乎没有机会,也没心情向年幼的李商隐表达和展示她的爱。得到的关心和爱护越来越少,背负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李商隐逐渐变得内向,敏感,怯懦。他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他喜欢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做事,他不擅长与人交流,也不太懂怎么跟人接触,心中充满了孤独感,但与此同时又极度渴望与人连接,被人认可。他好想赶快长大。
(二)年少求学,幸蒙恩师眷顾
自家祖叔,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李商隐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真诚爱他护他助他的前辈。首先是一位满腹经纶却隐居在野的祖叔,精通五经,在古文、书法上都有颇高的造诣。像一棵缺水的幼苗,逢上了丰沛的水源,当这个祖叔有余力且耐心的教导李商隐时,少年李商隐是感激且珍惜的。(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无题》节选)十二岁少女开始练习弹筝,用功到连套在手指上的银甲都顾不上脱下来。这首《无题》,写的虽是女孩子,又何尝没有李商隐自己的影子?在学习上,他勤勉又聪慧,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李商隐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好文章。
李商隐在祖叔的教导下“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但唐朝科举考试以考进士为荣耀,表现在写作体裁上则为诗歌,或者说骈文。几十年前,十八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作《赋得古原草离别》去拜谒当时的前辈顾况,得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的赞赏。而十六岁的李商隐,却抱着一摞不合时宜的古文四处拜谒。
恩师令狐楚,亲授高超的应考技能
幸运之神眷顾李商隐,一个历仕六朝的元老重臣,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将身无功名的李商隐招至自己幕下做幕僚,并且对他未来的考试学习进行指导。骈文偏科,不擅长写应试文,不怕,我来教你。
要知道,令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并称为当时的三绝。有名师的青睐和精心指导,在扎实的文学基础上,李商隐厚积薄发,骈文这一“软肋”变成了“强项”,随便拎出他一首诗,立意深刻,对偶完美,用典贴切,感情深厚。
李商隐性子孤僻,不善交际,令狐楚就带着他结交人脉,四处夸耀他的才学;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儿子令狐绹,并让他把李商隐拉入他们年轻人的朋友圈;生活上“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对其关注细微,照顾有加。俨然把他当作自己家孩子,处处照料并且以之为耀。父亲早逝造成的心灵创伤,在令狐楚这个六十多岁的长者的关怀下,李商隐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物质资助,扩展人脉,规划筹谋…这样的厚爱叫李商隐何以为报,他将姿态放得很低很低,言行上是满满的恭敬谦卑。
结交令狐绹,一流的官场人脉
令狐绹比李商隐长十八岁,都说三年一代沟,差18岁的令狐绹跟李商隐,在家世见识思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李商隐虽然跟随令狐绹偶尔进入其朋友圈,但并不能真正融进他们的精神圈。
并非令狐绹们嚣张跋扈,也非他们的团体保守排外,而是,李商隐内心是卑微怯懦的,他患得患失,自己只是借令狐楚的怜惜才有机会与令狐绹们这些富二代相交,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被喜欢,担心被拒绝,害怕被嘲弄。
令狐绹们之间是开朗随和的,但李商隐特别的恭敬谦卑让他看起来格外拘谨。同样的赞和,他的言行就可能被有心者挑拨为取悦迎合。稍不留神,大家谈笑之间好像传递了除他之外都能理解的暗语。过分的敏感与自卑让他很难与令狐绹们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不管他们交情有几许真心,开成二年科举考试前,主考官高锴跟好友令狐绹在闲聊中得知,他有一好友报名了当年的考试,名字叫李商隐。担心高锴听不清,令狐绹特意重复了三遍,李商隐!李商隐!李商隐!即便是出于扩充自己羽翼的目的,令狐家对他也可谓做到了仁至义尽。之前数次落榜,这一年终于进士及第。
这一年年底,令狐楚老爷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之前,让家人把李商隐叫来,让他为自己起草遗表。恩师作古,自己不好再依赖在令狐家,而与令狐绹这个大哥之间,总是有些隔阂,有些拘谨,虽然敬慕却难以亲近。对于祖叔和令狐楚这样对他真心佑护的前辈,李商隐把他们教给自己的古文和骈文学到了青出于蓝,白居易这样的大咖读了李商隐的作品,戏言说来世要当李商隐儿子,并嘱咐家人去世之后让李商隐给自己作墓志铭。但学业事业可以努力,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却很难改变,这个学霸的内心深处,还残存着失去父亲无依无靠时被迫长大的悲伤和恐惧。
(三)仕途坎坷,一路荆棘遍布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吏部授职选拔考试,李商隐又遇挫折,同样是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坚韧自信的韩愈选择屡败屡战,第四次终于考中。李商隐的意志力薄弱的多,一次打击就让他消沉好久。这时,李商隐收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非常欣赏,不嫌他穷也不嫌他临时工,还将女儿嫁给了他,可见这次遇到的除了伯乐更有真爱。
虽然寄住在老丈人家,但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属地。以后岳父多多提拔举荐,自己总会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李商隐的安全感指数短期内急速上升。与之前的幸运何其相似,别人只要对他表达出青睐和温暖,他都觉得弥足珍贵,继而把希望寄托在别人那里。
如果未来真是这样简单美好,那么李商隐诗歌伤感哀苦的风格就会转向了。
现实是残酷的,在朝中的站队上,自己的恩师令狐家属于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一派,而岳父王茂元则属于以李德裕为领袖“李党”一派。牛李党争,互相倾轧,是你死我活的水火不相容。离开恩师令狐家,娶妻王茂元女儿,悲催的李商隐明明白白地将自己卷入到党争的旋涡中。令狐绹说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故交们讽刺他,背义负恩,脚踏两只船。官场中,“正义之士”给他使拌子,开成三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因品行不好被除名。延迟一年终于通过考试,分配来的首都公务员校书郎职位,被改派为偏远地区县尉。
李商隐不会不知道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但自己选的路,再难再苦也要咬牙走下去。你可以说他内心缺爱,谁对他嘘寒问暖他就往谁身边靠。也可以说他因一见钟情,想要忠于爱情。但是李商隐没有想到,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荆天棘地的路看不到尽头。在仕途终于有点起色,在岳父家所属“李党”势力上升的关键期,母亲去世,李商隐要回去丁忧。
为母亲丁忧尚未结束,岳父王茂元突然病故,而自己的前途尚未有着落。丁忧结束回归朝堂时,自己支持的势力遭清洗,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如今“牛党”虽然胜利,自己曾经的“背叛行为”让他进退维谷。当年恩师令狐楚费心为他拿到的一把好牌,被打得稀烂。
(四)三任判官,短暂安稳后离世
夹在两派中间,不管李商隐做什么都被攻击,不管他说什么,迎来的是全民骂怼。李商隐越来越沉默,沉沦到谷底,以至于朝堂上不屑于再践踏他。历经了太多冷眼鄙视,李商隐只想找个自己擅长的工作,平静度日。一个叫郑亚的“李党”骨干被贬官,邀请李商隐做自己的判官,他便奔赴到千里以外的桂林,远离朝廷漩涡,努力工作。心境刚要平静下来,上司再次被贬,李商隐捧着失落的心无处安放。
归来到处投简历,到处碰壁。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去徐州作判官。李商隐以为终于找到一棵能依靠的大树,岁月安稳的时候,幕主卢弘正病死。失业还没赶回家,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逝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节选 ) 这是李商隐曾经愤懑时妻子劝他把心态放平,感于妻子的体贴和聪慧,写的一首诗。今后再也没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安慰自己的失意了。
之后,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他发出邀请,李商隐便到西南的四川做判官。在这里将近五年,远离是非,宁静安稳,疲惫的心灵终于找到一个停歇的港湾。之后柳仲郢任满入京,李商隐追随左右,被安排盐铁推官,品级虽低但待遇丰厚还远离朝堂是非。如他自己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安稳平淡的生活来的太晚,又消逝的太快,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继曾祖,祖父,父亲之后也早早夭亡了,享年仅45岁。
(五)一生缺爱,寄深情于诗词
李商隐的一生很像日本电影中被嫌弃的松子,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和抛弃,只能不断追逐温暖,寻找依赖。寻寻觅觅,李商隐在令狐楚,王茂元,郑亚,卢弘正,柳仲郢…这些前辈身上寻找的不仅是青睐赞许,前途命运,更像童年缺失的那份父爱。
还好唐朝人们喜爱写诗,他的愤闷,他的抑郁,他的不得志,他的才情有抒发之地。既然说什么都会被骂,那就寻找最生僻隐晦的故事,把心事写到含蓄又朦胧的境界,大家都捉摸不透,总不会再被攻击吧。他留下了最荡气回肠的诗歌,终其一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