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班昭为东汉初年人物。初闻班昭二字,或许还有一些人觉得很是生疏,但她的家人,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她的父亲班彪,是一位才学过人的名士,仅仅生逢两汉交替之乱世,未能一展所长。其人生首要的工作,是编撰一部司马迁《史记》之后的史学巨作,终身完结六十余篇,是为后来班固著述《汉书》的根底。其实班氏宗族,本就是一个书香门第,从西汉中期开始,就以学识为家业根基地点。书卷之气,熏陶出来的是一个个才德兼备的子孙。
她自幼便受到了来自于家父班彪的良好教训,在这些真实掌握了智慧的人那里,是不会有一般腐儒之男女偏见的。班昭后来嫁给了一位名叫曹世叔的人,此人史料简直没有什么记载,从门当户对的逻辑推断,应该也是出自于书香门第。两人婚姻生活美满,育有两子,但不幸的是,在一场瘟疫中,丈夫曹世叔病亡,班昭时年不到三十岁。所以有人劝她改嫁,这在当时不算什么离经叛道的工作,但班昭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她挑选了以守寡的方法度过漫长余生。
在许多人眼中,寡妇是一个不那么好听的词,古今皆然。班昭则从不以此为羞,守寡之后,她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逐渐培养出一种崇高典雅的气质,与其崇高名声,为世人所重。时任东汉皇帝和帝得知后,极为怜惜,因为尚未完全写成的《汉书》,不是班固一个人的史书,更是东汉王朝的一项国家工程,是和帝极为注重的项目。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持续这个工作呢?世人推荐班昭。关于这位才德双全的奇女子,和帝也是早有耳闻,将其召来,言谈举止果然有学者我们之风,和帝遂将续书之事,交与班昭,并让自己的皇后和妃嫔们,以班昭为学习的目标,拜其为师,尊称为“我们”。
和帝离世之后,掌握朝政的邓太后,出于对班昭人品和才学的钦佩,让其参与朝政,帮忙自己。班昭则是敬受命、勤为业,以自己的才学为朝政国务而谋,全无一点借机谋私,更无因此生出野心的迹象。和帝之后,邓太后操控了朝政,时刻长达十六年。
东汉是一个外戚专权比较严重的朝代,所谓外戚,就是皇后一家人。因为东汉皇帝寿数普遍不长,在其离世之后,尚存的皇后,就会利用自己晋级为“太后”的身份,大肆安插自家人,操控要害机关,达到掌握全国的目的。
在一次国舅爷母亲去世,请求告老还乡时,太后就很为难,向班昭询问解决的办法。班昭也很聪明,先是表彰太后陛下的英明,然后自己再说出想法,自古以孝治天下,您应该批准国舅爷的辞呈,准许他回家守孝,既能为您尽一份孝心,还能留下忠孝的美名。太后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允许国舅爷辞官回乡了。
班昭在14岁的时候,就出嫁了,可惜丈夫早逝,但是她恪守妇道,一生没有再嫁,循规蹈矩的生活,成为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后来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班昭为了规范女子的行为,遵守妇道,孝敬父母,她亲自编写了一本书,叫做《女诫》。
在书中提倡三从四德,女子出嫁以后,就要遵守妇道,听从丈夫的命令。在家庭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需要管理家务,生儿育女,为男人服务,为家族延续香火就可以。其余的仕途经商,歪心思就别多想了。
这本《女诫》里的条条框框,成为后世女子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中国女性两千多年,使得古代的女子地位卑微,无权无势,这种传统的恪守妇道思想在古代女性心中刻下深深地烙印,古代的女子没有自由,也没有经济的独立,只能依附于男人,沦为附庸品,这样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因为这本书,还有班昭一生循规蹈矩的行为,桎梏了后世女子两千多年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