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韩信不得志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甚至还从别人的胯下钻过,按说韩信是武将,怎么也不可能受这种屈辱吧,可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居然没有杀了此人报当年的胯下之辱,还在当了官之后,也没有找这个人报仇,还封了官,这是为什么呢?下边咱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韩信(?—前196)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布衣贫民出身。他年轻时并没有什么名气,行为放纵不拘小节,又不会种地、不会做生意,因此生活无着,平时只能在别人家里混吃混喝,乡亲们都有点讨厌他。他最常去的就是一个“南昌亭长”(类似于汉高祖刘邦曾做过的“泗水亭长”,是秦朝地方上最基层的小吏)家,曾一连吃了好几个月的“白食”。亭长的妻子不悦,最终想出一个办法,在清晨很早的时候就把饭做好、吃完,等到了饭点韩信晃晃悠悠来吃早饭的时候,却什么吃的也没有了。韩信也就知道她不待见自己,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从此再不上他们家去了。
韩信什么谋生的手段都不会,到别人家去蹭饭又遭受冷遇,于是干脆来到护城河边钓鱼—这样既不用看人脸色,又可以解馋充饥。但不知是护城河的鱼比较少,还是韩信钓鱼的水平不佳,好久都不见有鱼上钩。护城河边上经常会有大妈大婶来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位大婶见韩信面黄肌瘦地坐在那里钓鱼,却总也不见有收获,怪可怜的,于是就把自己带的饭递给他吃,这样一连接济了他好几十天。韩信非常高兴,就对大婶说,我将来一定好好回报您。大婶却很生气地说,你身为大丈夫却不能自己谋生吃饭,我是看你并非等闲之辈才帮助你的,难道贪图你的回报吗?韩信听了大婶的话,有所醒悟。
淮阴有集市,是贩夫走卒屠户等聚居的地方,常有一些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小混混、古惑仔等,在市上游走打闹。在那个时候,都喜欢佩戴刀剑,韩信也不例外,天天这样抱着宝刀在街上走,总有人看不惯他。这不,镇上有一个砍肉的家伙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天天杀猪砍肉,也没这样子抱着刀在街上走来走去啊!
这天,看着韩信又一个很屌的样子从街头上过来了。这屠夫把手中的活一放,把韩信拦住在街道中央。用很凶狠的眼光看着韩信,很是挑衅。韩信不理他,侧着身子让着这屠夫过去了。哪知道这屠夫很不尽兴,见韩信不理。转过身去赶到韩信的面前,再次拦住他,口里骂韩信:“你这小子,天天抱着个刀给自己壮胆,这大街上谁不知道你是个贫困的胆小鬼呢?”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的,胆子却那么小,你要有本事的话,就用你手中的剑刺我,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二话没说,真的钻了过去,史称“胯下之辱。”
后来项梁在吴地(今江苏苏州)起义,来到淮阴附近要渡淮水,韩信便仗剑从军跟随项梁,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他曾多次给项羽出主意,但都得不到采用。在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他投奔了刘邦。在刘邦营中,韩信几经曲折,终于得到了重用,在萧何的鼎力举荐之下被封为“大将军”。他屡出奇谋、攻城略地,在刘邦与项羽对决的楚汉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封为“齐王”。在双方最后决定胜败阶段,可以说韩信倾向于谁,谁便可以得到最终胜利。当时有谋士劝说韩信背叛汉王投靠楚王,也有人劝他干脆三分天下自占其一,但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没有背叛他,而是辅助他在垓下打败了项羽。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其故乡淮阴正在他的管辖之下。
韩信荣归故里之后,首先找到当年接济过他的大婶,赏赐了千金;而只给了那位南昌亭长一百钱;又把曾经侮辱过他的屠夫召来,让他做了“中尉”(掌管都城治安的军官)。这韩信没有与屠夫冲突,也是因为韩信就一个人,干不过他们,俗话说得好,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这其实也说明了韩信并不笨,只是看清了当时的状况。没有为逞一时之勇把人杀掉,才有了后来实现自己抱负的一天—这样,监狱中少了一个冲动的犯人,而历史上则出现了一位“国士无双”的千古名帅。
至于韩信后来没有找屠夫报仇,只能说明韩信的胸襟很广,不和小人计较,封他官是因为,韩信真的感谢他,如果没有让韩信遇到这点挫折,韩信不见得会成功,从韩信后边的结局看,如果前期没有更好的隐忍的话,没准在项羽手里,太过嚣张,早就被项羽宰了,根本不可能遇见刘邦,所以,韩信看得很明白,所以还是比较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