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就是说不同于其他王朝,特别是跟那个软弱无能的宋朝不同,东汉的灭亡是由于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导致内部严重的军阀割据。要知道,作为一个集权国家,最怕的就是纲纪废弛。汉王朝自创建到末期,长达190多年,虽说有外戚宦官的祸乱,后期又有黄巾暴乱,但基本还能维持。在经过十常侍之乱后,外戚何进被杀,盘踞多年的宦官集团也被铲除干净,朝中还有像卢植,王允,曹操等多位能臣,正是个图治的好机。那么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呢?
在政治上,东汉王朝自从第四位皇帝汉和帝肇即位开始(公元88年),即位的皇帝往往都是年幼的孩子,东汉王朝就此进入了外戚与宦官轮流干政专权的局面,再加上汉桓帝汉灵帝等皇帝公开卖官鬻爵昏庸无道,东汉王朝的中后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后来刘焉建议将各州的刺史改成州牧,增加地方权力,让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经济上,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帝国的一大特点,他们世代为官,又手握了大量的金钱和田地,他们依靠权势恃强凌弱欺凌百姓,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老百姓们被迫将手里的田地卖给了豪强地主,但随后百姓们就面临着无地可种的局面,只能无奈再去租种豪强地主的土地,老百姓向豪强地主缴纳地租而不向朝廷缴税了。久而久之,东汉帝国的赋税收入日渐衰微,但豪强地主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这就为后来东汉朝廷无力镇压黄巾起义埋下祸根。
在军事上,募兵制度给地方豪强和官吏造成武装割据局面提供了便利条件。拥有大量金钱土地的豪强地主正是通过募兵制度才得以招兵买马拥兵自重。
最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在184年爆发了以张角兄弟为首的黄巾起义。政治黑暗腐败,朝廷财力空虚的东汉王朝其实早已病入膏肓,哪里还有力气镇压起义,东汉王朝无奈只能发动各州郡长官和已经掌握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豪强地主通过募兵制度招募军队去镇压农民起义。就这样,各路英雄豪杰趁此机会大肆招兵买马共同镇压起义,很快起义被镇压了。而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出现了诸侯割据的苗头,但是东汉王朝的最高权力中枢显然没有从这场农民起义风暴中得到警醒,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与宦官“十常侍”集团依旧继续为了权势寸土必争你死我活最后两败俱伤。
如果说黄巾起义后,东汉帝国出现了诸侯割据的苗头,那么接下来的这个人则完全将群雄割据的局面推向了高潮,这个人就是董卓。为消灭宦官势力,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召董卓率军进京,然而,何进还没见到董卓就被宦官们杀死一命呜呼,随后董卓才进入洛阳执掌朝政。为了讨伐董卓的暴政,刚刚镇压了农民起义的各路诸侯再次集结成立联盟讨伐董卓。然而,在这个联盟里,恐怕只有曹操和孙坚实实在在地讨伐董卓。而更多的人则按兵不动不思进取。声势浩大的联盟其实是同床异梦各环鬼胎的一盘散沙乌合之众,结果就是董卓没有被消灭,而这个诸侯联盟也不了了之了。后来残暴的董卓还是被吕布等人诛杀。而早已经手握兵权的各诸侯便拥兵自重,东汉帝国由此进入了群雄割据诸侯兼并的形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