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每每读起此诗,不禁对有沉鱼之貌的西施神慕不已。历代皆认为西子是越国破吴的功臣,难免有时疏忽了幕后功臣——寻访并献上西施的范蠡。
范蠡效力于越王时屡建奇功,他献上十年将息,十年备战并建议以女色磨灭吴王雄心之计,令勾践卧薪尝胆而东山再起大破吴国。
至大功告成时,他洞知勾践其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于是抛下高官厚禄,飘然远引。聚财无数,后因声名日胜,恐为越王使者所觅见,故而舍弃家财,入齐以制陶为业,又迅速致富,世人尊称其为“陶朱公”。
观范蠡一生,功成名遂身退,且身退后仍享大富贵而不衰,他的立身处世之道不可谓不成功,实让后人敬佩不已。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一代名臣诸葛孔明。
诸葛亮躬耕于卧龙岗上时,曾有过择主的熟虑,但其时其兄诸葛谨已于东吴得官,其弟也于曹魏任职,故而其细想后入刘备幕中。自此如龙入大海,展其所长,让天下英豪为之侧目。只惜其忽视了一 点,这就是自古未有不得中原而能致天下者,故只能困于西蜀锢于一地,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虽然其赢得身前身后名,也难免让人扼腕叹息其功之不遂。
纵观范蠡与孔明所事之君王,皆不具天子之质,所具之资皆不足以吞食天下。二人于此皆同,且都立下赫赫功勋,而之惜一人洞明时世激流勇退,得享人生之恬静;而一人为之遇之恩与君臣之义所囿,而身不得自由,不能功成身退,复为陇亩之民得享耕读之乐,兹可叹矣。虽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但为名利所困而使身不得自由,岂非大错?
故人生在世,不可于世无用,亦不可为世间名利所困,甚至自甘为名利所困。所谓“功成名退,天之道也”。读二人事,可知立身处世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