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算无遗策的谋士,晚年却被人诬告谋反;他是一位屡立战功的将军,最后却主动交出兵权。在汉末三国时期那风云起伏、变幻莫测的岁月里,他也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主人公---程昱。
早年片段
程昱(141---220),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人,原名程立,身高八尺三寸(约1。9米),“美须髯”(1),属兖州豪族。 黄巾起义之时,东阿县丞王度响应黄巾,放火烧毁仓库,造成东阿的严重混乱。县令吓得翻墙逃走,县吏和城中的百姓都逃到了城东的渠丘山上。程昱派人返回城中探察,发现王度已经撤出县城,在城西五、六里的地方驻扎。他便同县中的豪族薛房等人商量:“王度占领县城而不敢据守,说明他的实力并不可怕,只是想掠夺一些财物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县令,利用东阿县城城高墙厚,又多粮食的有利条件,共同坚守,击败王度必定指日可待。”但是官吏和百姓们都担心城里不安全而拒绝返回。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程昱立刻想出了一条妙计:秘密派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帜,特意让官吏和百姓们看到,并谎称王度的兵士前来攻击。程昱这一计策果然奏效。官吏和百姓随即一起下山进城,不久便找到县令一起守城。后来王度再度攻城时,程昱率官吏和百姓将其击败,东阿由此得以保全。程昱人生的第一次谋划也以胜利而告终,由此,程昱的名气也迅速得到了提高。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为州吏,被程昱拒绝。 献帝初平年间,随着汉末局势的进一步混乱,兖州已经成为各大割据势力争夺的焦点。当时最大的两股势力----袁绍集团和公孙瓒集团都想染指兖州:袁绍的妻子就住在兖州,公孙瓒在兖州也有驻军。而时任兖州刺史得刘岱想在夹缝中求生存,采用的是两头都不得罪的政策,“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瓚和亲”。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两大集团发生冲突,双方都想把兖州纳入自己的阵营,都在威逼刘岱。刘岱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别驾王彧提醒刘岱说:“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刘岱便召见程昱,请程昱为他出谋划策。程昱建议刘岱应该站在袁绍一边,并准确的得出“夫公孙瓚,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的正确结论。于是,刘岱选择了袁绍而拒绝了公孙瓒。果然不久公孙瓒就被袁绍所破。刘岱为此表奏程昱为骑都尉,而程昱借口有病再次拒绝。 如何看待程昱两次拒绝刘岱的两次召辟呢?虽然我们从史料中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但是从汉末三国时期曾广泛出现的“臣亦择君”的现象推断,傅开镜先生的分析或许代表了程昱的心态:“一部分有志之士对眼前的一方之主不满意,隐居或寓居一方,等待明主的出现,而再求闻达”(2)。不过很快,程昱心目中的明主便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兖州时光
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由于黄巾再次在兖州作乱并杀死刺史刘岱,陈宫和兖州部分官吏迎接曹操进入兖州。曹操入兖之后不久便征召程昱,程昱并没有像两次对待刘岱那样一口回绝,而是立刻就答应了。程昱此举令一些乡人大惑不解。程昱也不做解释,只是笑而不答。也许,这时的程昱意识到已经找到了心仪已久的明主,自己的人生即将迈入崭新的一页。而曹操在与程昱交谈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一流的人才,随即任命程昱为寿张(今山东寿张)令。从此,“魏武创业始于此”(3),而程昱也很快在兖州吏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不过程昱怎么也没有想到,不久以后他也即将开始面临自己最为艰险也最为辉煌的兖州保卫战。 献帝兴平元年(公开194年),由于曹操不断制造兖州部分士人的矛盾(4),终于导致以张邈、陈宫为首的兖州士人连同吕布、豫州刺史郭贡的叛乱。当时的曹操的形势非常危急,张邈、陈宫这次叛乱是计划周密的,而且很有针对性。兖州本身反叛势力的主要任务是鼓动各郡叛乱,制造混乱。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他们是充分意识到了曹操当时的强大,并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应付的: 1。兖州本身的反叛势力。“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5)”、“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但是,这股本地的力量是不足以对付曹操的。所以,他们由西、南两个方向寻求了强援。 2。吕布并州军事集团的支援:“(张邈、陈宫)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6)。 3。豫州刺史郭贡的支援:“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7)。 这一系列的举动真可说是有组织、有准备,既有围点,又有打援,成效非常明显。一方面曹操的主力部队远在徐州正同陶谦作战,难以在短期中回援;另一方面在张邈等人的煽动下,兖州几乎尽落敌手,“唯鄄城、范、东阿三地不动”,而当时程昱与荀彧都留守在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局,程昱沉着镇定,准备迅速赶回东阿迎战。 在经过范县(今河南范县)时,程昱了解到范县县令靳允母弟妻子都被吕布俘获,叛将汜嶷已在范县劝降,为坚定靳允的信念,程昱不顾个人安危,进城劝阻靳允。程昱说:“现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其中必定会有一位平定战乱、安定天下之人,这是任何一个智者都应该认真对比、仔细选择的。得明主者昌,失明主者亡。陈宫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而诸城响应,似乎能有所作为。然而据您观察,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吕布为人粗暴而很少与人亲近,又刚愎无礼,只是仰仗匹夫之勇而已。陈宫等人与他联合,只是互相利用,不会奉吕布为主,因此,他们虽然兵多,但终究难有所成。曹操智慧谋略盖世,天命所归。您一定要坚守范县,我守东阿,就可以立下田单恢复齐国那样的大功。这样,难道不比你违背忠义去跟随恶人,结果母子都被杀死要好吗?请您好好考虑!”程昱的一番话坚定了靳允守城的信念。用伏兵将汜嶷刺杀,保证了范县的安全。 在稳定了范县的局势以后,程昱又迅速派遣了一支骑兵守住仓亭津渡口,阻挡了陈宫军队的进攻。在布置好这些地区的防务之后,程昱终于赶回了东阿。此时,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军民拒城坚守。除此之外,程昱又与兖州从事薛悌协谋,同心协力,终于抵御住叛军的猛烈进攻,守住三城。在程昱等人的努力下,曹操得到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回援,终于解了兖州之围,保证了曹魏集团的第一块根据地。曹操归来之后见到程昱,激动地拉着程昱的手说:“若非你的努力,我将无家可归了!”并上举荐程昱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相,驻守范县(8)。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程昱为曹操保留了仅有的根据地,那么曹操集团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同年,曹操和吕布为争夺兖州反复交战,曹操一方有些筋疲力尽,军中粮食匮乏,程昱强取县中粮食,并夹杂了很多人肉脯,作为曹军的军粮供应了三天。这时袁绍想趁火打劫,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 十分明显,袁绍乘曹操失去兖州的时机,要胁曹操将家属迁居到邺城,表面上是置于袁绍的保护之下,实际则是作为人质,借以达到完全控制曹操的目的,使之从属于如韩信或彭越那样的部将地位(9)。 而此时的曹操眼见兖州新失,军粮将尽,答应了袁绍要求。程昱闻听此事,立刻向曹操进行了一番透彻的分析和建议:“ 我觉得大概将军是临事畏惧,不然,为什么考虑如此不周?!袁绍占有燕、赵地区,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他的能力却达不到这种水平。将军自以为能在他手下做事吗?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以当他的韩信、彭越吗?如今兖州虽已残破,还有三城控制在您的手中,能战之士不下万人,凭将军之神武,再加上荀彧和我这班手下齐心协力,就可以成就霸王之业,请将军重新考虑!”
于是,曹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和吕布交锋,并最后取得了胜利。曹操任命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在兖州的这场争夺战中,程昱的表现堪称完美。几十年后,曹操想起当年兖州的战事,记忆犹新,深有感触地对程昱说到:“当年如果没有采纳你的意见,我怎么会有今天啊!” 后世的研究者对于程昱的表现评价都很高。王蕊认为:“东郡程昱在平叛中功居首位”(10);张大可先生认为:“程昱认定曹操是一代明主,以身相许,尽力辅佐,故能在曹操处境困难、意志沮丧之时,清醒地替他分析形势,保持独立,建王霸之业(11)”。他同时认为:“程昱在曹操势力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12)。
征战岁月
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献帝至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实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目标,这是得程昱被任命为尚书一职。不久,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奔曹操。程昱认为““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13)”。但是遭到曹操的拒绝;不仅如此,到了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还派遣刘备迎击袁术。这时,程昱和郭家再次规劝曹操“刘备不可纵”(14)。曹操终于醒悟,但是追之不及。后来的事实的发展也印证了程昱意见的正确性,刘备来到徐州,就斩杀了刺史车胄,反叛曹操。自此,曹操多了一个终生对敌的对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对手,曹操终其一生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大业,给曹操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也许是因为出于对拒绝程昱正确建议的悔意,不久,曹操升任程昱为振威将军。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之间的大规模的冲突---官渡之战正是展开,这时的程昱正率领七百士兵镇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也就凭着这七百士兵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空城计”,这或许是三国时代出现最早的也是最真实的“空城计”的记载了。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当时,程昱镇守鄄城,出于袁绍进攻的曹操的必经之地。曹操见程昱兵力薄弱,而袁绍的进攻又迫在眉睫,想派遣两千士兵增援鄄城。面对自己人生中第二次的危难局面,程昱临危不惧,拒绝了曹操增兵的好意。程昱说:“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披靡。他若见鄄城兵少,必然因为藐视而不会进攻。但如果增加了士兵,袁绍就不得不进攻了,其结果是攻之必克,与其这样,还不如请您维持现状。” 曹操见状,采纳了程昱的建议。其结果也不出程昱所料,袁绍得知程昱兵少,果然不会进攻。事后,曹操在贾诩面前称赞程昱:“程昱胆量,超过了古代勇士孟贲、夏育。” 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故。程昱立即随同曹操投入到征讨袁绍残余势力------袁谭、袁尚集团的战斗中。程昱网罗了一群隐藏的亡命之徒,得到精兵数千,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 后来,曹操派遣程昱和李典一起负责运输军粮。当时袁尚任命的魏郡(今河北磁县南)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水路交通。此时曹操命令二人改由陆路进行运输。而程昱和李典都觉得曹操的命令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们认为高蕃的军队依仗的只有黄河天险,其军队既缺少甲胄又有懈怠之心,如果此时主动发起进攻,“击之必克”(15)。因此程、李二人依然率军北渡黄河,大败高蕃的军队,打通了军粮的通道。 在整个官渡之战时期,程昱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他每一次出现,都能为曹魏集团出色的完成任务。因此,官渡之战结束后,程昱被升任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夺取荆州,大败宿敌刘备,刘备逃奔孙权。当时曹操手下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孙权不会和刘备联合,而会杀掉刘备,屈服于曹操,唯有程昱独具慧眼,认为孙权必将与刘备联合。他认为:“孙权在位时间不长,尚未树立足够的威望,而曹公早年成名于天下,刚刚又夺得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小有谋略,但却不足以单独抵御曹公。刘备的情况就不一样。刘备素有英名,手下的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孙权一定会利用刘备的这些有利条件来对付我们。但是等到刘备羽翼丰满,孙权就算想杀刘备,也是不可能了。” 历史的发展和程昱的预测有着惊人的相似。孙权果然和刘备联合,共同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使得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从此化为泡影。不仅如此,刘备的势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除曹操、孙权之外的另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集团,并最终夺取益州,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马超、韩遂等西北军阀拥兵10余万叛曹,曹操亲率大军征讨。此时的程昱已经是七十一岁高龄,曹操便留下程昱参与军事,辅佐曹丕。同年田银、苏伯等人在河间(今河北献县)谋反,曹丕派遣将军贾信率军讨伐。不久,叛军有一千余人请降。贾信派人征求曹丕的意见。按照以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规定,很多人认为这些叛军应该全部处死。但程昱却不同意这样做。程昱对众人说:“围而后降者不赦,是在以前战乱时期所采用的一种临时应变策略。现在天下大致平定,而且又在国境范围之内,不能随便杀戮;即使要杀,也应该首先向曹公报告。”然后,程昱又专门建议曹丕立即派人向曹操报告,曹操果然下令赦免了这批叛军。后来,曹操听说了程昱的建议后非常高兴,当面称赞程昱:“你不仅精通军事策略,还善于处理别人父子之间的关系。”
自此,程昱的征战岁月已经告一段落,是年他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
晚年风云
年事已高的程昱,虽然离开了他所擅长的沙场,但是仍然活跃在曹魏的政坛。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程昱还和曹魏的众多大臣一起共同规劝曹操担任魏公。按说,程昱的晚年生活应该是比较平静而太平的。不过恰恰在这一段时间里,在程昱身上却发生了几件蹊跷事,让程昱最后的人生路上多少留下了一些阴影。 首先是在程昱的晚年,出现了令人听来瞠目结舌的事情:有人向曹操诬告程昱谋反,虽然事后曹操并没有听信诬告者的谎言,反倒是给了程昱更加优厚的赏赐和待遇,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却有些耐人寻味:要知道程昱可是从曹魏集团草创开始就跟随曹操一起南征北战的有功之臣,有谁会没事找事,冒这么大的风险来诬告呢?这可是夷三族的不赦之罪呀!虽然程昱性格刚毅暴戾,得罪过不少同僚,但是这也不足以被同僚以谋反罪为由来打击呀!这个诬告者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以笔者愚见,估计诬告者很可能是利用了建安末年发生的叛乱事件,蓄意嫁祸。这也至少说明了程昱在曹魏集团得地位有不怎么稳定的迹象。 然后是在一次族人大摆宴席的过程中,程昱突然对众人说:“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于是程昱上表辞官并归还兵权并从此闭门不出,这又是一件比较蹊跷的事情,而且从史料来看,程昱也并未做到这一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程昱的退休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吗?对于这个问题,近代卢弼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其见至高,与刘子扬同一善全身者也”(16)。谭良啸先生则推测:“
因为曹操没有把谋士敬为王者之师,而是君临其上,隶皂使之,荀彧的悲剧结局,十分典型。程昱加之个性倔强,更是如履薄冰,所以他效张子房之隐退”(17)。 程昱辞官交兵,似乎不想再理世事、准备安度晚年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曹操称王之后,他又担任了卫尉的职务,这已经是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后的事情了。离程昱离开人世也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了。不料这时在程昱身上又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怪事:程昱和朝廷新贵、时任中尉邢贞为争夺仪仗和随从而发生言语冲突,结果直接闹到了魏王曹操那里。也许是因为程昱性格刚毅暴戾的缘故,他对于此事耿耿于怀,不依不饶。据说程昱在曹操面前仪态尽失,“(程)昱於魏武前忿争,声气忿高,边人掐之乃止”(18)。这回曹操没有给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任何的面子,其结果是单单就把程昱免职了,使得程昱颜面全失。我们难以想象这个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当时是什么心情了,更加无法想象他是如何怀着这种极度郁闷的心情度过人生这最后的五年时光了。 直到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程昱这个为曹魏集团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人再次被曹丕记起,恢复了他的卫尉的职务,晋封安乡侯,增加食邑三百户,连同之前的共八百户。不久曹丕打算封程昱为三公,可惜程昱不久便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岁。 得到程昱去世的消息,曹丕“为(之)流涕”,追赠程昱车骑将军,谥号肃侯,其子程武继承爵位。 虽然曹丕在程昱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平反昭雪,复官进爵,但对于这个不久于人世的老者来说,这份荣耀显然来得太晚了点。不过,程昱总算看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曹魏帝国的诞生,心里多少也应该感到一丝安慰吧。
总结
三国时人及后人对程昱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兖州别驾王彧评价早年的程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曹操认为他“卿当终为吾腹心”并认为““程昱之胆,过于贲、育。”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程昱时说:“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同时他还把当时蜀汉的著名谋士法正归为同类的杰出人物;李景星则认为程昱“魏之谋主,前后筹画,算无遗策,魏得诸人,如虎附翼,更无敌矣”(19)。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位出色的三国谋士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 作为后汉三国时期的杰出士人,程昱目光敏锐、行动迅速。既不像荀彧、郭嘉等人一样经过摸索之后才找到心目中的明主曹操,也不像诸葛亮一样要等待刘备三顾茅庐方肯出山相助。而是在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就投奔了终身可以依托的明主。 第二,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终生幕僚,程昱和曹操在长达几十年的沙场鏖战之中,配合默契。曹操在对程昱的使用上,可说把程昱的谋略才能发挥到了极致。而程昱则是用终身为之驱驰来报答曹操。在沙场之上可说是算无遗策,韬略过人,不愧为世之奇士。终其缘由,正如清代赵翼所言:“程昱為操畫策,人所不知,操一一表明之,絕不攘為已有,此固已足令人心死”(20)。这种良好的君臣关系,为曹操的整个文臣武将群体树立了一个榜样,既造就了程昱,也成就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宏愿的实现。对于曹魏集团的草创、发展、壮大,乃至曹魏帝国的建立,程昱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三,程昱其刚毅暴戾的性格不足称道。这种性格对于他在凶险异常的曹魏政坛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得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中力不从心,如履薄冰,虽然早年风采逼人,但是在其晚年,程昱并无闪光之处,留给世人的只有孤独、沧桑的背影。 终其一生,程昱在紧急关头的沉着、冷静、机智是足以令人称道的。而其刚毅暴戾的性格当为后世者鉴。
-----------------------------------------------------------
(1) 见陈寿《三国志·程昱传》,岳麓书社2005年7月版,以下未标注出处者,皆引此传
(2) 见《理论界》2008年第4期
(3) 司马光《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华书局6月版
(4) 详见拙文“从挚友到仇敌----曹操张邈反目缘由初探”
(5) 见《三国志·荀彧传》
(6) 见《三国志·吕布传》
(7) 见《三国志·荀彧传》
(8) 在这之后,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程昱小时候经常梦见自己登上上泰山,两手捧日。程昱自觉怪异,曾向荀彧谈及。程昱保全三城之后,荀彧将程昱的梦告诉曹操。曹操说:你必将成为我的心腹。”便将其由程立更名为程昱---见陈寿《三国志·程昱传》注引《魏略》。
(9) 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10) 王蕊《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9月版
(11) 张大可《三国史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2) 同上
(13) 见《三国志·武帝纪》
(14) 同上
(15) 见《三国志·李典传》
(16)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
(17) 张大可、谭良啸等著《三国人物新传》,华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8) 梁代萧统《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版
(19) 李景星《四史评议》,岳麓书社1986年11月版
(20) 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