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三十年的英名一朝尽,失落的将星—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真正的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汉中这块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幸的成为了曹操为他人定制的嫁衣;这一年,刘备这个昔日的“织席贩履”小儿,在他头顶上却缓缓升起了一股天子之气;这一年,那个至今仍被我们奉为神明的“关二爷”,在潇洒的书写完那首忠义之歌后也悄然的离开了;这一年,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忆。当然,还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昔日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黄巾起义”在此刻依旧没有画上句号,数十万青州黄巾浩浩荡荡的涌入兖州这个地方。很不幸,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的这次会战中丧生了。面对着“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并略显被动的局势,于是,济北相鲍信等人便推举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领兖州牧,率众抗击黄巾。

曹操的加入,使战局迅速产生了改观,胜利的天平开始了倾斜。同年间,黄巾军主力在寿张东部被击破。依旧是不幸,那位史称“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的鲍信为此次胜利付出了横尸沙场的惨痛代价。曹操一路追击黄巾直至济北,冬季,黄巾军的意志彻底崩溃,曹操大度的接受了这近三十万黄巾军的投降。自此,一支由青州黄巾降卒中的精锐组成的军队出现在曹操帐下——“青州兵”。

兖州的平叛,使曹操的拥有了“霸王之业”的根基。而刘岱、鲍信的不幸阵亡,也使曹操顺利收编了他们手中的部队。然而,在历史的记录上,这些,终究不是故事的重点……

在顺利占据兖州之地后,曹操集团,开始迅速踏上了崛起的路途。一日,将军王朗向曹操举荐了时任都伯一职的泰山钜平人于禁。“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这就是陈寿笔下的文字,有些夸张,但是,这并非在开玩笑。

同曹操面视的结果十分理想,于禁连升三级,被任命为军司马。不久,于禁便开始了新的戎马生涯。讨吕布于濮阳,破高雅与须昌,围张超于雍丘,斩刘辟于版梁。这就是于禁用他那杆锋利的长枪所书写下的一部分辉煌功绩。于是,为了显示自己“惜才如命”的嗜好,英勇善战的于禁被曹操拜为了平虏校尉。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出兵讨伐张绣,由于实力的悬殊,无奈的张绣只得兵败投降。同年间,生性好色的曹操渐渐开始与张济之妻邹氏打的火热。一怒之下,张绣决定反叛。宛城一役,曹操为自己的这段风流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大将典韦均在战事中遇害。面对眼前的困境,曹操,这位乱世中的王者,似乎也开始了少有的忏悔……

按照历史所遗留下的规律,故事进行到这里,总会有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出现挽狂澜于既倒。于是,英勇善战的于禁便跟随历史的召唤登场了。

依靠着手下那数百忠勇之士,于禁在平息了趁机肆意劫掠“青州兵”后,有条不紊的回到了曹操身边。张绣的追击,随之嘎然而止。此刻,曹操彻底的被折服了,一种接近于崇拜的感觉由然而生。抬起头,凝视眼前这位相貌平平的将军。一副称不上伟岸的身躯,一双略显平淡的眼神,然而,他却散发着足以令对手产生恐惧的沉着和冷静。曹操,他的内心开始了狂喜。“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这就是曹操送给于禁的一份令人羡慕甚至嫉妒的礼物。当然,还有那个令人怀念的称号——益寿亭侯。

建安四年(199年),不可一世的袁绍将官渡之战的序幕缓缓拉开。为了尽快消灭这个狂妄的对手,曹操便决定出兵征讨,并拜于禁为先锋。战事的进度十分不理想,袁绍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成为了初期主题,犹豫的袁绍始终不肯向曹操正式的打响第一枪。百般无聊之下,曹操索性将对手独自留在了战场上,竟率军自回许昌讨伐此时已在徐州叛变的刘备。临行前,曹操特意将战线托付给了那个沉着冷静的于禁。

带着步卒二千人和曹操的信任,于禁坚守着延津这个地方。袁绍发起了疯狂的进攻,然而,这对于久经沙场的于禁没有任何力度,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逐渐形成在袁绍眼前。随后,于禁与乐进等将率兵五千,“击绍别营”。一场惨痛的打击,留下的只有史书上那“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惊人的记录。于禁,再次用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征服了曹操。不久,曹操再次回到了官渡,战事的结局在那刻随之失去了应有的悬念。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此时的于禁已用他那的无懈可击的忠诚和才华使故事近乎了完美。然而,历史,这位不负责任的家伙,它总是喜欢在这完美的时刻随意的划上一笔……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一个难以忘却的季节。至少,于禁一直这么认为。

五月,曹仁被围困樊城。收到前方探子回报的军情后,曹操略微看了帐下的诸将士,无奈的他,开始不停的摇着头。“关二爷”的威震华夏,让众人体会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时间过的很快,眼前的困境,终于让那个与曹操相识近三十年的友人站了出来。没有多说什么,曹操只是会意的向他笑了笑。此时,曹操没有怀疑眼前这位故人战胜对手的能力,更谈不上怀疑他的忠诚。

于禁,字文则,左将军,益寿亭侯。就这样,背负着那三十年的信任和友情,迈着阔步的于禁,踏上了这最后的征途。然而……

一场大水,犹如上个世纪末那场在中国长江全流域所爆发的特大洪水般,瞬间便将所有美好的记忆冲垮了。在这不期而遇的滔滔洪水面前,于禁,这位当时足以成为世人争相膜拜的名将,却在刹那之间突然丧失了一个战将所应有的斗志。在洪水来临的那刻,于禁肉袒出降。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英名在这场大水中灰飞烟灭。一切,似乎到了结束的时刻……

于禁出降的那一夜,曹操十分伤心,他始终无法理解于禁的行迹为何会如此的判若两端。于是,他留下更为伤心的一句话——“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邪!”

不久,这场大水的另一个主角,也就是那位智勇双全的“关二爷”。孤傲的他在写下了那段千古留名的水淹七军后,转瞬之间便又在仓皇之中被孙权袭杀了。此时,早已须发皓白的于禁作为俘虏幸运的获救了,迈着蹒跚步子,于禁走出了那个阴暗潮湿的房间。

为了讨好曹魏,孙权给足了于禁面子,让他在路上与自己并驾齐驱。然而,面对着不时爆发出的嘲讽声和虞翻那羞辱性的恶语,于禁,始终无法像当初那样自信的抬起头来。

讽刺的一幕,神情颓败的于禁被敌国的吕蒙送回了魏国。此时,迎接于禁的早已不在是那个相识三十年的孟德了。文帝曹丕的表情很友善,感人的几句安慰,似乎让人感受到了他那份与其父同样恢弘的气度。然而,随着那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出现,曹丕的真面目表露无遗。于禁,终于倒在了无尽的羞愧面前……

一场大水,成就了很多人,同时,它也葬送了很多人。悲情的历史年代,不再需要任何煽情的艺术和点缀,历史的悲壮和残缺之美已足以让我们记住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当然,还有那一段三十年的英名……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