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红楼人物探秘:为什么贾元春二十出头被赐自尽

一、元春年龄:应比宝玉大七八岁较为合适

红楼人物年龄,历来是一大头疼难题。此处写元春与宝玉入宫前【“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此时妙玉十八岁,元春想必与秦可卿、王熙凤同龄,贾蓉一十六岁,可卿必不很老;王熙凤应该也才二十出头,元春大概也当是二十岁。所谓“二十年来辨是非”,按清制,若元春十五进宫,当指省亲时元春二十岁,已入宫多年矣。此时的宝玉其实已经十五岁左右,五年前十岁,正该是元春授学三五年略有成就的年龄。之前宝玉跟袭人偷试云雨时,应也在这个年龄段。但显然曹雪芹把大家进大观园的年龄改小了。

从常理推断,元春应该比宝玉大七八岁左右,较为合适。如果宝玉四岁受书,则元春当也大概在四岁时开始念书,到十二三岁,则俨然少年老成,可以教养宝玉,且有母子情状。你看宝钗何其博学,宝钗年龄多小?也不过刚到一十五岁,此时还没做十五岁的整生日呢,黛玉就更小了,却也是无所不知。宝玉的哥哥、早逝的贾珠十四岁进学,已经是少年秀才了。是以元春应该是十二三岁,就承担其教养宝玉的责任。待教养宝玉三二年,宝玉也可以有数部书在腹内了。待元春进宫,宝玉仍在成长阶段,尚未长大,是以几年不见,见后元春会说“长大好一截子了”。宝玉长至十四五岁,此时当不满十五岁。元春回家省亲,亦应有二十出头之数。贾府中兴好景不长,省亲后三五年则风雨飘摇,一损俱损,是以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至前八十回书稿完时,尚未薨逝。

以高鹗续书所谓,元春薨逝时年四十三岁,彼时宝玉尚未完婚,完婚出家后贾政言道“哄了老太太一十九年”,可知彼时宝玉才十九岁,则元春至少比宝玉大二十四岁。大二十四岁,还要教宝玉几年书再入宫,则元春入宫时都已经年近三十岁,这是绝不可能的。高鹗续书中元春的年龄,成了一个极大的纰漏。张爱玲曾以为续书人知道曹家的旧事,以至于下笔就情不自禁地写出了元春原型人物的真实年龄,这也是有可能的。假设宝玉的真实原型是甄士隐,那么这个说法是极其可信的。但那是另一回事了--那是曹家旧事,而非红楼本事了--况且曹家旧事也是推理而未必然。这些故事离被塑造出来的贾宝玉形象太远。我认为就从《红楼梦》文本而言,只能按元春进宫大概不大于十五岁来推断,元春比宝玉顶多大七八岁,更小或者更老,都不可能。

二、黛玉诗咏出元春结局:元春不是安然去世,应有变故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元春果然为裙钗之主,这一番改动,切合宝玉身分,所谓“怡红快绿无事忙”,成天只为裙钗脂粉充役忙乎而怡然自得者也。有人指出元春之死,不在宫中,应是葬身兵荒马乱之中。但大清朝并无此等故事,曹家虽逢变故却也无此等惨痛遭遇。但是书中对元春之死多有暗示,如元春省亲时林黛玉的应制诗:

【世外仙园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用典用事譬喻人物,偏好魏晋人物,也是作者旨趣所在,读者不可不察。林黛玉对于作诗,何其精通,并且收养于贾府,对贾府姊妹亲眷,有骨肉之情,眷眷爱慰、祥和之气,洋溢纸面。此诗为应制诗上品,不但合体例,合仪程,也符合林黛玉对贾府、元春的感情。

这一首诗正说的是元春受宠正浓,“五月榴花照宫闱”,一派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景象。“金谷”有人谓黛玉引用石崇绿珠故事,有唐突之意。其实未必。石崇是晋时有名的将军,又有文采风流,正符合贾府这样的出身和贵族风范。石崇后来死于赵王伦的纂位,也与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判词结局若相符合。所谓金谷旧事,很值得一说。唐诗话载,裴令公居守东洛,夜宴半酣索句,次至杨汝士得句曰:“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当时元稹白居易均在座,白居易裂稿废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可见金谷旧事,从来就是“冷淡生活”,是煞风景的。而林黛玉此诗,并非煞元春省亲的风景,而是曹雪芹借黛玉之手,暗示关于红楼梦的故事结局。

金谷旧事最广为人知的典故是孙秀欲夺石崇爱姬绿珠不得,石崇遂因此得罪孙秀被捕下狱赴死,绿竹坠楼以殉石崇。后面第六十四回林黛玉《五美吟》中也曾专咏绿珠此事: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鉴于红楼梦一击两鸣、回应处处的春秋写法,我们也许可以联想,金谷主人石崇将军的尊荣与结局,有可能跟贾府极其关合。林黛玉此诗若以绿珠喻元春,以金谷玉堂喻此时省亲所在,当无不恰。通部红楼中岂有一句虚言、假语?真真假假互隐互见,岂可胜数?黛玉此处“金谷”之谓,无非以金谷盛世指代当今元春受宠贾府中兴;将来虎兕相逢,元春被逼薨逝,亦正如《五美吟》所云“落花犹似坠楼人”了。

前面第二回后已经讲过,虎兕相逢,元春所追随的皇帝薨逝,元春不得已地死于非自愿的裁制,如赐死、赐自尽等。贾元春是虎兕相逢后的失败一方,作为极其受宠的后妃,又是威势赫赫四大家族的势力代表,这恐怕是她难免的悲剧。另外,元妃省亲点戏【第二出《乞巧》】,启功以为暗喻将来贾府势败、元妃之死、黛玉归天、宝玉出家,疑薛家得以保全。庚辰本双行脂砚斋夹批云:【《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些都意味着元春不是安然去世,应有变故。其实只用黛玉之诗,就可以见其意旨,预料到元春绝不会安享天年,薨逝时也就是二十出头,可谓薄命至极。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