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庞统之才干堪比纸上谈兵的马谡与赵括

从文章标题看出,这三位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中理论家,姑且把他们列为理论型的军事家吧!但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这都源自于他们的军事实践没有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很失败。

先从赵括说起,赵括他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军事家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兵法,在其父亲的指点下,其军事理论水平提升很快,到了成年时,与其父进行军事问题的研讨,针对某些问题的争论,其父竟然争辨不过他。当是,朝野上下都把赵括看作是军事天才。但他父亲却对人说,这个儿子不知道战争的险恶,以为战争是轻易而举的小事情,将来若真的上了战场,是要吃大亏的。父亲并叮嘱老婆,不可让儿子当上国家的大将,否则会让国家和军队蒙受损失。

但其父过世后,赵王因长平战局的胶着局面,草率地委任赵括为大将,掌管全国之兵,与秦国军队决战于长平。在长平,由赵括率领的赵军在追击秦军中不慎被白起统率的秦军包围,赵军被围四十多天后,赵括突围时中箭身亡,赵军全部几乎全部被俘,后来全部俘虏被坑杀。

赵括的个人不幸导致了全国全军的灾难,而这个结果简直难以让人置信,与此前赵括在朝野上的影响力大相径庭。于是,日后凡有纸上谈兵者,都被比瑜为赵括。

庞统则是三国时代的享誉一方的名士,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大大的提高了知名度,实际上其在三国时代对蜀汉集团的贡献其实不大,他仅仅参加一场战斗中就身亡了。史书说他是在攻打雒县时中了流矢,不幸遇难。这个记载是很值得商榷的,庞统是军师,不是一员战士,让他去攻城爬墙的而中了流矢,这个可能性不大,让他站在城下较远处的也很难被箭命中。而《三国演义》说他迂回雒县后方,与正面的刘备军前后夹攻敌军,在小路行进中途至落凤坡遇到敌军伏击,而被射死,这反倒可信。现在四川还有白马亭等名胜古迹也佐证了这种说法。

又联系到庞统遇害后,刘备集团在雒县城下呆了一年,可看出刘备集团已无实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从中亦推算到庞统遇伏事件,蜀军兵力损失也不少!

从庞统遇伏中箭一事看,庞统的战场感觉并不算良好,当然他是属于理论型的,不能强求他。但现在他要披挂出征并独立领兵作战,而且是与主帅刘备各领一军,一个迂回敌后,一个正面推进,前后合击敌人。此刻庞统的身份不是谋士了,也不是军师了,而是一员战将。但战场对将军的要求是,无论你是理论型的也好,行伍出身读书不多的,甚至大字不识的也好,只是要求将军一要带好兵,二要完成作战任务。只可惜庞统未能完成此次任务,且自身亦遭到不测。

马谡则是蜀汉集团的智囊人物,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手下第一高参。

当时诸葛亮手下有三大高参,一是留在成都丞相府中的蒋琬,二是马谡,三是杨仪。蒋琬深谋远虑且办事稳重,深得诸葛亮喜欢,而把其留在成都与张裔共代丞相之职,张裔去世后蒋琬则是独立撑起丞相府一切大小事宜,实际上是一位无冕丞相。

杨仪的特点就是办事爽快,一矢中的。但他的性情孤傲,与蜀军中的主要将领魏延经常有磨擦,这无形中影响了内部凝聚力。

而马谡的特点则是擅长谋略,尤其是战略指导思想。马谡在蜀汉军中有较高的威信。所以,在三位高参之中,诸葛亮最喜欢就是马谡。

街亭之战是马谡一生的转折点,也是终点站。本来不擅长带兵打仗的他,兼且没有指挥作战经验,却自告奋勇的去了街亭驻防。街亭是蜀军第一次北伐中最远出的一个据点,蜀军既要以街亭来防止魏军自东面契入,亦是蜀军联系北面的安定义军的一个中枢(安定义军是当地民众响应蜀汉的号召,推翻曹魏统治而组织起来的民军),可知街亭的重要性。

而马谡违反诸葛亮原来的作战方案,把军队拉上了断头山,结果被长途跋涉而来的张合率领的魏军围困。虽然马谡本人最终突围而出,但其率领的军队已剩无几,几乎被全歼。丢失街亭对蜀军对说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据点,而丢失了军队更令蜀军大伤元气。要知道,马谡当时所带的这一支军队占了西出陇右的蜀军近一半兵力,蜀军因此实力大减已无能力再在魏国占领区待下去,只好撤退回汉中。蜀军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马谡本人最终被实施了军法。

综上所述,这三位人士都有类似的经历,也差不多是同样的结局。

可能有人说,把马谡与赵括列为一类则可以,而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才,不可以与马谡归为一类。

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战争,赵括可以继续享誉一时;马谡不仅可继续在蜀军中高谈阔论,还可以留在司令部里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庞统亦可以继续在荆楚做他的名士。

依笔者看,庞统在当地的荆州地区享誉一时,可能与当时社会上重视经学有关,汉朝与三国时代朝野都推崇经学,所谓经学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等。庞统家族是豪族大户,在当地是很有势力的,加上他精通经学,且研读兵书,所以深受当地知识分子的崇拜。如果说经学一类的学识会被当地知识分子认可并推崇,而他的兵法方面的才学对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则是陌生的,不好评判,且荆楚地区也没有出名的将才。没有伯乐,如何鉴别其是否千里马?所以不好评价。又见庞统把兵法说得头头是道的,大家都信以为真了。实际上当地士人无意中将他的经学水平强加到他的兵法水平上去了,起到了移花接木的效果。所以当地就盛传庞统是凤雏,谁得到他就可安天下之类的传言。

可能有人说,庞统遇伏中箭,这是意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恰好三国时代有一个战例可证明有水平的名将是可以避免敌人伏击的。那就在夷陵之战这个战场上!

刘备发动的对东吴的东征战争,挂着为关二哥报仇的旗号,一路上破关斩将,连战连捷!但当陆逊挂帅出任东吴的司令官时,东吴的战略大变,只坚守不出战。而刘皇帝出了一个奇招,派出一些老弱兵士前去关前挑战,自己则亲率一支的八千精锐组成的劲旅埋伏在山后,只等东吴军队杀出,蜀军撤退将其引入山谷,刘备这支劲旅到时突然杀出,截其归路,意欲全歼。

可陆逊何等谨慎,不管蜀军如何挑战,东吴将领如何请战,陆逊静静地向远处的山上观察良久,对身边将士指出——此山后之处隐隐有一股杀气,必有伏兵在此。我等切不可轻出,否则中其埋伏。若我军不动,不几日伏兵自然会走出来。

果然,过了几天后,埋伏在山谷里刘备憋得快发慌,只好率精锐部队走出来。当雄纠纠的精锐部队出现在眼前时,东吴将士上下皆惊!

所以是真将才还是假将才,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陆逊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庞统未能通过。

理论型军事家与真正将才主要区别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型军事家大多数存在轻敌的心理;

二、理论型军事家大多数不注重掌控军队,都以为兵权在握就能指挥三军,却不知也有指挥不动的时候;

三、理论型军事家对战场动态变化不敏感;

四、理论型军事家大多喜欢冒险。

庞统先生的军事实践,则有以上的第一点和第三、四点的因素(马谡在第一点和第二点表现很明显;赵括也与庞统一样)。如打雒县时,此时刘璋集团已进行了全面动员,战争机器已开启了,精兵良将大量进驻雒城,刘璋还派了亲弟前往雒县督战,不是像涪关那样靠偷袭就能轻易成功。但庞统不知敌方已严阵以待,还沿用偷袭的方式,企图袭击敌人后方。如第三点,庞统对小路穿插,迂回敌后,没有明显的忧虑,对敌军在小路设伏不仅不知,而且还没担心过。所以说他对战场没感觉。孙子兵法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庞统未能做到啊!至于第四点,庞统确实有些冒险。

可能有人会认为庞统在刘备集团里为刘备集团出谋划策,建立许多功勋,这就非马谡之流可比的。

其实庞统的入川之策,早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即三顾茅芦时),诸葛亮已提出西取益州即四川之策。此番庞统陪刘备进川,只是在如何行动方面进行一些细节的修补,并没有重大更改。

至于在入川初期,在涪关宴上,庞统曾谋划在宴会期间杀害刘璋,想不战而胜,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四川。这个计策不仅当时刘备没有采纳,实际上刘璋属下的谋臣将军亦作了较充足的准备。如一旦刘备动手,很可能占不到便宜,反而会令刘备大军进退两难。所以,对于饱读经书的庞士元,未免太像山大王的军师罢。

庞统在入川的谋略上,在霞萌关按兵不动——没有按原计划杀向汉中的张鲁集团,而是待机杀向成都。这一条谋略应属他的杰作,像这种出尔反尔的伎俩估计刘备是不会做的。这一个谋略应该是庞统自投身到刘备集团后最重要的一次献策!(若庞统真的是一员将才,他当会领兵杀向汉中,打败张鲁,把张鲁大军收归旗下,壮大刘备集团的势力,为下一步征复刘璋集团做好铺垫。后来刘璋集团之所以覆灭,主要是由诸葛亮带张飞、赵云入川这一支大军打下来的,刘备庞统法正统率的那一支一直都呆在雒县城下,呆了一年啊!)

而在出谋划策方面,马谡先生也有一些亮点。早在诸葛亮南下平息西南少数民族叛乱时,马谡曾向诸葛亮提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于是上演了一幕“七擒孟获”的喜剧。到了诸葛亮北伐时,马谡亦提议策反陇右地方势力,使为之援。所以,诸葛亮率蜀军向陇右进军时,当地的陇右三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百姓反魏,大大地策应了蜀军的北伐。

所以说,马谡先生同样为朝廷出过奇谋,且被主公采纳的机率要高于庞统。

我谈的这一切其实不是要贬低庞统,亦不是要贬低马谡,对赵括也不会贬低。我只是试图把他们三人重新定位,在历史上找到合适他们的位置。

赵括先不谈他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当时他只适合在军中担任前锋之将,如偏将裨将的角色。统率几十万大军的他居然亲自带头突围,在给予秦军大量杀伤后,赵括在冲锋时中箭身亡。壮哉!悲哉!作为全军统帅,是否应亲自冲在最前面,这是角色的错位。如何策划,如何调度,如何指挥才是他这位统帅的份内事。假如发现当时的战略错了,不能攻击和追击秦军,而是以守为上策,即使为时已晚了,但还有补救,可以亡羊补牢。敌军包围我方,我方若要突围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好,不能拖拉。因为包围圈在早期是不大牢固的,所以早期突围还是有机会的,以后机会就少了,若我方被围太久,军士断粮多日则想突围也无力气操戈格斗了。突围时要舍得牺牲,有舍车保帅的勇气。最好行动前要搞一些声东击西的战术,以迷惑敌方,使其不明我军要突围的方向。

所以说赵括虽然饱读兵书,却一点都不懂运用,根本不适合担当主帅之职,就是在司令部作高参也不够格。当然,其带兵冲击敌阵还是有一些威力,适宜担当前锋之偏将职务。

马谡属于战略家的角色,让他独立带兵,则既缺经验,也不是这块料子。他适合在军中当谋士,最高可当到参谋长或秘书长的角色。

庞统先生既饱读经书,又识军事策略,所以很适合做高参,既可作军中高参,如军师;亦可做文臣,他若做文臣将来也有机会升迁到尚书甚至丞相之位。但是有一点,他不宜直接带兵上战场。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