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王光宇(1911-1938) 原名王兴。满族,吉林德惠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王光宇烈士简介
王光宇烈士是吉林德惠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当地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委员、常务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任中共第五军党委委员。同年9月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5月,率第四军主力西征,转成于苇河县境内,同年秋进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动。同年12月,部队陷入日伪军包围受到严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同伪军激战时英勇牺牲。
王光宇烈士生平经历
王光宇,原名王明堂,又名王兴,1911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少年时期,入本县大房身两级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德惠县立中学。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王光宇正在哈尔滨第一中学读书。一中的地下党、团组织较活跃,他入校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九一八事变后,王光宇在党团组织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11月初,他参加哈尔滨市人民群众抗日示威游行。马占山在江桥打响了抗日枪声后,他组织同学上街,为马占山部队官兵募捐。在哈尔滨保卫战中,他又带领同学,到抗日第一线慰问抗日义勇军将士。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1933年1月,日军占领了东三省。王光宇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胸中燃起了愤怒的抗日烈火,他再也不能在教室里平静地坐下去读书了。于是,他和陶净非等进步同学秘密商议,决心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的斗争中去。
1933年春,王光宇参加了中共满洲省委举办的秘密训练班。同年6月,政治学习结束,经组织批准,他和陶净非一起到了宁安县,在宁安县委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宁安工农义务队做政治工作。
宁安工农义务队,是从失败了的救国军中脱离出来的一支抗日队伍。中共宁安县委派共产党员于洪仁到队内做改造工作,逐步建立起党、团组织,并将抗日意志坚决的队长李荆璞吸收入党,部队改名为“宁安工农义务队”。中共宁安县委为改造、建设这支抗日武装。派了一批党、团员入队开展工作。王光宇、陶净非到队时,以学生兵的面目出现,向周围的士兵们宣传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帮助年轻士兵学文化。由于王光宇工作出色,1933年底,被秘密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宁安工农义务队成员复杂,江湖义气较为严重。1934年后,宁安工农义务队连续打了几次胜仗,缴获不少战利品,按规定全部归公。此事引起了队内几个中下层小头目的不满,他们留恋过去那种打着抗日旗号占山为王的日子。1934年8月的一天早上,部队正在宁安县唐头沟宿营,几个小头目打着要求发饷的旗号,煽动部分士兵包围了大队部,开枪打死了副大队长、党支部书记于洪仁,收缴了党、团员的枪支,并把大队长李荆璞绑在队部门口的树上。
变故突发,情况危急。王光宇迅速和陶净非商量了一下,便分头到士兵中做工作。不一会,全队士兵都聚集到了队部门口。王光宇在人群中高声地说:“大队长一直领着我们打日本鬼子,没干过对不起大家的事,快放了大队长!”“咱们是为了抗日才来当兵,为什么要害抗日的带头人?”“日本鬼子要抓大队长,你们这不是帮日本鬼子的忙吗?”“放了大队长!”“放了大队长!”那些先前被裹胁来的士兵,也转而要求释放李荆璞。几个坏头目退入队部商量对策,王光宇、陶净非趁热打铁,毅然闯入队部,代表全队弟兄为大队长说情。几个坏头目看着屋外荷枪实弹的战士,不得不答应士兵们的要求。王光宇、陶净非出来后,迅速为李荆璞松绑,低声告诉他赶快离开。当人群散去后,几个坏头目又带人抓李荆璞时,李荆璞已带着20多名党、团员和骨干转移了。当晚几个坏头目害怕大队长带人来收拾他们,便席卷队里财物,裹胁部分士兵,逃之夭夭。
王光宇等人的机智、勇敢,为党保存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火种。不久,以李荆璞为大队长的一支新的宁安工农义务队又活跃在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线。
1935年2月,以宁安工农义务队为基础,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组成东北人民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王光宇任五军一师一团政治委员。1936年2月,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下辖两个师,王光宇任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率领二师一部分活动于依兰、桦川、富锦一带。
作为军队的政工干部,王光宇热心政治教育,关心干部战士。与其说他善于用语言说服战士不如说他更善于用他的满腔热情来温暖、激励战士。有一次,团里一个小战士生病,躺在炕上想家。正好王光宇来看他,他说:“政委,我不干了,我要回家。”王光宇说“行,等病好了,送你回去。”小战士听了很高兴。王光宇常来看望小战士,给他洗脸、擦澡,给他讲抗日故事,还经常带来野味。小战士感到十分温暖,病好后回到连队干劲十足。王光宇问他:“你还回不回家了?”小战士说:“部队就是我的家,我等打走了日本鬼子再回家!”这个小战士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在忆及这段历史时,仍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和对王光宇深切的思念。
后来,王光宇担任抗联第四军副军长,但他还像以往那样关心战士的疾苦。一年冬天,抗联攻打敌人防守严密的富锦县太平镇时,有十余名抗联战士负伤。当时,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密营里的粮食十分困难。王光宇看到伤员们喝土豆汤,吃干菜窝窝,心里很着急,便叫上几个战士一起到山沟里摸蛤蟆,给伤员煮着吃。山里的冬天来得早,河沟里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层,王光宇的手被冰凌划得满是血痕,十个指头冻成了胡萝卜样,可他还是天天去摸。
为了让伤员能吃到点干饭,一天早上,王光宇带着12名战士冒着大雪,足足走了100多里才弄到一些粮,每人背着30来斤粮食往回返。这时大雪已经封山,把沟沟坎坎盖得严严实实,王光宇背着粮食走在最前面为大家趟雪开路。他半开玩笑说:“我要是掉进雪窟窿,你们可得把粮食给我背回去!”半路上,大家坐下休息,又冷又饿,但谁也没提出做点饭吃。伙食长老孙头,年老体弱,休息时睡着了,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王光宇含着泪亲手掩埋了老孙头,坚持把他背的粮食背在自己身上,仍在队前趟路回到密营。伤员们都激动地哭了,他们说,“有王副军长这样的好带头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王光宇对战士,对同志亲同手足。两军阵前,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一个胆识过人的军事指挥员。
1936年春,王光宇任五军二师师长时,率二师四、五团游击于穆棱、林口一带。这时,牡丹江至林口铁路已建成通车,敌人开始利用它运输兵员和物资。王光宇决定在铁路上进行一次袭击行动。
5月20日清晨,王光宇带领部队来到林口县五河林北面的朱家、仙洞一带。这里是山区,铁路在山腰间蜿蜒而过,是个伏击敌人火车的理想地段。王光宇下令扒掉几十米铁轨,然后部队隐蔽于两侧。事先,他已派人侦察摸清敌行车规律。半晌午,敌人一列货车开过来了,司机发现铁路被扒后紧急刹车。这时,抗联的枪声打响了,只用了几分钟就结束战斗,20多名押车日军,只逃走四名。这次战斗,缴获两挺机枪和许多子弹,还缴获了许多大米。待敌人闻讯派出装甲列车前来时,王光宇早已带领战士们消失在山峦密林中了,敌人惊魂未定。5月25日,王光宇又率部在三道河子巅覆敌火车一列,打死日军少佐、上尉以下六人。当敌人调来大部队沿铁路线“扫荡”时,王光宇又率部转向密山、勃利一带活动了。一个月后,王光宇率部出现在依兰后心刁翎,成功地伏击了二道河子伪军的运输队,击毁敌人汽车四辆,全歼押车伪军30余人,缴获步枪30支、机枪一挺和一大批棉布、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1937年2月21日,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在方正县洼洪河第九军军部召开会议,决定抗联第三、四、五、八、九军于3月间联合攻打依兰县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3月,王光宇当选为中共吉东省委委员和抗联第五军党委委员。3月19日,抗联攻打依兰县城的战斗打响后,遇到日军顽抗,攻城部队转为伏击日军援兵的战斗。21日,双河镇400余名日军出援依兰,当行至新卡伦附近,第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指挥的第五、八军打援部队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20余名,缴获迫击炮三门、轻机枪七挺、步枪136支和大批弹药。
5月,王光宇率二师转移到依东来才河一带。5月7日,在土龙山截击敌人的运输车队,毙俘敌20余名,缴获大批军用品。6月下旬,在李红眼子东山,击退300多名日军守备队的多次进攻。7月,王光宇率二师为骨干组成的“下江远征队”,由依兰东进宝清,与抗联第三军四师、第六军一师、第四军、第七军相互配合,取得许多军事胜利。8月,王光宇率第五军警卫旅向宝清运动,途中在太平川化装成“讨伐队”,打开反动地主李家大院。群众称赞五军二师是“神武救国救民之师”。
1937年11月29日,王光宇调任抗联四军副军长后,率领四、五军各一部,游击于富锦、宝清一带。这年冬季的一天,王光宇率领的第四军、四军联合部队在宝清活动时,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骑兵“讨伐队”的包围。王光宇指挥沉着有序,终于突破敌围,还杀伤敌40余人。1937年12月28日,王光宇又指挥第四军及第五军二师一部共百余人,袭击桦川县聚宝山伪警察署和伪警备队。王光宇一面布置兵力,做出强攻姿态,一面利用内线提供的情况展开政治攻势,很快瓦解了敌人,顺利地解除了伪警察的全部武装,缴获步枪143支、手枪六支、轻机枪一挺、子弹万余发、军马十匹以及粮食、服装等物资。经过宣传教育,不少伪警弃暗投明自愿参加了抗联队伍。
1938年后,在黑龙江东部三江地区活动的东北抗日联军各部,进入了异常艰苦的斗争阶段。敌人调集六万余正规部队,对三江地区实行分割包围,重点“讨伐”,企图将抗联部队“聚而歼之”。抗联第二、三路军各部决定跳出敌围,第三、第六军各部向西北远征,进入小兴安岭地带,第四、第五军主力则向西部的五常、舒兰远征,开辟新的游击区。
1938年5月27日,王光宇和四军军长李延平一同率四军西征部队踏上征途。经过一个多月边筹粮、边战斗的艰苦行军,到达牡丹江岸与五军西征主力会合,经过混合编组休整,紧接着穿越300里无人烟的高山密林,7月8日到达苇河县楼山镇附近。楼山镇内驻有一个伪军守备中队,一个由白俄组成的铁道守备中队和数十名伪警察。7月12日拂晓,王光宇率队奋勇而出敌不意地攻入镇内,将敌人分割包围。激战中,白俄守备队长带着几个队员挥刀扑向王光宇。王光宇临危不乱,闪身躲过刀锋,反手一枪,子弹穿过白俄队长胸膛又打进他身后另一个敌人的脑袋。“王副军长一枪打死俩白毛!”成为西征途中的美谈。
楼山镇战斗的胜利,使敌人大为吃惊,急忙调集人马对抗联部队西征军围追堵截。部队自楼山向珠河西进途中,几乎天天作战。
1938年11月,经过几天厮杀之后,从日军包围中突围出来的王光宇和七名战士,扶着患病的军长李延平,于19日傍晚来到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一面坡南沙河子南沟的错草顶子,在一座破空房里宿营。他们早已断炊,就靠捡些地里的冻土豆、冻苞米充饥。入夜,北风怒吼,寒气袭人。王光宇看着双颊烧得烫人、正在昏睡的李延平军长心里沉甸甸的。他本想在这里让李军长好好休息休息再走。可就在第二天的晚上,队里出了叛徒,三个叛徒偷了李军长的匣枪,打死李军长,打伤王光宇之后,仓惶地逃走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吓倒王光宇。他指挥战士掩埋好李军长的遗体,擦干了眼泪,拖着伤残的胳膊,带领四名战士,继续南下五常。
1938年12月,王光宇终于到达五常县九十五顶子山和抗联十军某部会合。不久,在一次与敌人遭遇战中,年仅27岁的王光宇终因伤重不支,未能突出敌围而壮烈牺牲,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