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裴遵庆传》载;裴遵庆(?—775),字少良,绛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代袭冠冕,为河东著祖。裴遵庆出身于世家大族河东裴氏,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经,不涉当世之务。年长时以父荫担任兴宁陵丞,又调整为大理丞,擢拔为吏部员外郎,判南曹。肃宗时,历官吏部侍郎,清正介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永泰元年,罢为集贤院待制,后又改任吏部尚书。晚年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去世,享年九十余岁。有子裴向,历任太子司议郎、京兆府户曹、京兆少尹等。
才智超群
吏事第一裴遵庆从小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胸有才干却含而不露,不参加科举。时年已老,才因上辈的功劳被任命为兴宁陵丞,后调任大理丞,剖断刑狱,举正纲条,理行始著。这时,有一边关将领萧克济,在督促劳役干活时苛刻暴虐,役夫们十分恨他,便在一旁偷偷地说他的坏话,有关部门得知后,要按反叛治劳役们的罪。案件上报到裴遵庆案前时,裴遵庆说:“这些劳役们讲财产不能招兵,讲勇力不能服众,怎能造反?”因此保全了十几族的性命,深得民心。
裴遵庆任官以后以精核文簿见称。天宝年间,海内无事,皇帝广纳贤才,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上万人,阅卷任务十分繁重,但是负责科举考试的裴遵庆,生性能干敏捷,敏识强记,精核文簿,阅卷评选,详细而不苛刻,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人才,因而广为人知,当时人们称他为吏部第一人。
招安仆固怀恩
唐代宗年间,胡将仆固怀恩在汾州不听皇上的命令,合回纥兵准备叛乱,代宗认为裴遵庆忠厚仁爱,便派遣裴遵庆前去慰问招安,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之后,抱着他的脚大哭,诉说冤屈,裴遵庆具陈朝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口婆心劝说仆固怀恩归顺朝廷,仆固怀恩便同意入朝,但是后来被其部将范志诚鼻子一把泪一把的劝止了。虽然仆固怀恩没有入朝,最后暴死军中,但是裴遵庆客观上为唐朝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当时由于吐蕃攻陷京师,皇帝逃到陕郡,裴遵庆抽身从汾州赶赴皇帝驻地护驾,深受皇帝爱宠。皇帝回到京城后,提升他任太子少傅。
裴遵庆罢相成美谈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裴遵庆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罢知政事后,皇帝念他敦守儒行,老而弥谨,调他任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份又任知选事。皇帝优待他年迈,让他在家里办公,这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当时有个天兴县的县尉,名叫陈琯,当着裴遵庆的面出言不逊,傲慢无礼,代宗知道后,下诏让裴遵庆在尚书省门口鞭杖其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
同族兄弟的儿子有疯癫病,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对裴遵庆十分了解,知根知底,说这简直是瞎说,搁置起来不去追究,足见皇帝对裴遵庆的信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裴遵庆生性厚道正直,年老后更加谨慎。皇帝让他在家里办理选官事宜,但是裴遵庆没有在家办公,而是在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并对他们进行筛选。
裴遵庆每次推荐了贤才,有来感谢他的,他认为这是耻辱。劝谏被采纳了,他去宫中反更谨慎了。即使是亲人近侍,只知道他常写奏疏,但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
据说当初他当郎官时,还撰写了《王政记》(《两唐书辞典》),叙述古今的政治体制,有见识的人说他当时就有宰相的才干。
关于裴遵庆的传说
在与牧羊老人交谈的过程中,得知老人是范仲淹墓园后园的守护人(县文物局每月给其工资200元)。老人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发生在裴遵庆身上“灭拾卒”的传说。
据说裴遵庆有一天和皇帝下围棋,忽然刮来一阵狂风,把裴遵庆的棋子刮落在地。当裴遵庆弯腰捡拾时,无意之间碰到了皇妃的脚。皇妃顿时容颜大怒,以为裴遵庆耍流氓,要求皇帝诛灭裴遵庆九族。裴遵庆顿时汗流满面,惭愧地跪在皇帝面前。心想由于自己一时不慎,不但自己获得死罪,而且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真是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后世啊!
正当裴遵庆心里七上八下时,突然皇帝哈哈大笑,说道:什么灭他九族,我灭他“拾卒”。命他将那颗惹祸的棋子砸碎了事。一场危机就这样被皇帝化解了。
虽然牧羊老人讲的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不时还比划着,但是我想这是否真实也无从考证。毕竟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不过从侧面也反映出皇帝对裴遵庆的信任。
纵观裴遵庆的一生,虽无轰轰烈烈的业绩,多从事人事诠选工作,但就在这些默默奉献的工作中,在选拔官员,合理调配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一代名相。更为可贵的是,每有官员登门谢恩,他唯有躲之不及,且以为耻;如有前来讽谏者,则唯恐待之不恭,洗耳恭听。这一优良品格,千余年后的今天,对我们仍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