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有七个大国:齐、楚、秦、燕、赵、魏、韩,被称为战国七雄。韩国地处丰腴中原,又曾吞灭郑国,地跨大河南北,战国初期在三晋(魏韩赵)之中尚富于赵国。然韩国初期一直萎靡不振,及至韩昭侯即位才决意变法,完成了韩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崛起。韩国国势最强的时候,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
韩昭侯是是战国明君之一,是著名的节用之君,服饰平常且常将补丁衣服赐给臣下,其外在风貌简朴平庸。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昭侯有弊袴,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袴岂特嚬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其意思是:有一天,韩昭侯的裤子破了,于是他命令侍者把它收藏起来。侍者不解地对昭王说:‘您也太吝啬了吧,我的君王!这样一个残破的裤子,您不顺手赐给左右下属反而让我们把它收起来!’昭侯应道:‘寡人常听说贤明的君主对一皱眉头、一丝微笑这样的小事都非常讲究在意,也就是该皱眉头的时候才皱,该笑的时候才笑。这条破裤子不就和皱眉微笑一样吗!我把它藏起来,等到将来奖赏有功之人时再用啊!
但是韩昭候确是个内心及其强大的人。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使韩国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地位。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