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人思维,一般皇帝死后皇位大多都是传给儿子的,当然,没有儿子的皇帝例外。那么,为何朱元璋不将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是传给他的孙子朱允炆呢?他脑子抽风了吗,当然不是。原来,朱元璋其实并不是说皇位传子不传孙,他本来已经立朱标为太子,确立了接班人,无奈接班人身体不行,没有当皇帝的命,竟然抢在朱元璋之前挂掉了,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为了让江山永固,必须有紧急预案才行啊,于是选接班人又成了朱元璋的一件麻烦事。
在此期间,他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
为了朱家的江山的安宁,他承受不住那样的结果。因此,尽管朱元璋认为皇孙朱允炆的软弱性格会让他吃亏,却还是只得朱允炆确立为接班人(朱标长子早逝)。
事实也正如朱元璋所想,朱允炆的软弱性格确实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他犯下了第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害怕杀担上“杀叔叔”的骂名,削藩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让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朱允炆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却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大胆与朝廷对抗。
朱元璋老谋深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立了皇孙为接班人,明知朱允炆性格软弱,却未替他消除统治隐患,不知他居心何在,难道他真的希望儿孙之间的血腥斗争吗?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可不管结果怎样,终究误了众多将士性命,将士的堆堆白骨,才为统治者铺就登顶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