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趣说历史第一百四十九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前番趣说三国我们说到,司马懿的篡位之路,是十分的艰辛,因为曹氏家族对其的警惕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直到曹爽中计,大意失却兵权,司马懿才真正的掌控了曹魏的大权。难道,除了曹氏家族的人,就没有能够威胁到司马懿的外姓将领了吗?当然有,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位,他就是,曾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
在曹操去世后,还有许多曾经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功勋老臣在曹丕甚至曹睿手下任职,曹操的主君魅力是如何的高,因而很多人为了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纷纷倾心辅佐于曹丕等人,张郃,就是其中一位。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将领,官渡之战后,袁绍竟然相信谗言,反过来要处决一直忠心耿耿的张郃,这让张郃对其大失所望,便投靠了袁绍的敌人曹操,没料想,曹操竟然能够不计前嫌,大度地接纳自己,甚至还提拔张郃作为先锋,极其重用他。这让张郃十分的感激,因此,他就成为司马懿谋反之路上的一颗大钉子。
为什么说张郃是一颗大钉子呢?我们先来说另一位将领,他叫做徐晃。徐晃比张郃资历更老,对曹操的忠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后,徐晃此时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将了,他的身体并不好,长年累月的沙场征战,即便是强壮的徐晃,在老年也是吃不消,可是,就是这样,在曹丕南征的时候,徐晃仍旧愿意跟随出征,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在敬佩徐晃的忠心的同时,也能够设想一下,徐晃是否有什么别的目的呢?笔者从史料记载中看到,徐晃在曹丕去世,东吴乘机从荆州北上来犯的时候,和司马懿共同领军击败东吴的诸葛瑾,保卫了魏国的领土。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来了,原来司马懿每次出征,都会跟随着一位忠诚于曹氏的功勋将领,譬如徐晃,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司马懿有野心,当然不能放心让其独自掌控兵权,因此,徐晃的存在,就是防范司马懿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避免其涉足兵权。
同理,张郃的存在,对于司马懿就是一颗大钉子。西北战区,诸葛亮频频在此作乱,大将军曹真屡战屡败,无奈之下,曹睿只好让司马懿前去领兵抵御诸葛。司马懿到任后,他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的军功比不上张郃啊!张郃从曹操平定汉中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北战区,可以说,在西北将士的心中,张郃是高大的存在。不仅如此,张郃镇守过汉中,以及之后的西凉诸地,蜀国不能屡屡占得便宜,正是依靠张郃的勇武,因此,张郃所立下的军功,比之司马懿来说,是多如天上繁星。司马懿却当了张郃的顶头上司,虽说从能力角度,这毫无疑问,但是从资历上来说,十个司马懿都不足以踩到张郃的头上,因此,司马懿每每的军令,张郃都会质疑,甚至反对。这让司马懿明白,张郃的存在,对自己在军中培植势力,是多么棘手的问题。于是,司马懿开始设想,怎么样才能悄无声息地干掉张郃呢?思来想去,左顾右看,嗯?司马懿的目光投向了西南方,那诸葛亮,不就是完美的一把能够借来杀人的利刃吗?
司马懿奉命领军抵御北出祁山的诸葛亮,司马懿下令,将大军集合在一起,死死的钉在诸葛亮北伐的必经之路上;而张郃提出反对,他认为分兵留守,因为张郃的内心,是不愿意看到司马懿统帅如此庞大的军队的。司马懿想的正好相反,他就是要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他好在军中渗透自己的势力,培植自己的羽翼,并且,限制住张郃这些忠心曹魏的将领的发挥。也就是这个时候,司马懿明白张郃看透了自己的野心,于是,借刀杀人之计开始了。
当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无计可施,蜀军粮草耗尽,被迫撤退的时候,司马懿高兴的不行,他不只是为诸葛亮退兵高兴,更为张郃的死期到来高兴啊!诸葛亮粮草耗尽退兵,其兵力、士气都未曾有过多大的耗损,因此,有道是穷寇莫追,魏军如果追击诸葛亮,必然遭到诸葛亮的埋伏以至于全军覆没。这是一般的将领都能够想到的结果,司马懿却执意要张郃领军前往追击,说什么蜀军粮尽,必然急忙撤军,怎么会有埋伏呢?《魏略》中便记载到,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以至于,祸事的发生。张郃毙命在了蜀军的乱箭之下,死无葬身之地。
张郃为何不反对司马懿的军令呢?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司马懿是奉皇命在此领兵的,他的军令,几乎等同于皇命,张郃如果违背,就如同违抗圣意,即便没有死在蜀军的手中,也会死在司马懿一句不尊军令者,杀无赦的话里。伸头也是死,缩头也是死,不如死在敌军的手下,死在战场之上,对于张郃来说,更加地死得其所吧。因此,张郃慷慨就义,领兵前往死地。
张郃死后,司马懿对兵权的掌控就到了无人可撼动的地位,这也象征着,外姓将领里,再无能威胁到司马懿的存在了。司马懿的成功,不是光凭借好运的,也有他狠辣,智慧的原因在其中。封死了张郃的生路,逼迫他为国牺牲,这就是司马懿的本事所在。诸葛亮在此,竟然扮演了一把利刃的角色,被司马懿着实利用了一番,这让许多认为诸葛亮之智,远超司马懿的人们应该是感到惊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