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已经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对此,共产党看到了,美国人看到了,就连国民党自己也意识到了。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经济的濒于崩溃,像两只难以挣脱的大手,死死掐着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的脖子。
那年夏天,国统区物价较抗战前上涨600多万倍,一个小学教师一天的工资只能买几个馒头。国统区城市经济的崩溃,令民怨沸腾,并使国民党军队的战争补给大受影响。
国民党阻止经济崩溃的主要战场,自然是经济中心上海。蒋介石先是几次电催杜月笙筹措平定物价的办法,杜便招聚谋士,拿出“政府抛售一定量的物资,使大量法币回笼”的具体方案,并得到蒋介石、孔祥熙等认可。
没想到,物资一抛出,就马上被抢购一空,市场犹如一个无底洞,随抛、随抢、随空。尤其是还来了一些“消息灵通的南京客人”,都是与官家有着各种勾结的商人,他们在人数和钞票上,比上海本地投机商人还强势。山穷水尽的政府本来就没多少东西可卖,这一招很快宣告失败。
接下来,蒋介石、南京政府委任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和“太子”蒋经国为上海经济管制正、副督导员,坐镇上海打击投机倒把、发放金圆券取代法币。俞一开始就知道这一招注定会失败,加之不能与“太子”抢风头,所以在上海的表现极为消极,不但很少露面,连一些会议都不亲自到场。
为了挽救蒋家王朝,蒋经国倒是信心满满、干劲冲天。看看他当时公开发表的言论便可见一斑:“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人民的事情,只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决,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将社会翻过身来,非用最大的代价不能成功!”“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不惜以人头来平物价!”“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打倒豪门资本!”
行动上,蒋经国组织了“青年服务队”,会同警察局和警备司令部联合执法,并真的做到了连出重拳、铁面无私,还就地枪毙了一些投机违法分子。上海的物价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稳定,岌岌可危的财政金融危机也似乎有所缓和,舆论也发出一片赞扬之声。有的报纸称蒋经国是国民党的救命王牌;有的甚至称颂他为“蒋青天”、“活包公”;有的外国记者则称之为“中国的经济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