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宋朝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
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 周易本义》列
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借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被重重地闪了一下腰,“闪”得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
那么,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
此事追根溯源,还得从“庆元党案”说起。《宋史》卷三十七有载: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这段记载说的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时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之事。
沈继祖罗列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这后两条是指控朱老夫子“为老不尊”、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据此,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此案应该是韩胄、沈继祖、胡等人蓄意谋害朱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宁宗赵扩为何忍心对自己的老师、当朝大儒下此狠手?其实,问题正出在朱熹自身。朱老夫子实在是个书呆子,秉性过于耿直,宋孝宗时期就曾经连上六本奏疏,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得罪过一批权贵。
宋宁宗即位后,经宰相赵汝愚推荐,朱熹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既当皇帝顾问,又任皇帝老师。当时老夫子已经65岁,照理应该知足守己。但他却是倚老卖老,总想当皇帝老子的家,一边给宁宗讲着《大学》,一边上书或面奏让皇帝“克己自新,遵守纲常”,甚至“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宋史·朱熹传》),敦促皇帝别让那些左右近臣把自己架空了,惹得皇帝很不高兴。
这才有了此案,冤枉的成分肯定有,但那些污蔑之人,也不无当时皇帝的授意才做的,可叹当时老先生背负着骂名,悲怆的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