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长眼量原创,任何网站或个人请勿转载,违者必被投诉,并究法律责任)
十六世纪时,中国处于大明帝国时代,中国的核心板块保持着高度统一,有着发达成熟的中央政府和文人官僚群体。而在大海的对面,孤悬海外的日本列岛却处于极度混乱之中,这一乱世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之久。
(图一 日本战国时代形势)
日本的乱世要追溯到1467年的应仁之乱,这件事说来也简单,当时日本名义最高领袖是天皇,但实权却掌握在“征夷大将军”手中。而当时的这位是幕府的第八代将军,由于这位将军始终生不出儿子,无奈之下,就指定自己的弟弟做继承人。偏偏造化弄人,第二年这位将军竟有了个大胖小子,这位将军真是后悔得想撞墙,于是就开始琢磨怎么扳倒弟弟,随着矛盾激化,兄弟俩终于撕破了脸。由于中央分裂了,地方的诸侯纷纷选边站,全国的诸侯分成了两派,双方集结了30万大军在首都进行火并。至此,日本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一百多年的纷争乱世之中。
经过一百多年的攻伐兼并,日本各地发展出了十几家大诸侯,这些大诸侯主要目标依旧是局限在周围地区的扩张。这时候有一个大名(诸侯)决定出兵首都,掌握最高政权,这个人就是今川义元。此人号称东日本实力最强之人,灭了不少对手。在1560年时,此人决定率领两万五千的军队“上洛”(也就是前往首都京都),而尾张是他的必经之路。尾张的诸侯叫做织田信长,注意,他就是咱们本文的主人公。
织田信长面对今川庞大的军队毫不屈服,这就惹怒了今川。双方力量悬殊,今川有两万大军,信长只有三千人。面对今川的凌冽攻势,信长已做好了战死的觉悟,据记载,在交战前,信长悲凉的跳着自己喜爱的舞蹈,似乎在与世间诀别。跳完了舞,信长领着两千士兵直接突袭今川的本帐,信长知道,硬拼必败无疑,直接攻敌巢穴,也许还有拼一把的机会。结果令人咋舌,由于遭遇突袭,今川军措手不及,主帅今川义元竟被斩杀,今川军顿时溃败,织田信长成功战胜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挑战。织田信长这个名字一战响彻日本,信长以高姿态登上了日本战国舞台。
(图二 1560年日本形势图)
在击败今川后,织田信长迅速积攒实力,接连吞并周边势力,随着实力的膨胀,称霸天下的野心日益滋生。信长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作为自己对外扩张的大本营,这座城叫做“岐阜”,“岐”指的是“西岐”,意思是自己要效仿周文王立足岐山吞并天下(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华文化理解多么谙熟深刻)。
在集聚了足够力量后,信长拥戴傀儡足利义昭“上洛”,随后便控制了京畿地区。在肃清京畿反对势力的同时,信长派出自己的手下大将向四个方向同时扩张。地方的大诸侯们在信长的攻击下势如累卵。(图三 织田信长与其它大名形势图)
由于信长的势力愈发炙热,以天皇为代表的朝廷表现得十分顺从,为了拉拢信长,朝廷派出使者向信长开出优待条件,希望信长能从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这三个最高官位中任选其一。信长的回应让所有人惊愕,竟然断然拒绝。这一事件史称“三职退让”。
信长面对如此诱惑却毫不心动,这是为何呢?织田信长此人不得不说是当时东亚最有国际眼光的领袖,他的眼中是星辰大海,尽管其出生于日本,但在他的内心是丝毫瞧不上这块弹丸之地的,甚至于其内心对自己出身日本感到羞耻。统一日本不过是他的一个小小阶段罢了,他还有更广阔的理想,大海对面的中华、南方的南蛮(东南亚)才是他心中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一部有关信长的日本影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信长在室内拨动着地球仪(葡萄牙传教士所赠),落寞地对身边随从说:“兰丸,瞧这日本是多么偏僻狭小,如今我已然将近五十岁,却依旧还局限在这偏僻小岛之中,我这一生多么无能啊。”话语中夹杂着深切的落寞无奈。这一情节极精妙地表现出信长的内心追求。
(图四 织田信长及家臣势力范围)
1582年,织田信长命大将明智光秀率军支援征伐毛利家的羽柴秀吉,此时的信长距统一日本仅一步之遥。而就在人生辉煌的顶峰,明智光秀突然叛变,信长在本能寺自焚身亡,织田家的江山瞬间坍塌,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实在令人错愕。同时让人不禁发问,信长为何会在巅峰时陨落?
明智光秀为何会叛变,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阴谋历代以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信长之死背后有着巨大的阴谋,这是一场明智光秀与朝廷公卿的密谋。信长这个人在当时那个时代太过特立独行,他身穿欧洲服饰行游于大街,他致力于统一日本,他欣赏西方技术及文明,他鄙夷日本这个孤陋小岛,他心在远方,他藐视朝廷,据说他还打算废掉天皇,统一日本后据说还要出兵朝鲜和大陆,总之,他与那个时代的日本格格不入。他本人对手下大将极为苛责,使得明智光秀积累了大量的私怨,而且信长还要收回光秀的领地而封其至偏远之处,地位的岌岌可危使得明智光秀内心充满了难以压制的恐惧感。但如果仅仅如此,明智光秀是绝不敢造反的,必然要有其它势力因素对其劝诱煽动,这就是朝廷公卿。“三职退让”事件让朝廷公卿们心惊胆战,信长的这一举动无疑在告诉世人,他藐视朝廷、无视秩序,公卿们感受到了不曾有过的恐惧,信长此人素来行为出格,也许那天便会动手毁灭掉天皇和公卿们的朝廷。为了自保,公卿们必要冒险一搏。
明智光秀消灭信长没多久,便被朝廷封为天下最高权力的“征夷大将军”之位,仅仅十几天后,光秀便战败被杀。如果说朝廷反对光秀的反叛行动,绝不会如此积极的封其为将军高位,由此可见朝廷必然脱不了干系。
还有一些阴谋论说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两位后来夺取天下之人也参与了谋反行动。笔者认为这是荒谬之言,羽柴秀吉出身贫民、地位卑贱,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完全是依靠信长的提拔,如果没有信长,在织田家中,其地位极为尴尬,真正占有优势的是那些织田家以柴田盛家为首的嫡系家臣,秀吉这种屌丝只有靠边站的结局;而德川家康的诸侯地位完全依赖信长的保护,一旦信长死去,北条、上杉等强敌都会给德川造成灾难性的威胁。所以说这两人绝不会有如此愚蠢之举。
信长之死是一场巨大阴谋谋划下的巨大悲剧,一代天材就此陨落,对于乱世的日本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十年之后,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继承“信长公遗志”,悍然发动十四万大军出兵朝鲜、染指中国,但在中国的强盛国力下败却,也许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信长之死亦乃幸事,毕竟任谁也不愿面对织田信长这样强悍的对手。
(图五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